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和谈(1 / 1)
此后数月,战局果然如肖奈所料,当郝眉逐步壮大军队,月氏国的半壁江山日趋稳定,而拿了肖奈粮食的可都正在匈奴国内上蹿下跳,竟也忽悠了不少人跟他一起对抗呼寒邪。
泰昌三十年初春,匈奴遣使节给肖景帝递国书和谈。
月氏作为东昭的附属国,匈奴给东昭递国书和谈也无可厚非,更能彰显大国风范。
然而仍旧有一些大臣的脑回路跟大伙不一样,他们认为战事起于月氏,和谈一事应由月氏与匈奴自己谈,他们还提出一条有力的说服皇帝的理由,就是国书里又要他们给辛苦费的事。
于是他们认为应该把国书推给月氏,辛苦费也推给月氏。
大皇子和三皇子持续对抗,在这件事上,也给两位皇子难得分成了两派。大皇子支持东昭以天下之主的身份主持和谈,三皇子支持行让月氏自行与匈奴和谈,如果谈不下去再插手也不迟。
双方各执一词,并且都有理有据。
于是,皇帝又纠结了。
就在这时一向在国家大事上保持沉默的太子忽然上前一步。“父皇,儿臣有一两全其美之法。”
肖景帝立即来了精神。“太子请说。”
肖奈不急不缓道。“东昭为天下霸主,如今下国送来和谈国书,如若置之不理确实有失霸主威仪,然国书里不乏苛刻的条件,需要与之斡旋,如若东昭出面也有损霸主风度,因此儿臣以为,此事可让儿臣带国书出使月氏,由月氏出面与匈奴斡旋,儿臣代表东昭主持和谈大局即可。”
没想太子会主动要求出使月氏,一时间杀了大皇子党和三皇子党一个措手不及。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左相和太子太傅一人一句附和,皇帝也觉得此策甚妙,于是当场拍板让太子出使月氏主持和谈。
太子出使月氏的随行大臣也很快定的下来,户部尚书齐闵泰为副使,东宫侍讲侯子集,翰林院编修方逸臣,安国公世孙丘永侯三人为随行官,于半珊为都尉负责此行的保卫。
齐闵泰,侯子集,方逸臣三人都是左相千挑万选的自己人,就连随行侍卫也是贝文琦挑选出来的忠心耿耿且身经百战的士兵。
次日,太子一行人便出发前往月氏。
然后出发当天队伍里就多了一名太子的门客,长得是风雅俊秀,文质彬彬,一出现便引来随行将士的频频侧目。
那门客叫贝清云,据说是贝王府的远方亲戚,因小有才情被长乐郡主举荐给太子当谋士。
一开始众人都对这位谋士不甚尊敬,心想这位是太子的那啥吧,京城早有传言太子不近女色,东宫里的美人多得都要往外送了,太子却是一次都没碰过!
如今太子身边带着一名俊美的谋士,又同车同房的,不正是坐实了这个说法!
要知道此行队伍里的都是自己人,肯定不会到处乱嚼舌根,只是心里那个着急啊,心想太子已经不被皇帝喜欢了,要是再传出个喜好龙阳的流言来,这可怎么办。
知道真相的于半珊和丘永侯表示毫无压力,一开始还会劝大家别想太多,久而久之都懒得理会了。
太子宽敞舒适的马车里,太子和谋士正在下棋。
谋士郁闷的嘟囔说。“我觉得我还是出去跟大家一起骑马吧,你没发现大家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吗?”
太子殿下闲适的倚在软垫上,随手下了一子说。“不理会就是,他们都是自己人不会到处乱说的。”
可谋士还是觉得心里不安。“那我晚上跟你分开睡吧?太子身份尊贵,我这小小门客实在是不合适跟太子一间房。”
太子雷打不动的说。“出了汉中之后,路上便难找驿站,时常数日才能路过一家驿站,你不跟我睡难道要风餐露宿?”
这辆马车足够宽敞,白天是书房,晚上就是卧室,被铺卧具一应俱全,而且还有暖炉取暖。
可谋士心里还是纠结。
太子又说。“汉中气候干燥,且月氏国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你若骑马不出两日就会被晒成煤球。”
说罢太子殿下还朝谋士挑了挑眉,示意她挑开窗帘看看外面的太阳。
贝微微打了一个冷颤,晒成煤球什么的,不带这样吓唬人的好吗!
肖奈悠哉悠哉的又下一子,勾唇道。“我又赢了。”
贝微微简直欲哭无泪。
肖奈朝她伸手示意。“过来。”
贝微微无言以对的挪了过去。
肖奈环着她的腰说。“我给你的书都看完了?”
贝微微点了点头。“有些晦涩,不过慢慢看还是能看得懂。”
肖奈说。“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著作,是难了一些,回头我让侯子集过来讲课,你听多了就懂了。”
两人在路上也不全是虚度光阴的,因为队伍里正好就有一名东宫侍讲,肖奈便让他隔日就过来授课,其实主要是说给贝微微听。当然,侍讲本人是不知道太子让他讲课,只是为了丰富自家未来太子妃的知识。
这一日,侯子集讲课之后受太子邀请留下来下棋。
太子棋艺高超在东宫里不是秘密,平日里也就太子太傅能与之一战。
侯子集忽然灵机一动,他早就想挫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谋士的气焰,于是主动邀请与之下一盘。
贝微微非常高兴,平日里她都快被太子殿下虐成内伤了,终于可以跟别人下一盘简直求之不得。
然后,侯子集下马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飘的,他居然连输三盘!一时间对贝谋士的敬畏之情油然而起,看来这位谋士并不是花架子,是有点真材实料的!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队伍里又开始流行另一个版本的说法,太子爱惜良才,这才与贝谋士同食同寝!
然而,那天侯子集下车之后,太子殿下是这样说的。“侯子集的课你只需听个大概便成,读书不能读死书,否则就沦为像他一样的书呆子了。”
如果侯子集知道太子对他的评价是书呆子的话,估计连死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