第一百五十五章 犹豫与决心(3)(1 / 1)
接下来的日子,战事依然僵持着,王世充仍坚守洛阳,无论李世民如何痛陈厉害,循循善诱,他就是不肯开门投降。
此时已到年底,天寒地冻,李唐的将士出征许久,都已精疲力竭,思乡情切,大伙都盼望能早日班师,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而远在长安的李渊听说洛阳久攻不下,便也下了一道密诏,令李世民即刻率军返回,待到明年春天,再来剿杀王世充。
唐军围住洛阳城已有八个月,跟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围城一样,洛阳城中的百姓因为被困,没有粮食可吃,已变成了真正的十室九空。城中饿殍遍地,尸横遍野,昔日的帝王之都,,如今竟然成了人间鬼域。如此惨象,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混战中,究竟上演过多少次?在赞叹李世民的赫赫战功时,有些残忍的东西,却也始终无法回避。
但李世民坚决不退兵,因为倘若此刻班师回去,王世充便会有了喘息之机,他的势力将重新得到恢复,今后将会更难对付。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世民暗中扣下李渊的诏令不让众将知道,随即手书一封回长安,向李渊保证,不日便可攻克洛阳。
既然唐军无法回长安过年,李世民便传令在军营内张灯结彩,上下欢庆。表面上众人似乎都忙着过年,其实是外松内紧,兵士们都保持高度警惕,头脑清醒,每日都有探子去洛阳城中刺探消息,及时回来汇报敌情。
这日我趁李世民出营去观测敌情的时机,便起身去找罗成和徐茂公,才走过几座营帐,便听见前方空地上传来一阵嘈杂声,我一时好奇,拨开人群挤进去看个究竟。
只见场中站着李元吉与尉迟敬德,他们手拿兵刃,看着像是要比武。
我转头一问边上的兵士,这才明白此事的来龙去脉。原来齐王李元吉一向争强斗狠,又相当自负,自以为老子武功天下第一,今日看见尉迟敬德在校场练武,巧的是,他们使的兵器都是马矟,李元吉一时手痒,决定与尉迟敬德比试一番,一决高下。
尉迟敬德站立着不动,一脸为难,他转头看见我,便求助似的望着我。
这些日子,我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出入各个营帐,与唐军的将领们已混得颇为熟稔,而尉迟敬德为人豪爽率直,我与他特别投缘,虽然说不上称兄道弟,但我们的关系却已非同一般。我很清楚尉迟敬德此时内心的矛盾,因为就算他功劳再大,也只是个将军,与王爷比武,赢又赢不得,输又不情愿,而且李元吉脾气暴烈,又心狠手辣,看这架势摆明了就是来找晦气的,轻易不会罢手,不论比或不比,尉迟敬德都是要吃亏的。李世民此时又不在这里,恐怕没有人阻止得了这场比武,他们是非比不可了。而这混帐李元吉,也该让他吃吃苦头了,想到这,我便冲尉迟敬德稍稍点了下头。
“齐王殿下武艺高强,末将自知不是对手,且也不敢以下犯上和您动手,”尉迟敬德随即会意,但他也不是傻瓜,看我虽然点头了,仍回头对李元吉说道:“不过殿下既然执意要比,我也不便退却。殿下乃千金之躯,未免误伤,我自当去除矟上的锋刃,至于我皮粗肉厚,所以殿下就不必去除矟上的锋刃了。”
尉迟敬德说罢,便在矟尖上包上块布,除去锋刃,他这样做,当然是一番好意,是为了表示对李元吉的尊重。
哪知李元吉一脸铁青,看那样子就知道他并不领情,估计还认为尉迟敬德除去锋刃是故意轻视自己,他也就不去除锋刃,举起矟便厮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