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1)
当然,在尼采看来,这两类外观不是等值的。他曾谈到外观有等级之别:"是的,有什么东西迫使我们非要假定存在着'真'与'假'的根本对立?假定外观有等级,就像光的总色调有明暗之别一样(用画家的行话来说,即不同的明暗度),这岂不够了?"《善恶的彼岸》第34节。《尼采全集校勘学习版》,第5卷,第53、54页。这里所说的外观的等级也许有更广的含义,例如,可能包含生命类型和强力意志强度的差异造成外观等级之别的意思,而不单指上述两大类外观。不过,这不妨碍它适用于上述两类外观。尼采在许多地方确实表现出了抑逻辑扬艺术的强烈倾向。即使在肯定第一类外观对于生命的积极作用的时候,他也总是把它看作从第二类外观派生出来的东西。他晚期在谈到《悲剧的诞生》一书时说:"求外观、求幻想、求欺骗、求生成和变化(求客观的欺骗)的意志,在这里看得比求真理、求现实、求存在的意志更深刻,更本原,'更形而上学',后者纯粹是求幻想的意志的一个形式。"又说:为了信仰生命,人"必须是个艺术家。他的确是的。形而上学,宗教,道德,科学,这一切只是他追求艺术、追求谎言、逃避'真理'、否定'真理'的意志的产物。"《尼采美学文选》,第386、385页。很显然,第一类外观("真理","存在","科学")被当作第二类外观("艺术","幻想","谎言")的派生物,放到了从属的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