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徐元直(1 / 1)
康熙十三年,平凉总兵王辅臣叛逆,大将军图海率兵前往征讨。有一个兵丁叫于英的,途中遇雷雨,与大部队失掉联系。
晚间在山谷间乱窜,赶着马盘旋,四面都找不到出路,瞎跑了大半夜,估计是出不来了,于是下马倚在树上休息,以等待天亮。
一会儿见到有一盏红灯慢慢行来,等到了近处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叟,长而洁白的须眉像画中人一样,衣帽古朴,不像当今世人的打扮。
老叟问于英:“你迷路了吗?”于英说:“是的,惟愿老人家指引。”老叟说:“此山很荒僻,虎狼纵横,离大路还有五、六十里。快来吧,我带你出去。”于是就在前面引路,于英乘马跟着他。
穿越在乱峰丛莽之间,老叟步履如飞,于英的马几乎跟不上。走了很久来到了平坦开阔之处,老叟才停下脚步。
将手中的红灯送给于英说:“大路不远了。”于英看看那红灯,非纱非纸,也没有蜡烛之类的燃烧物,而表里通透如琉璃,又红又圆。
心里觉得很奇怪,请教老叟的姓名,老叟说:“我是三国时的徐庶。”于英十分惊骇,正要拜谢,老叟已不见了。
于英自己往前走了几里,果然上了大路,此时东方已白,灯也熄了。再仔细看那盏灯原来是一颗红杏,大如碗口。
赶上大部队,详细说了自己所遇上的奇事,都认为现在是严冬气候,不应有杏子并且还那么大,相信他真的遇上了徐庶。
【原文】康熙十三年,平凉总兵王辅臣叛逆,大将军图海征之。有兵丁于英,途遇风雷,与大军相失。
晚窜山谷间,策骑盘旋,四向无路,约夜半,度不得出,遂下马倚树,息以待旦。
俄见红灯冉冉来,既近视之,乃一叟,须眉如画,衣冠古野,不类今世。
谓于曰:“若迷道乎?”于曰:“然,唯丈人指南之。”叟曰:“此山荒僻,虎狼纵横,去大路尚五六十里。速来,吾导汝。”遂前行。
于乘马从之。经乱峰丛箐之间,叟运履如飞,马几不能及,久之平旷,叟乃息足。
以灯赠于曰:“坦途不远矣。”于视其灯,非纱非纸亦非膏烛,而表里荧彻如琉璃,而红而圆。
心异之,请共姓名,叟曰:“吾三国时徐庶也。”于惊骇,方欲拜谢,叟已失。
于独行数里,果遵大道,东方白矣,灯亦熄。审视则红杏耳。大如碗。
趋至大军,备述其异,咸以严冬气候,不宜有杏而且大,信其果遇元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