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 / 1)
也并非对我不利。
为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我率第三纵队仍留宣长路以北备战休整,练习山地作战,准备随时机动。我们对各纵的具体部署是:第一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控制莫干山及杭嘉湖地区,建立前进基地;第三纵队两个支队进至誓节度、广德、泗安以南,配合第一纵队行动,一个支队在广德、泗安公路南北地区掩护后方交通;第二纵队除继续巩固四明山区外,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作战。这个部署使第一、第三纵队以特角之势互相策应,第一纵队伸入敌后,进一步模清情况伺机进退;第三纵队保持机动,盘马弯弓,引而不发;第二纵队则隔江活动,遥相呼应。这样部署的好处是:如顽军主力向东攻击我第一纵队,则第三纵队不仅可以正面钳制敌人以分其势,而且可视机由西向东攻击顽之侧背,协同第一纵队求歼该顽。如顽以主力攻击第三纵队,则我可急调第一纵队由东向西,切断该顽与天目山之联系,协同第三纵队歼击该顽主力,孝丰城可能不战而下。
我军南进,既要深入敌后新区打击日伪发动群众,又要对付当面顽军的拦截和准备应付其纵深力量的增援,更要时刻防止日伪与顽军的夹击。对敌斗争,我们在战略反攻以前主要仍是游击战。对顽斗争,我们严格遵守自卫立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顽军向我进攻,则坚决予以反击,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顽作战则将以运动战为主,着眼于歼灭有生力量。
在执行任务中,我感到困难最大的是兵力不足和粮食紧张两个问题。尽管手中已有两个主力纵队,但面对广阔而尚待开辟的敌占区,尤其面对众多且有雄厚后备的顽军,力量就显得不敷应用。在分兵发动群众和集中应付敌人的掌握上更增加难度。浙西东部地区尚待开辟,部队开进去不一定立即有饭吃,其西部不仅尚未打开,而且都是山地,盛产竹木茶叶,而粮食不能自给,所以军粮完全仰仗于苏南,部队行动受制于粮食补给甚大,部署作战行动和确定发展方向都不能不首先考虑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影响战略决策和作战部署的大问题。
轻取孝丰
一九四五年二月十日,我各纵按上述部署行动。第一纵队沿途积极打击日伪,先后粉碎了安吉、梅溪等地日伪和土顽多次出扰,占领了杭州以北的递铺、三桥埠之线,控制了武康、德清两城,全部进入莫干山区。同时第三纵队第七支队也进至广德以南柏垫以东地区。我们这个行动既是执行发展任务的开始,也是为了试探敌、顽的反应,在进一步摸清情况后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顽第三战区以陶广为总司令的苏浙皖挺进军总部,已于二月初得悉我一师主力南下并在长兴地区与第十六旅会合,认为我军“企图进入莫干山建立根据地后,可能进入杭嘉湖与海北地区,准备尔后协同盟军登陆作战,以争夺国际信誉”。当发现我军越过广(德)泗(安)路南下并东进时,即令第二十八军以第六十二师主力“迅将该匪歼灭,毋使坐大”;并令忠救军、浙保第二团、挺进第一纵队等部协力堵歼我军。顽军发现我第一纵队已全部进入莫干山,在广德以南仅有我第三纵队的第七支队时,即集中第六十二师全部、忠救军一个团、浙保第二团共五个团,经孝丰及其西北向我第七支队突然发起进攻,满以为以五比一的优势,可以轻易地把我第七支队吃掉,妄图切断我第一纵队的后路,进而歼灭该纵主力。第一纵队的东进敌后,果然使顽军积极动作起来。于是发生了天目山第一次反顽自卫战。
我是一直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西边的。我既关心着东边情况的发展,更密切注视着西边顽军的动作。现在顽军主力由孝丰西北向北攻击第三纵队,正符合我的估计,我等待的也正是它这一着。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在此方向上对顽军进行反击,转而实施第一方案,又可避免主动攻入顽区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我的不利,而收声东击西之效。
顽第六十二师是国民党中央军主力部队,是三战区骨干部队之一,装备整齐,弹药充足,较有战斗力,且是反共老手,受命向我进攻时曾狂言“两天解决、绰绰有余”。忠救军是一支受过特别训练的反动特务武装、全副轻装备,武器精良,善于游击和山地作战。以其作战灵活机动,善于投机取巧,被名为“猴子军”。我对国民党的正规军能否战而胜之、他们的战斗力和脾性究竟怎样、均需通过实践才能回答。
我第七支队遭顽主力进袭即奋起自卫,于十二日在广德正南二十五公里余之上堡里将顽忠救军一部击溃后,即以一部进至孝丰北之阳岱山、景和里一线。十四日忠救军以一个团再次猛攻我上提里阵地又被击退。十五日,顽第六十二师在忠救军继续向我第七支队正面进攻的同时,由外白羊迂问至西亩市以西之景和里,企图截断我第七支队归路。我第三纵队即以第八、第九支队投入战斗,自午起在景和里、南丁岭以北之线与顽军展开激战。我急调第一纵队主力越过莫干山,由东向西切断顽军向孝丰、天目山区之退路,以协同第三纵队求歼该顽。十六日晚,我第三纵队开始全线反击,顽不支,并悉我第一纵队正回师西进参战,当即全线溃逃。当晚我第一纵队经西亩市向北急进时与逃顽尾部遭遇,十七日上午乘胜追击,于孝丰以北之塔山将顽第六十二师第一八四团残部击溃,午后一时占领孝丰城,残顽继续向孝丰城南报福坛逃窜。十八日午,我第一纵队占领报福坛,并配合第三纵队于孝丰西会歼西圩市、渔溪口、大小王坑一线之顽忠救军一部,残顽向天目山和宁国窜去。至此,我南下后第一次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共歼顽一千七百余人,缴获迫击炮三门,重机枪十二挺,轻机枪三十余挺,步枪六百余支。此役双方作战兵力基本上是一比一。
这是我军南下以来的初战,带有摸清情况性质。由于第三纵队全线反击时第一纵队尚未赶到,未能形成合围,以及南下部队缺乏山地搜索经验,而溃败的顽军熟悉地形,大部钻入山林夺路而逃,所以歼敌、缴获均不理想。但我军初战告捷,打出了威风,长了自己的志气;而顽军碰得头破血流,从骄横轻敌转为闻风丧胆,这两部顽军在以后与我作战中均表现畏缩不前,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战后,我作战部队认真研究了顽军作战特点,总结了山地战的经验,重视了改进战术、构筑工事和组织搜索,加强了侦察和通信手段,提高了大兵团作战中各部队间密切协同的自觉性。
顽军的这次进攻,不仅偷鸡不着蚀了米,而且促使我们在反击中实施了第一方案,提早了转向孝丰的进军。孝丰曾多次被日寇占领,群众屡受蹂躏。顽军驻扎时对人民肆意搜刮,一见日寇到来即望风而逃,日寇一走则又来鱼肉人民。人民群众对敌对顽都是又怕又恨。我军进入孝丰,秋毫无犯,鲜明的对比,使孝丰地区广大人民认识到新四军是自己的子弟兵,觉悟迅速提高。这为尔后粉碎顽军的进攻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是战场准备的重要条件。
根据党中央二月二十四日指示精神,我们在敌打通浙赣线以前,就地巩固现有阵地,一方面抓紧部队休整训练总结经验;一方面积极部署深入根据地建设和开展新区工作,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准备将来大举跃进,并随时准备反击顽固派可能的再次进攻。
巧夺天目
我军在第一次反击中追到报福坛、渔溪口之线就停止前进了。一则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适可而止,二则要抓紧时间深入农村工作;三则从军事上考虑,天目山易守难攻,顽军有纵深配备,过于深入顽区对我不利,而且强攻凭险据守的顽军,必将付出较大伤亡。估计顽军在初战中遭受的打击还不很大,必不善罢甘休,第二次进攻将接踵而来,不如以逸待劳,待顽出击,在天目山外,于运动中歼其有生力量,然后乘胜而进,使顽虽占地理之利却无兵据守或至少削弱其守备力量,我便可能以较小代价而迅速占领天目山。据此,决定在顽军再次进攻之前,我不主动出击。
不久,我们得知顽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密令陶广所部相机在孝丰附近将我围歼,粉碎我打通海北和浙东的企图,严防我以天目山作根据地,并叮嘱“对剿匪部队行动严守秘密勿使盟军发觉,以重国际听闻”。可见顽固派做贼心虚,自知反共的图谋是见不得人的。当顽军第一次向我突袭遭到反击时,陶广本已调第一九二师、第五十二师各一部驰援,只因第六十二师和忠救军溃败太快未及赶上。如今接到密令就加紧部署再次向我进攻,以第二十八军军长陶柳为前线总指挥,在忠救军的协同下兵分四路从西、南、东三面呈马蹄形向孝丰分进合击,妄图夺取孝丰和围歼我军,严令顽各部应报“有我无敌的决心”达成任务。其左路是忠救军,除原有二个团外,新增从桐庐赶来的一个纵队,共五个团,自刘村、小白店、杭垓一带向孝丰西北前进;左中路是第一九二师之第一一一八团和第五十二师之第一五六团,自章村、汤口一线从西南向孝丰以西攻击前进;右中路是第六十二师三个团残部,自报福坛、统里一线从正南向孝丰进攻;右路是挺进第一纵队、浙江保安第四纵队各一个团,自山坞、白水湾一带从孝丰东南进行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