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回 讨价还价(1 / 1)
“荀公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他弄块简板给我是什么意思。”
这话让荀彧愣了愣,随即就摇头笑道:“教你招惹他郭奉孝!奉孝的这一刀只怕是正好捅在了你的软肋之上吧?”
陆仁苦笑着点点头:“我当着我自由自在的商人,他却请曹公硬塞个官职给我,这不是在把我往火坑里推吗?”
荀彧没理会陆仁,却劈手把陆仁手中的酒葫芦给抢了过来,接着就往嘴里猛灌了几口,这才向陆仁意味深长的笑道:“我想我明白你这次的来意了。你是怕奉孝万一哪天来了劲,请曹公对你封以官职,你就会因此变成众矢之的吧?所以你来找我,是想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想让我对曹公有所劝谏?”
陆仁点点头,但是又摇了摇头:“差不多就是这样吧。不过荀公,我到还真的是想求得个一官半职,但绝对不能是现在这个时候。再说要是现在就封官给我,曹公好像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荀彧愣了愣,随即冷哼了一声道:“你若真想出仕为官,只消往曹公面前一站即可。大司农一职虽不敢说,但诸卿之列却是稳稳妥妥的,你又何必扮成这样来找我?”
陆仁道:“不一样。我想讨的官是一方郡守,却并不是想位列朝堂,要不然也不会挑准现在这个曹公不在许都的时候来找你了。”
荀彧道:“一方郡守?这可就有点难了。自你从许都出逃之后,在你的事情上,曹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你给抓回来,然后让你重新在朝中任职,督导天下的农桑水利。其实别说是曹公了,就算是我,现在也真的想把你强留下来。”
陆仁道:“强留无益,而且你也不一定能留住我。”
荀彧摆了摆手道:“算了,不提这个,不然我怕我会真的忍不住喊人来抓你,所以还是说你的事吧。义浩,你真的是来求官?想求什么官职?你身在海外夷州,又能封个什么官职给你?”
陆仁道:“夷州虽为世人眼中的海外蛮夷之地,但现在那里的居民多为躲避战乱越海而至的大汉子民,风土人情与我大汉并无大异。我与糜贞带领着陆、糜二氏族人已经在那里定居,且已初有城廓……”
荀彧奇道:“怎么?你是想在夷州设我大汉府治?”
陆仁点头道:“正是如此!”
荀彧背起手在厅中转了两圈,脸色冷冰冰的,不晓得有多难看,向陆仁问道:“义浩,你想在夷州立我大汉府治,到底所为何意?”
陆仁笑了笑,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道:“荀公请恕我直言,你觉得今时今日的汉室声威如何?”
这句话可问到了荀彧的痛处,脸色也渐渐舒缓下来,轻叹着摇头道:“汉室陵迟,早已不复往日强汉声威。”
陆仁道:“如今群雄割据,各自为图王霸之业而你争我夺早已屡见不鲜,对汉室也都视若无物一般,更别提年年朝见、岁岁纳贡了。而荀公你投身曹公,就是想借曹公之力为汉室平定天下,复振我大汉声威,只是此事着实不易啊。”
荀彧点点头,复问道:“但这与你想讨要官职,在夷州立下府治又有何关系?”
陆仁道:“荀公你知我是个没读过几卷书的人,大道理我也说不出什么来,那我还是用几句粗俗的话来解释吧。如今的天下群雄,除了曹公因挟天子于许都,贡奉不曾缺过之外,其余的不提也罢,外疆蛮夷更是不再向我大汉称臣纳贡。而在这个时候突然传出汉室新定夷州且设府立治,每年贡奉不断,朝庭的颜面之上是不是会因此而好看许多?”
一句“朝庭颜面之上好看许多”把荀彧给逗乐了,不过荀彧笑得很无奈。笑过之后荀彧道:“的确,天下分崩、朝庭声威不振之际,突然天下间传出这样一个消息,是会令朝庭声威稍振。不过此举也就是能唬一唬无甚见识的百姓而已。”
陆仁道:“有总比没有好吧?于大战之时传来这样一个消息,或多或少总能提升一些士气吧?不管怎么说,曹公现在毕竟是在为朝庭而战。”
荀彧默然点头。想了想道:“在此稍等,我去书房取地图,你给我指一下夷州所在何处。”
陆仁道:“不必,我身上带着。”
说完陆仁便自怀中取出地图在荀彧面前摊开,指点着夷州道:“这里便是夷州了。”
顺便说一下,陆仁带的这张地图只标出了夷州,没有标出珠崖。而荀彧参看良久,忽然用力一拍陆仁的肩膀大笑道:“好你个陆义浩!我就说你孤身犯险跑来许都求官绝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单单只是想稍振汉室声威而已。不是参看此图我还真被你给糊弄过去。”
陆仁笑道:“荀公有何高见?”
荀彧指着陆仁的鼻子摇了好一会儿的头,最后轻声道:“你小子是怕孙权吧?”
陆仁点头道:“然也!”
荀彧站起身,背着手缓缓的走到门口,望着天空伥然道:“记得你刚刚出仕的时候,就总是想着弃官而去、逍遥世间的事。后来在你离开许都之后,奉孝与我闲谈时也有提起你身上最大的毛病,但同时也是你最大的优点,就是你没有功利之心。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就让你在萌县闲赋在家过安安乐乐的日子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萌县距许都不过百里之地,快马加鞭少时可至,我若碰上些什么难决之事也可以随时找你来商议一下。”
陆仁也叹了口气,摇头道:“这就是所谓的世事难料吧?说起来我也有错。”
荀彧回过身来,眯起一双精光直闪的眼望定陆仁道:“你********?”
这个问题陆仁也不知问过自己多少次,但是也说不明白,当下只是轻声道:“一不知谦逊,二不知收敛,三不知自量。”
荀彧复又回到陆仁的面前坐下道:“依我看都不是,真正错就错在你不该出现。是问以曹公的为人,有才之人他又会放过吗?量才而用、倾尽其才本是曹公之明,可在你身上似乎有旁人永远也无法超越的才干。你年纪又轻……你当初如果留下,我想你在日后都可能会成为曹公的托孤之臣,与曹公对奉孝的看法相差无几。”
“托孤之臣?”
陆仁暗中划落了超大的一滴汗珠,心道:“拿我当诸葛亮啊?你老曹又不是刘备,我也不是诸葛亮。不过老曹是说过他本来是打算把后事交托给老郭的话,只可惜老郭死得早。”
荀彧接着道:“言归正传,不提这些旧事。我本以为你远遁海外后会寻一清静之地逍遥度日,现在看来你的心中肯定是有着别样的打算……夷州?虽说现在是个蛮夷荒凉之地,但你呆在那里不出十年便会成为富庶之地了吧?而你现在差的,恐怕就是这个名正言顺的官职了吧?
“只是夷州与孙权的吴郡比邻,若夷州仍是个蛮荒之地孙权自然不会有什么兴趣,但你在那里呆上几年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徜若孙权举兵侵袭,你又素来不擅军事,到头来不过是与他人作嫁衣。义浩,你真正所想的是为夷州安危先作准备,万一夷州有难好由水路向主公求救,请主公自合肥、寿春发兵,令孙权无暇外顾吧?”
陆仁道:“到底还是瞒不过荀公。”
说是这么说,陆仁也真没打算瞒荀彧,这是他本来的计划之一。但是荀彧能看到的,却也并不怎么全面,但陆仁不会说出来。
荀彧又看了地图许久,沉吟道:“义浩,你应该还有深意没有说出来。”
陆仁一怔,问道:“荀公认为我还有深意?不妨试言一番。”
荀彧没有回答,而是把手指从地图上的夷州转而指向了山海关以外,反问道:“义浩向来远见高识。如今曹公领军在邺城休整,你认为曹公接下来会做什么?”
陆仁思索了一会儿道:“荀公可知袁尚向北地蹋顿借兵一事?”
荀彧道:“早有耳闻,但亦不足虑。曹公在扫平乌丸之后必会挥师南下,先定荆襄,次平江东。取此二地之后西蜀两川亦驰檄可定……义浩,曹公在平定江东孙权时,你是不是会在后面捣点乱啊?”
“嗯!?”
陆仁哪里想过这个?哦,赤壁之战的时候陆仁在孙权的后方捅一刀?那孙权可就完蛋了!这与陆仁本身的构思根本不符啊。
却听荀彧笑道:“我到忘了,义浩你根本不会领兵打仗,怎么捣这个乱?不过在主公兵临长江之时,让你在夷州虚张些声势却也不错。而这些你应该还没有想到。”
陆仁笑了,随即向荀彧点了点头。说实话,这种安排就是陆仁准备向曹操讨要夷州牧或是夷州刺史时所准备的筹码。当然了,陆仁只会在明面上帮着老曹摇旗呐喊,实际上却不会帮老曹去拖孙权的后腿,甚至还会在暗中与孙权互通一下款曲,适当的帮一帮孙权。毕竟孙权那里要是出了什么大问题的话,老曹到时候又会放过陆仁和夷州?
再看荀彧又站起身在厅中走了几步,不住的点头道:“不错不错,夷州设府立治一事对我大汉确实是多有利处,只是这时机得把握好。太快了不行,太慢了也不行……义浩,这官职你打算什么时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