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产前(1 / 1)
次日清晨,阳光正好,皇帝让司礼监大太监到镇国将军府宣布圣旨,此圣旨一出,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赵郡王心里长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女儿的婚事定下来了。
而镇国将军也松了一口气,皇帝总算是出面把他儿子搞定了。
然而两位当事人的头顶是晴天霹雳的!
正在未央宫用早膳的皇后听到消息险些没被呛到,二喜配给愚公,大神的脑回路是怎么想的?
同一时间的御书房,于半珊只差没在地上翻滚撒泼了,各种哀嚎道。“老三!你害我!!”
皇帝陛下依旧气定神闲的批阅奏折,末了才淡定道。“你不是说不要找古代女人吗,二喜是硕果仅存的现代女性了,而且微微身边的闺蜜人品都不差,与其在我这里抗议,不如趁现在有时间去培养一下感情。”
于半珊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指着肖奈,一脸遭受万箭穿心的悲壮表情。
而肖奈继续淡定补刀。“婚期就在下个月。”
于半珊扑通一声倒地。
而未央宫里,贝微微仔细一想便又觉得肖奈这决定甚是不错,于半珊虽说嘴巴上坏了一点,但性格和为人都是十分正直的,现在在兵部和内阁任职,也是前途无量的大好青年。
不过晚膳的时候贝微微还是略担忧的问了肖奈。“愚公是很有主见的人,我们这样给他指婚了,万一他真的不喜欢二喜,他们婚后会不会不幸福啊?”
肖奈边投喂边淡淡道。“不会,我了解他,他受不了古代女子的谨小慎微,二喜活泼外向,又是来自现代的,两人不会没有话题。”
于是,于半珊还是跟赵二喜成婚了。
二喜这丫头缺心眼,结婚没两天就被贝微微和晓玲发现不妥,没想到于半珊和二喜两人居然私下达成了假婚协议,表面上是夫妻,实则晚上一个睡床一个打地铺,美其名曰要有感情基础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夫妻。
贝微微和晓玲无言以对。
二喜倒是欢喜不已的说。“我觉得挺好的啊,这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怎么睡一块啊,给点时间彼此了解不是挺好。”
既然当事人都觉得没有问题,贝微微和晓玲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此后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南边的战事依旧在持续,然而西麓国封了大皇子为陈留郡王之后,并没有给予他更多的援助,大皇子建立的伪陈留小朝廷苦苦支撑,好几次被于千秋的大军撵得到处跑。
肖奈却没有要于千秋趁机一鼓作气拿下大皇子残党,而是要于千秋逐步蚕食陈留故土。于千秋根据肖奈的指示,大军每过一个城镇便收为己用,任命自己的官员,建立城防,迁徙东昭边境的流民进入陈留故土开垦荒地,这些东昭流民都认为自己是东昭人,渐渐的陈留故土便成为东昭领地。
如此一来,陈留故土已大半并入东昭领地,且于千秋开始就地募兵,于千秋的大军不减反增,皇帝又免去了陈留故土三年的税赋,如今陈留故土的百姓没有不感谢东昭皇帝的。
之后半年过去了。
贝微微怀孕已经到了预产期,未央宫设了产房,太医们二十四小时待命,就等着帝后第一个孩子降生。
然而皇后好吃好睡,滚圆的肚子没有一点动静。
如果是在现代还能去医院照下B超或者打催产针什么的,可在古代就只能等!
太医院院判胡子都愁白了,想下催产的汤药吧,皇后的身体并不壮硕,控制不好是要血崩的,可是接着等吧,孩子长太大了就不好生了,会有难产的危险。
林太后每日都会过来未央宫亲自查看皇后的情况,也找了不少京中有名的稳婆进宫,都说皇后体质偏弱不宜催产只能等待。
等待的日子可谓是度日如年。
一开始皇帝还很淡定的按照往常作息处理公务,渐渐的便也待不住了,直接把御书房搬进了未央宫。
这日午膳之后,肖奈陪着贝微微在御花园散步。
贝微微道。“我之前看过一些育婴的书籍,都说预产期前多走走可以促进生产,也可以让胎位放正。”
肖奈牵着她的手配合她的步伐慢慢的走。
贝微微的心态倒是乐观,她算过日子,现在应该是十个月零五天的样子,也不算晚很多。
贝微微想到什么又道。“太后和太上皇都希望我能生下皇子,太后还找稳婆看过男女呢。”
肖奈说。“我不在意。”
贝微微表情有些微妙的说。“我知道你不在意,可是生下皇子对朝廷稳定有利,我不想你为难。”
肖奈捏了捏她的手道。“别想太多。”
这时贝微微走得有些累了,肖奈扶着她在凉亭坐下。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贝微微是切身体会到这句话了,她本不是重男轻女之人,可肖奈身为皇帝,他需要一个皇子来稳定群臣的心,在古代子嗣的意义远远大于延续血脉,甚至还能代表一个皇朝的未来。
肖奈见她走神好笑的捏了捏她的脸。“若是公主,我必加倍宠爱,若是皇子,我必加倍严厉,我的儿子可以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平庸。”
贝微微好笑的白了他一眼。“我怎么感觉你会是一位很可怕的父皇?”
肖奈还煞有其事的说。“虎父无犬子。”
贝微微噗嗤一笑。“说不定就是你这么严厉,宝宝害怕了才不敢出生呢。”
肖奈还煞有其事的摸着她圆滚滚的肚子说。“如果是这样等他出生了我一定要打他屁股,竟然害大家这么担心。”
贝微微乐得直笑,忽然,她感觉下腹抽了一下,然后便笑不出来了,忙握住肖奈的手。“我,我好像要生了。”
顿时整个尾随帝后散步的随从队伍全都吓乱套了,喊太医的喊太医,抬软轿的抬软轿,肖奈无视这群蠢货直接把贝微微打横抱起快步返回未央宫。
次日,早朝也停了,群臣只听闻皇后生产,皇帝寸步不离。
之后到了午时,后宫终于传来好消息,皇后生下皇长子,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