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与尔何干(1 / 1)
青年士人被十岁小儿呛了一句,却毫不在意,满不在乎的挂起一抹微笑,依旧一瞬不瞬的盯着杨毓,沿着顾盼生辉的眉眼,清艳妖娆的脸颊,洁白修长的脖子,丰满挺拔的胸,一路向下,目光炙热毫不掩饰。
杨毓深深的叹口气,心下定定,扬起一抹惑人的微笑,如今的阿毓虽然只有十四岁,灵魂中却是个三十岁的妇人,略带青涩气质中夹杂着成熟魅惑的气息,说不出的特别,说不出的韵味,她慢条斯理的道:“君子谬赞了,阿毓不过是个艳俗的女郎,唯有这陋颜还能看得一二,不敢相比绿珠刚烈多情。况且。”杨毓微挑秀眉,不羁的眼神瞟了一眼青年士人,又落在远处。
士人顿时觉得妙趣横生,又想起方才那一阵清越的鼓声,不由凑近两步扬声问道:“小姑子何故欲言又止?”
杨毓收回目光,一双流光美目不屑的扫过士人,声音清亮的道:“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君子可知何为欲盖弥彰?何为自以为是?”
意思是说,分明是自己的错,却要赖到别人身上,不就像病人不要大夫来诊治,反而护着病灶吗?隐喻着祸国殃民的乃是国君奸臣,而不是女子。
那双原本就美得惊人眼睛,此时闪烁着智慧和果敢的光芒,眉心那一点朱砂更显得夺人心魄。
说完看也不看那士人,转而对堂中众人颇为豪气的拱手施礼道:“诸位君子,阿翁为护家国舍身忘死,阿毓虽是小小姑子,却也知晓当今时五胡乱我家国,导致民不聊生。
阿毓心中甚痛,唯有将家中房产田地变卖。换做米粮奉于铁焰军以做军资,也算替阿翁为聊城百姓最后尽一丝微薄之力,请诸君作证!”
话音刚落,灵堂再一次的静了。
杨道禺生前精忠报国,死后杨毓又为父散财。变卖家中田产房屋,将钱财献给军队,这样的忠善之家,不得不让人敬佩。
乱世中人人但求自保,就是那些名士公卿,也不敢轻易散尽家财!
人们向往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名士风范,视钱财如粪土,可是,真正能挺直了腰背,面色如常做出这些的,复有凡几呢?
杨毓的至善,至孝,让所有人深深的记住了这个杨氏小姑。
杨公听闻此言,终于忍耐不住,几步来到杨毓姐弟俩面前,双眼赤红道:“杨氏阿毓!谁许你擅作主张!”说着,眸光看向卢公。
:“杨兄所言甚是!”卢公赞同的叫了一声,转而对着杨毓指责道:“小姑子,你莫要狂言,你们家的钱财是要收入你们宗族的!岂能容你在此置喙!”
杨秀冷笑一声,直到此刻,若再看不出杨卢二公的来意,那便是真真的愚蠢了,他笑着扬起童稚的笑脸道:“我家阿翁早已与家族分户,杨家也尚有我与阿姐在世,可以继承父业,何来收入宗族之说?”
:“你!”卢公一时语塞,顿了顿道:“伯父是怕你们年纪尚轻,理不好这些俗务。”。
杨毓转头微笑着,微笑着,笑的妖娆美妙,一字一句,用极慢的语调道:“我这小姑子理不好俗务,伯父这大名士便理得了俗务?”那双眼带着挑衅,带着嗤之以鼻。
她唇间轻笑一声,慢条斯理的,无半点恶意的道:“伯父,今日是阿翁丧礼,你这种种行为,实在难看。我乃晚辈,实不欲多言,你,好自为之。”
话音落地,杨公和卢公便注意到身边众人打量不屑的眼神,顿时涨红脸颊。
杨秀紧接着状若大悟,伸出右手微微颤抖,童音清亮的发声道:“难道杨公允我与阿姐借住,是想图谋我家钱财不成?”
堂内士人纷纷蹙眉,原本杨毓只是隐晦的说着,这一下,由杨秀这小儿亲口说出来,他们个个面有不善,不自觉地离那庸俗的二人远远的,却还是没有一人挺身而出,说一句公道话。
杨秀接着道:“难道卢公急着唤阿姐嫁入卢家也是为了侵占阿姐的嫁妆?卢家只口中言说要迎娶阿姐,六礼却一样未办,难道是想将妻为妾?”他转眸看着杨毓,刻意的压低声音道:“阿姐,杨公的眼神真也吓人,阿秀害怕。”
杨毓心中暗暗赞了杨秀这句帮腔,面上冷笑一声,一双明眸一瞬不瞬的看着杨解,清冷的声线悠悠的道:“钱财乃身外之物,杨公俗了。卢公...”杨毓说完卢公二字,眼中露出讥讽,似乎很是惋惜的摇摇头,那意思不言而喻。
称呼从伯父变成杨公,一句俗了,将杨解的脸打的渣都不剩。
说着,杨毓抚抚杨秀的软发,温柔的道:“阿秀莫怕,阿翁阿母在天上看着呢!”
:“哈哈哈哈......”青年士人放声大笑,点头道:“杨公俗物,卢公愚蠢。”说着,士人转头对杨毓道:“你这小姑子也是可怜,此事我可襄助一二。今日之事,自有我给你作证,小姑子放心去做便是了。”
杨毓微微垂眸,情不自禁的笑了,她筹谋此事已有一二个月,命家仆不着痕迹的散播消息,终于等来他!
杨毓本就生的美艳又极具韵味,突然这灿然一笑,青年士人看的一呆。
此人出身谯郡,桓氏迨凡。桓家乃是簪缨世家,手掌兵权,桓迨凡虽身份高贵,却素喜驾车出游,半年前游历到聊城。
有此人作证,至少杨卢二公不敢大张旗鼓的霸凌。
扬唇微笑着福身行礼:“那便谢过郎君了。”
青年郎君微笑着摆摆手:“小事一桩。”说着,那不可一世的眼神略有些平和。
杨公微微一顿,看着桓七郎勉强的笑了笑,拱手道:“此乃家事,桓氏郎君何必伸手?”
桓迨凡轻蔑的一笑,负手而立,那周身来自世家大族的气派,让人一震,他冷冷的道:“杨公以为,我在多管闲事?”
:“这。”杨公迟疑一瞬,又看向杨毓。
杨毓正满含笑意的看着杨公,杨公盯着杨毓那双流光溢彩的双眸,竟从中看出一丝冷意,似乎自己心中所想被眼前这十四岁的小姑子看穿了一般,望向杨毓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
桓迨凡笑着,手持着一支翠玉笛子,指着杨公,道:“我便是多管闲事,你,奈我何。”他的话说的漫不经心,任性至极,仿佛杨公就是一粒微尘,而他,眼中根本看不到杨公涨红的脸。
:“杨氏阿毓,我念在与道禺交情甚笃,不忍你姐弟流落孤单,你却在大庭广众下大放厥词,你的教养都学到哪里去了?我观你平日虽然喜欢野在外面,却不料你竟如此不知好歹!我是你的宗伯,你竟然敢不敬不孝!”杨公暴怒下,声音也几近嘶吼,气急败坏的看着杨毓。一个不孝的名头压下来,他是要毁掉杨毓的名声!
杨毓此时没有分辨,没有羞恼,反而兀自朝着父亲的棺椁跪倒在地,留给堂中众人一个清艳的侧影,半晌,她肩膀颤抖起来,渐渐传来压低了声音似乎几近克制的抽泣声,杨秀见状也明白了阿姐的意图,赶紧上前相帮,二人齐齐跪在父亲的灵前,嘤嘤的哭了起来。
杨毓忍着泣声,抱住杨秀的肩膀:“杨公。”姐弟二人端的是孤苦伶仃,可怜可叹。
哽咽一声,故作坚强的接着道:“敢问杨公,阿毓可是你聊城杨氏族人?”一问,让杨公慌乱了一分,他眉头微蹙,眸光闪烁着。
杨毓接着道:“阿翁离世,阿毓可有何处没有苛尽本分?”杨毓的声音逐渐变得沉静,语调也冷得没有温度,缓缓站起身来,杨毓满脸泪痕,表情却坚毅无比,声音更高了几分道:“家国逢难,阿毓可有贪图享受,舍弃大义?”
杨毓说的明白,第一我不是你们家人,没有义务对你尽孝。第二我父亲去世我守孝三年,是为大孝。第三家国逢难,我捐出所有财物资助军队,是为忠义。于国于家,她都无愧于心。
杨毓姐弟俩虽与杨公是本家,却同宗不同族,不过占着都姓杨的便宜,与杨道禺又有交情,杨公才敢上门分羹,如今杨毓三问,却让他再也无法再进一步。
杨毓却步步紧逼,一连几步走到杨公面前,福身施礼,声线却突然变得冰冷异常:“杨公,我与阿秀伶俜无依,本也是想依靠杨公几分的,但今日见识杨公的“名士风范”,心中实实是怕得很,万万不敢踏入您聊城杨氏的大门,归族之事就此作罢,想我阿翁为国捐躯,扬我晋人威名,我姐弟二人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以后我们姐弟是生是死,杨公就不要操心了!”说着,杨毓拂袖,明眼人都看得出杨毓的不满,偏偏言语上找不出一丝的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