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乾清宫东暖阁中、内、日(1 / 1)
李太后坐在绣榻上。朱翊钧惶惑地问:“外公真的要把花园铲平了种菜?”
李太后:“但愿他不会,不过也很难说,你不知道你外公的脾气,逼急了,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你姑父许从成也说了狠话,说这个月若再是胡椒苏木折俸,他就上街摆摊儿,卖家中旧货。钧儿,你说,他们是丢谁的丑?”
朱翊钧:“丢他们自己的,我就不信,他们会这么穷。”李太后:“这不是穷不穷的问题,钧儿,你登基还不到三个月,就有这么多皇亲国戚以及文武官员找你要饭吃,这叫天下人怎么看你?”朱翊钧:“这……”
李太后:“常言道众口铄金。这事儿,咱们不能不管了。”朱翊钧:“怎么管?要不,传旨请张先生来,一同商议办法?”李太后:“不用找他来了,我看你立即下旨,凡王侯勋戚,一律取消胡椒苏木折俸,月俸仍以银钞支付。”
朱翊钧:“太仓银不是告罄吗?”李太后:“让户部想办法。”朱翊钧:“余下京官怎么办?王侯勋戚都拿了月俸银,他们依然胡椒苏木折俸,岂不要闹事?”
李太后:“钧儿,你是皇上!王侯勋戚的事,得皇上亲自来管。文武百官那头,还有内阁首辅哪。”朱翊钧:“内阁,内阁,张先生恐怕也不好处置。”李太后断然道:“如果朝廷中尽是顺心的事,还要内阁首辅干什么?疾风知劲草,张先生如果真是匡时救弊之才,就一定能想出办法,把事情摆平。”朱翊钧:“哦!”
李太后:“内阁就张先生一个首辅,也真是累了他,我看,得给他找个助手了。”冯保插话道:“张先生自己也表示了这个意思。”
李太后:“你怎么知道?”冯保:“张先生今儿个送了条陈进来,请万岁爷增补阁臣。”李太后:“他都提了哪些人选?”朱翊钧:“提了杨博、葛守礼、吕调阳三人。”
李太后:“钧儿看过条陈了?”朱翊钧:“看过,母后去昭宁寺敬香,儿在东暖阁看了一上午奏本。”李太后:“很好。钧儿,这三位大臣,你看哪位合适?”朱翊钧:“奏本上摆在第一的,是杨博。”李太后:“这个不能用。”朱翊钧:“为何?”李太后:“听说他与张先生私交深厚,内阁大臣,还是互相牵制一点好。”朱翊钧:“儿明白了母后的意思,要用,儿就用吕调阳。”李太后:“有何理由?”朱翊钧:“这吕调阳在张先生的条陈上摆在第三,看来他与张先生交情不深。”
李太后:“还有呢?”朱翊钧:“儿还是太子的时候,吕调阳是詹事府詹事,是儿的老师,他在经筵上讲课最好。”
李太后:“还有呢?”朱翊钧:“还有,没有了。”
李太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咱听说吕调阳这个人一身学究气,从不拉帮结派。”
朱翊钧:“那,母后同意用他?”李太后:“选拔吕调阳入阁担任次辅,从目下情势来看,可能是最佳选择。冯公公!”冯保进入:“奴才在。”他回答的声音有些异样。
李太后:“你脸色煞白,是不是累着了?”冯保:“有一点点,奴才向来有头晕的毛病,进屋时就有点不对劲,现在好了。”李太后:“你准备纸笔,替皇上拟旨。”
冯保坐到书案前。李太后道:“拟两道旨,一道给户部,一道给内阁,就按方才咱与皇上商量的拟文,记住,这两道旨今夜就得送到通政司,明儿一早,就传到当事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