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1)
我们一贯相信,认识的目的是利用世界. 我们忘了,认识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赞美上帝. 上帝既临在又不在场. 赞美就是乞求上帝从隐蔽处出场.智慧在于寻求理性的连贯性,灵魂在于寻求赞美. 知识就是赞美. 真理不仅仅是事物与思想的一致,真理超越事物与思想,也把事物与思想统一起来. 真理是超然性,它包含的是忠诚.从蒙恩意识来看,实存的意义在于回报. 在接受享乐的时候,我们必须报之以祈祷;在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必须发出同情. 世界不仅仅是供利用的物质. 我们之所以有权利消费,是因为我们有能力赞美.既然蒙恩是实存的一个本质组成部分,所以,没有能力赞美也就是破产的标志,就是没有能力偿还存在问题上的债务的标志.如果不认真,不严肃,不虔诚,就没有赞美.我们正在失去欣赏的能力;我们正在失去歌唱的能力.不加欣赏的赞美是虚假的和与个人无关的仪式. 我们的力量能否恢复,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能力重新开发被遗忘的资源.实存的意义在狂喜的时刻才能体验到. 为了在地上生存下去,人必须向着最高的目标奋斗. 他的标准应该比他的行为更高,他的目的应该超过他的需求. 实存的可靠性就在实
-- 144
人 是 谁121
存的狂喜之中.平静的狂喜,赞美的能力,这是做人得到的报酬之一.这体现在拉比. 阿克巴(RabiAkiba)对他的门徒说的一句话中:
每日一歌,每日一歌.
人在终极的意义中寻求依托,绝不同于那种轮船失事后躺在地狱边缘却梦想宫殿的人.他是完全操纵着船舵的人,他之所以迷失方向是因为他忘却了自己航行的目标. 处在焦虑状态的人是忘记了命令的传令官.。. . . . . . . .《圣经》将一个新的上帝概念给了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人们却没有认识到,《圣经》把一种关于人的新观点交给了世界.《圣经》不仅是一本关于上帝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从《圣经》的观点出发:人是谁?人是拥有上帝的梦想。. . . . . . . .和计划的极度痛苦的存在;上帝梦想一个得到救赎的世界,梦。. . . . . . . . . .想天地的协和,梦想真正具有上帝形象,反映上帝智慧、正义和同情心的人类. 上帝的梦想不会是孤立的,在连续的创造活动中,人类是上帝的合作者. 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一举一动,要么推动,要么阻碍救赎活动,要么削弱,要么加强罪的权势.
-- 145
21人 是 谁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已陆续出版
论人的天性〔美〕威尔孙 著林和生等 译人类动物园〔英〕莫里斯 著周邦宪 译存在的勇气〔美〕蒂利希 著成先聪等 译超越自由与尊严〔美〕斯金纳 著王映桥等 译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瑞士〕荣 格 著苏 克 译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美〕霍 妮 著冯 川 译
反抗死亡〔美〕贝克尔 著林和生 译哲学人类学〔德〕兰德曼 著阎 嘉 译
-- 146
人 是 谁321
禅宗与精神分析〔美〕弗洛姆等 著王雷泉 冯 川 译婚姻与道德〔英〕罗 素 著谢显宁 译性心理学〔英〕埃利斯 著陈维正等 译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德〕舍 勒 著李伯杰 译存在与存在者〔法〕马里坦 著龚同铮 译人对抗自己〔美〕门林格尔 著冯 川 译我们内心的冲突〔美〕霍 妮 著王作虹 译
理解人性〔奥〕阿德勒 著陈 刚等 译人寻找自己〔美〕罗洛. 梅 著冯 川等 译人的奴役与自由〔俄〕别尔嘉耶夫 著徐黎明 译人是谁〔德〕赫舍尔 著隗仁莲 译
-- 147
421人 是 谁
健全的社会〔美〕弗洛姆 著孙恺祥 译分裂的自我〔英〕莱 恩 著林和生等 译生与死的对抗〔美〕布 朗 著冯 川等 译恐惧与颤栗〔丹麦〕克尔凯廓尔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美〕里奇拉克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美〕尼布尔社会哲学〔美〕范伯格寻求美德〔美〕麦肯泰尔
-- 148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4020电子书--Www.402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