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朝堂之变(修)(1 / 1)
再一次爬到床底掏出瓦罐里的两张纸,小云娴激动极了,终于能看懂了啊。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读完两张微薄的旧纸,整个人都惊悚了!
先前她认为的那张田契原来是林契,怪不得找了这么久都不知道自己家田在哪儿,怪不得这一大片山林没人来,感情是有主之物!
另一张可不得了了!对初步识字的小云娴来说很多是生僻字,但是也勉强读个透,这张纸不是原件,是拓下来的,内容概括起来六个字:
无诏不得入京!
果不其然,原身是个大麻烦!
小云娴不甘心的又读了好几遍,终于摸清楚了,这张纸是特意拓下来留给后人的,不得入京的那位人物是她外祖父,根据纸上的内容所述,外祖父犯有不臣之心,与其妻子放逐京外,终生不得入京。外祖父被放逐后,外祖母病逝,带着一子一女远离帝京,根据推断,他们到现在都没有得诏回京,而原身,也变成了自己,貌似不在不得入京的范围。
这张纸,是规劝,更是警示。
此朝代,曰楚,即国号大楚。
当年外祖父是二皇子楚成渝,也是幼子,大楚开国皇帝圣太宗颇宠爱这个年幼的皇孙,也可能是皇太孙楚成阳不能娇惯,大楚二十六年,太子继位后即文昭宗在位,无法管教幼子,楚成渝年轻时候估计不服老大楚成阳,动了点手脚,可惜楚成阳没弄下太子之位,反而把自己弄得一身腥。
大楚四十一年,楚成渝娇惯成性,被番邦质子唆使与太子相斗,番邦质子同时买通楚成渝手下,并下药谋害太子嫁祸于他,皇帝是个聪明的,他疼惜幼子,写了两份遗诏,第一份是骂他混沌无为,被人利用而不自知,为防祸及朝堂,遂令楚成渝在新皇即位后放逐于阴山之南,第二份才是吩咐楚成阳当皇帝的诏书。
大楚四十二年新年,楚成阳即位当天晚上,二皇子楚成渝就收拾收拾滚远了,封号都没有,所谓成王败寇,已经当皇帝的楚成阳也没办法,气了一段时间也懒得管了,朝中琐事多的很,总不能打算一辈子不让弟弟回来。坐稳了皇位之前早就开始暗搓搓准备多生几个孩子,免得后继无人,多生几个总有合心意的。守业有什么难的?江山已定,边关安宁,四海来朝,国库充足,新皇帝表示:老爹还是疼朕这个儿子的……
大封后宫后,自大楚四十二年至四十六年,妃嫔们非常争气,孕育了六个皇子三位皇女,连带登基前所有三子一女,可谓是子嗣丰顺。
九位皇子,大皇子楚天浩是昔年侧妃柳氏所生,现为淑妃,二皇子为嫡子,三皇女生母病逝,一直由皇后教养,四皇子为庶妃所生,五皇女,六皇子为淑妃所生,七皇子,八皇子为董妃所生,九皇女为皇后所出,不满周岁夭折,十皇子楚天佑为皇后嫡出,另有两位皇子为齐妃所出,可惜的是其中一位仅仅活过五岁便殇,,另一位同董妃之八皇子落入御花园水池,不幸夭亡。
皇帝磨砺这六个可怜蛋,也差强人意,最后磨着磨着,活到成年的皇子只剩下俩个,一个是六个中最小的十皇子楚天佑,一个是最大的大皇子楚天浩,不幸的是,大皇子上香进贡的时候不小心跌了一下,跌断了腿,治好了也是残废,呵呵。
从当年的新皇帝变成了老皇帝,楚成阳头发一天比一天白的厉害,皇帝难为,作为一个守成帝王,他自认为有功无过,况且当年随圣祖打江山的同袍后人也算是安分守己,朝堂上党争伐异,皇家,以国号为姓氏,而当年打江山的楚姓人氏并不是全在皇家,楚先生,楚公子,楚太太……可以说,当年圣太宗并不忌讳,文昭宗,也是自己父皇,忙着开阔疆土,恨不得楚家上阵杀敌的兄弟越多越好,更不忌讳了,况且打下长安,定都为上京的,就是如今昌平侯的父亲吴平战,定都后,圣祖亲自为这名勇将改名,同为国姓,惠及后人,原名为吴希乾的小儿子成为现今儒雅的昌平王楚希乾,楚家人,就这么任性!
于是在这段时间,在不危急边关军队的情况下,朝堂上下被迅速清洗,尤其是倚老卖老,尸位素餐之人,以及墙头草被新的一批官员代替。严令各地方不拘一格降人材,一时之间,大楚风气日盛一日,茶馆酒楼也常见书评政史,以国为姓,还是恰恰相反呢?若是天天听自家老祖宗怎么怎么圣明,怎么怎么打下万里江山,楚家人也会脸红的……
深以为圣祖也是没文化的皇帝暗搓搓,又想到以后天佑即位,真是操碎了心都不够,此时,他再次翻开了十几年年不见的亲弟弟的信,或者说,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