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彭德怀传 > 第8章

第8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大姊的坏男人 鏖兵西北 爱上大明星 盛唐 黑皮自白 矢的 后宫(李天晴) 让血泪换一个神话 中国远征军史 战意冲霄

红军指挥员们,带着沉重的心情筹划着摆脱困境的方案。大家企盼中央能指出打破敌人围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的道路。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队共8.6万人,以红一、红九军团为左翼,红三、红八军团为右翼,红五军团为后卫,掩护庞大的中央纵队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向南突围,然后沿赣、粤、湘、桂边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开辟新的根据地。

红三军团集中于于(雩)都城外准备出发。彭德怀和杨尚昆路过一间小酒铺。彭德怀突然拉着杨尚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银元说:“明天就要告别根据地了,我们去喝一盅,今天我请客。”杨尚昆看看素不花钱的彭德怀,跟着他走进去,两人相对而饮,默然无言,心情都非常沉重。

10月17日,红三军团乘迷漫大雾渡过于都河,踏上征途。彭德怀为使朝夕并肩作战的战友、部下能一起突围转移,命令凡能行动的伤病员悉数归队,同时开拔。当时军团宣传科长刘志坚正重病卧床,彭德怀命部队硬是用担架抬着他,一起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为阻止红军突围转移,调陈济棠粤军、何键湘军等几十万大军,在通往湘西途中,设置几道封锁线进行阻截。

10月20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向西挺进,首先突破粤军在信丰、安远间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占领新城。继而分左右两个纵队进入湘南,接近汝城。形成对汝城的包围。炮兵连发数炮轰城,均未击中目标,恰值彭德怀来到前沿阵地,见此情况,便指挥炮兵作了调整,亲自执炮,只一发,便拔掉敌堡,打开通道。11月6日,从左边突破湘军何键在汝城至思村间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

时连日阴雨,道路泥泞,崎岖难行。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不顾艰难险阻,昼夜急行军,英勇作战,突破湘粤军在粤汉铁路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攻占宜章城,保证了中央红军顺利西进。11月11日,中革军委通令嘉奖:“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

蒋介石为阻截红军西渡湘江,又急调几十个师的兵力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任命湖南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准备在湘江东岸围歼红军。

当时,红军在几十万大军密集布阵阻截下,簇拥着庞大的中央机关和非战斗人员队伍作甬道式的前进。彭德怀对这种走法感到十分恼火和担心,认为后果不堪设想。在行军中曾向中央提出关于今后军事行动的建议:三军团向湘潭、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吸引敌主力,迫使敌军改变部署;中央率一、五、八、九军团进占溆浦,以溆浦为中心,创建根据地;甩掉笨重辎重,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在运动战中调动、歼灭敌人,变被动为主动。但当时的中央对彭德怀等人的建议不加理睬,仍坚持原定计划,命令红军全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前进,在全州、兴安之间渡湘江,消灭敌之第一、第二路军及桂系军队。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三军团从左翼急行进入广西,西渡灌江,向灌阳逼近;红四师渡过湘江占领界首,牢牢控制了界首渡河点后,进入界首以南的光华铺与敌激战、对峙;红五师主力进到灌江西岸新圩以南地区;红一军团向湘江与灌江会合处西岸的全州以南前进。红二师涉水渡过湘江,阻击驻在全州的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江。

然而,中央还是舍不得扔掉那些笨重的辎重,由成百上千的战士挑着抬着山炮、制弹机以及印刷机、文件档案、家具等,行动十分迟缓,距湘江100多里的路程竟走了4天。时机被贻误了,敌军十几个师从几个方面压了过来,形势急剧变化。

第七章 迢迢长征路 第一节 突破封锁线(2)

为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军团进行了异常顽强、激烈的战斗。

11月27日,彭德怀命令红五师急速奔赴湘江、灌江之间的新圩,阻击桂军进攻,掩护红军大队人马前趋湘江。28日,桂军两个师向红五师阵地发动猛攻,红五师仅有两个团,坚守在没有坚固工事的十余里宽阔的阵地上,武器、弹药又不足,指战员知道,如果敌人攻占了新圩,红军将被拦腰斩断,后果不堪设想,个个英勇地与敌拼杀肉搏。苦战两昼夜,伤亡惨重,师参谋长胡浚,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坚持到30日,终于完成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的任务。红六师一个团为阻击敌人未及渡江,大部壮烈牺牲。

11月29日,红三军团在渡江点界首南光华铺打响了阻击战。光华铺距界首只有几里路,为一片较为宽广的开阔地,不利据守。为阻击由全州、灌阳出击之敌,保证红军大队人马继续渡江,彭德怀只得不惜一切,背水一战。他把红三军团指挥部设在湘江西岸离界首渡口仅几百米远的一座祠堂里,亲自指挥这场关系重大、异常严酷的战斗。

翌日清晨,敌人正面进攻被红四师十团拼死顶住,便沿湘江西岸向界首逼近,对红军实施迂回。十团团长沈述清指挥发起反击,中弹牺牲。彭德怀命杜中美接任十团团长。当日,杜中美又壮烈捐躯。1日之内,牺牲两位团长,此战是何等激烈!在红军和革命的生死关头,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四师在界首光华铺血战3昼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阻击任务,中央红军大部渡过了湘江。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十八团被敌围于湘江东岸,全军覆没,指战员大部分牺牲。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到渡过湘江,只剩下3万多人了。所带辎重,亦损失殆尽。

湘江战役蒙受重大损失后,自命作战一贯正确的李德一筹莫展,愁眉苦脸,博古也感到责任重大,痛不欲生。红军指战员对中央的指挥从怀疑发展到不满,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错误路线所致。随着红军的失利,这种不满情绪早已“日益显著,至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①。

当此危急关头,被排斥的毛泽东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他根据敌人大量集结,阻击红军去湘西,而红军又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大量减员的情况,力排博古等人坚持原计划的意见,主张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以甩掉敌人,使部队有个休整补充的机会。这一主张,并没有被中革军委接受。但是,中央红军由通道进入黔境,奔向黎平,使蒋介石在湘江以西围歼红军的盘算落了空。

第七章 迢迢长征路 第二节 支持毛泽东

彭德怀正在前方指挥作战,收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作出的《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决议否定了红军按原计划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使他心情为之一振。对如何执行黎平会议决议,他和杨尚昆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议:野战军到黔中后,在川、湘、黔敌人中,川军可能成为正面的主要敌人,阻隔我与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湘敌将在东面构成封锁线,威胁我右翼;黔敌会钳制我左方。为能迅速创建新根据地与休养生息,野战军可先赤化遵义及其西北桐梓等6县。以乌江为右支撑点,控制娄山关,凭据娄山山脉、乌江地势扼制敌人,首先给黔敌以痛击。可命四方面军沿嘉陵江向重庆方面发展与中央红军呼应;湘西的二、六军团从川黔湘3省交界处西进,封锁乌江,防止湘军和中央军入川,使新老苏区连成一片。这一建议显示出彭德怀已从能征善战进而具有纵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纵队,以破竹之势长驱直上,连克十余座县城,进抵乌江南岸。乌江又称黔江,是黔中一条大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入四川,在涪陵注入长江。乌江流域甚广,支流较多。沿江两岸大都是悬崖峭壁,江水湍急,又多滩险,非在渡口,绝不能渡。因此,乌江素称天险,其渡口为兵家所必争。

红军入黔,黔军慌忙在乌江沿岸严密布防,控制了所有渡口,修筑防御工事。黔军侯之担夸口说,共军远征,长途跋涉,疲惫之师必难飞渡。

然而,红军锐不可当,直指江岸。1935年1月5日,彭德怀和杨尚昆率红三军团从桃子台、茶山关首渡乌江,进驻遵义南边之尚嵇场。随后,中央红军渡过乌江,分3路纵队北进。

1月7日,红二师和干部团智取了黔北重镇遵义。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城,将十数万追敌甩在乌江以南以东,争得时间,进行休整。

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等。

彭德怀和杨尚昆从前线赶到遵义参加会议,住在会址(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住宅)堂屋的楼下,这是彭德怀第一次参加中央的会议。他非常激动,深感任重而道远。

目 录
新书推荐: 李二狗和地主家的女人们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