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铁丸(1 / 1)
听某公说:以前曾遇见过一个年轻游子,像是山东一带的人,穿大袖布衫,腰上系着一只布口袋,里面装着两个小铁球,再没有其他的东西。
有人问他小铁球是用来干什么的,他回答说:“玩具而已!”一天,有人延请拆字先生来家拆字,前来问这问那的人很多。
这时游子也来了,见到后说:“这就是拆字吗?”众人问他:“客人你会吗?”游子说:“也曾学过,但达不到先生的水平。请你们各人心中想定一个字,我能猜出来。”众人不大相信他的话,都想试试,结果没有猜得不对的。
轮到某个人时,游子忽然犹豫起来说:“你心中想的是‘天’,但不像是天字。”于是拿起笔来,画出图形为
“阿补喀”。
“阿补喀”是满语汉字音译,清朝为了让汉人学满语,创制了
“国书”,即用汉字注音的满语。
“阿补喀”在满语中的意思是
“天”。那人学过国书知道
“阿补喀”,故意以变文的方式来检验他的猜字技能。于是笑着说:“太对了。”游子确实如此神异。
有人说:“人家如果一想到什么,你必定知道,那将怎么与你相处?”游子说:“并不能知道的,这完全是因某种机由相触罢了!”有一天来到郊外,碰见有几个人在用弹弓打鸟,适逢一只隼鸟飞到空中,游子让他们射,射鸟的人推辞说:“太高了也太快了,不是弹弓弹子能打得到的。”游子笑道:“其实不难!”就从布袋中拿出铁丸抛过去。
那隼鸟应手坠落,其胸脯已经打出了一个洞,而铁丸这时仍在他手中。
【原文】闻某公言:昔曾遇游客,类三齐年少,布衫广袖,腰系夹袋,内定二铁丸,别无长物。
或问丸所用,答曰:“弄具耳!”或延拆字者于家,问叩纷然。客至,见之曰:“此亦拆字耶?”众问:“客能乎?”曰:“亦尝学之,然不能若是。请各心识一字,余乃能测之。”众异其言,竟试之,无弗符者。
次至一人,客忽踌躇曰:“君之所识者‘天’也,而字不类。”乃取笔,画形作国书
“阿补喀。”
“阿补喀”者,国语,言天也。其人果识
“阿补喀”。盖欲变文以验其术也。遂笑曰:“良然。”其神异如此。或曰:“人苟造意,子必知之,何以待子?”客曰:“不知也,此特以机相触耳!”他日之郊外,逢弹鸟者数人,适有隼戾空,客使弹之,弹鸟者谢曰:“高矣疾矣,非弓徼所及。”客笑曰:“易耳!”即袋中铁丸抛之。
隼应手翻堕,胸已洞矣,丸故在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