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之子于归 > 7 一曲《幽兰》

7 一曲《幽兰》(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继女荣华 督主有令 太监弄 逼良为妖 [斗罗]八一八那个自产自销的唐门 静待花开 末日剑神的悠闲生活 韩娱权志龙之上钩 画上荷花河上画 尘世间

温润少年,清雅如兰。

捂着有些撞的微痛的额头,于归轻笑道:

“无碍,过一会儿便没事了。”

“怎么可能没事,我明明瞧着上头都有些红了。”

少年焦急的伸出手欲将于归附在额头上的手移开。

却不想对方似是提前一步知晓了他的欲意,先一步晃过了身子,堪堪将那要伸过来的手躲了过去。

有些尴尬的摸了摸自己俊挺的鼻梁,少年微微不自在的说道:

“我只是想要看看你被撞到的地方。”

“已说过无碍了,便是真的无碍。”

于归说完似是不愿因着这个话题就此纠缠下去。

“我还有事,先走了。”

说完转过身便毫不犹豫的迈开了步子。

“你去哪?”

少年同样急急的转过了身问道。

“去我父亲那里。”

本是要出口拦她一下的,却听见她说要去院长那里,少年便就此住了口。

眼睁睁的看着伊人消失在眼前,男子眼中的无奈显而易见,墨色深瞳深深的注视着前方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

。。。。。。

“父亲,您是不是要找个时间好好的和韩伯伯谈一谈?”

虽然韩夫子和桃院长是同窗,然实际上韩夫子却是要大上桃院长几个月,所以于归平日里便喊他韩伯伯,在学生面前便喊他韩先生。

“这事为父知晓了,你先回去,容我斟酌一下再说。”

见着父亲额中的眉头微皱,于归便知这事怕是有些棘手。

想来自己呆在这儿也是没有多大用处,便福身之后叮嘱了父亲几句多加注意身体的话语,之后便姗姗的走出了屋子。

午后的阳光,温暖宜人。

微风拂过脸面,轻柔舒爽。

想着过会儿便要去潇湘凝轩教授琴艺课,而自己的“绕梁”还放在落水碧阁的亭子里,也不知丫头们晓不晓得为她把琴取过来。

心中思虑着事情,脚下的步子便也没停。。。。。。

青麓书院之中有南苑和北苑之分。

南苑便是男学生的领地,北苑则是女学生的范畴。

于归常日里多半的时候都会在北苑里教授女学生们的琴艺,不过因着学院里将琴、棋、书、画单独的列出授课,目的是专门培养那些在这四门功课中较为突出的学生。

这时候她便不得不要相对的接触一些男学生。

因这时的琴艺课是男女集体上课的。

而这授课的场所便是潇湘凝轩和落水碧阁。潇湘凝轩是女学生专门授课的场所,落水碧阁便是男女集体上课的场所。

。。。。。。

穿来大元之前,于归对于古琴几乎是一窍不通的。

当年因着自己身上不爽利,父亲是完全不允许她浪费脑筋学这些劳什子的东西的。

自五岁之时重生来这里之后,因着家中乃是书香门第,父兄皆是琴艺高手,且之前真正的于归骨子里所带有的抚琴天赋,二者结合之后,于归便很快对这玩意熟识了起来。

十岁那年随祖父下岑南之时,云济寺中因缘邂逅了悟宁老和尚,那老和尚身上竟是带了些真本事。

见她身上天赋异禀,由此便产生了欲要收她为关门弟子的念头,这之前和尚是从来不收徒弟的。

祖父知道后,高兴的合不拢嘴。

直到后来,那老和尚将半生的琴艺本事全部倾囊相授之后,于归才晓得,原来这个外表其貌不扬的干巴老头,竟是曾经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琴圣”谭谈的唯一嫡脉传人。

真是天上掉馅饼,撞上了大运了。

两年之后,祖父事了回京。

临走之际,老和尚不仅慷慨的将自己谈了半辈子的那把“绕梁”送与了她,同时还语重心长的留了她一句话:

“琴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

十三岁那年,宫中皇太后花甲大寿,孝子皇帝摆御席大宴朝臣及其家眷。

期间几日之前来大元朝贺的番邦之国的使节拿出了其国至宝的冰弦琴,一曲《普庵咒》差点拂走了在场众人的魂魄。便是当今圣上对此也是赞不绝口的。

许是高兴的过了头,当时番邦使者便对着元帝请求道:

“吾等早闻圣朝文明源远流长,今日借冰弦一曲算做投石问路,不知圣皇可否能让吾等于此有幸见一见圣朝的琴艺?”

这便是有些刁难人的意思了。

正在元帝左右为难之际,一旁的太监总管富成于圣上面前便举荐了有着闻名天下的青麓书院的桃家。

当时桃家来宫中参加宫宴的只有于归的祖父和于归兄妹三人。

祖父算是直接被逼上了绝境。

应下没有把握,不应便是抗旨了。

然,刀已然架在了脖子上,只能往前冲,却是没有回头路的。

知道自家的小姑娘确实随着名师学了几年琴,可是老爷子还真是不知道这丫头到底学的怎么样了,只是偶尔与悟宁那老和尚在树下下棋之时,时不时的言谈之中得他一两句隐晦的夸奖罢了。

桃家大少爷从来都是个有担当的,见着自家祖父一副眉头深锁的模样,也知道今日宫宴他们桃家若是真的出现了什么失误,恐之后便是大难临头了。

然而,为今之计便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相较于番邦使者的惊天琴艺,他多年的练习功夫虽然不一定能够胜得了,如今却也只能这样了。

刚要起身向圣上应下此事,却被一旁一直坐着默默不语的小妹妹拉了拉衣袖。

“哥哥,让我试试吧。”

桃清愣神之际,于归已然先一步站起了身,小小的姑娘家轻轻稳稳的移步出了案桌,来到了宴宾阁的中央,倾身跪地口呼万岁。

然后在在场众人惊异的目光之中,将这般棘手万分的请求应承了下来。。。。。。

手心之中攥着一把冷汗,心中也是怕的。

不是怕自己真的会有什么事,她毕竟是死过一次的人。

可她怕自己的这个决定真的会影响到深深爱着的家里人。

桃家满门一百三十二口的性命,全都记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琴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老和尚临走之时的话语犹在耳边。

这时候她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几句话其中的涵义。

琴由心生,恬澹随心,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弹到最最正始的音符。

。。。。。。

于归稳下心神,弹了自己曾经最最拿捏不好的那首《幽兰》。。。。。。

兰为王者香,生于幽谷,历苦寒而成其香,不以无人而不芳。

“绕梁”的琴音明亮简洁,有如寒冰玉佩相触,十分清朗,因之其音韵简洁秀润,畅远峻朗,出於人心又沁人之心。有时爽朗悠远若鸾凤之歌,有时秀逸俊挺如敲冰玉、舞仙鹤,甚而峰峙涛奔。或清远,或清畅,或清润,或清峻。既在琴音,亦在琴曲,又在琴心。。。。。。

一曲弹罢,全场寂静无声。

直到宫女手中的杯盏不经意间的落地才算是将在场众人的神魂拉回了现实。

番邦使者自此俯首敬仰,甘拜下风。

元帝大喜,当众夸赞了于归的精妙琴艺。

桃家由此惊险的逃过了一劫。

而于归的才女之名自此便在京中传了开来。

然而自那日之后,于归再用“绕梁”弹奏《幽兰》的时候,即便发挥的再是淋漓尽致,却已然再没了当初金銮殿宴宾阁里那般洒脱不羁的洋洋洒洒和一气呵成。

由此于归想到了王羲之,据说王羲之当年成就《兰亭序》的时候也是这般,即兴挥毫泼墨之后,自此便再也不能超越了。

。。。。。。

书院里的学生对于于归也算是知之甚详了,毕竟不管是当年还是如今,桃家大小姐这个名头还是颇为响亮的,“京都第一女琴师”,也是个人人敬畏的“望门寡”。

不过,两者之中不管是哪一个却也不是这些学生能够轻言妄议的,或者也许在别的地方可以,但在书院这样是绝对的不被允许的。

这是家人对于归的一种保护,也是学生对夫子的一种尊重。

。。。。。。

一个时辰的琴艺课下来,于归觉得自己头昏脑胀的厉害。

每次都是这样,一群人之中总会有那么三两个是来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

手上的功夫不怎么样,嘴上的功夫倒是利落。

一堂课下来琴艺知识没学去多少,问题却是提了不少,然,却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真正的却是没有多少涉及。

真真是叫人哭笑不得的可以。

出了潇湘凝轩,抬头瞧了瞧日头,已然滑到了西边,该是为父兄准备晚膳的时候了。

低头微笑着抱着琴赶往他们一家人住的院子,路上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过来接应她的丫鬟鸳鸯。

小丫头一见她就抱怨道:

“不是告知姑娘,下了课就在潇湘凝轩的门口等着奴婢接您吗?怎的又不乖乖听话了?”

微微笑了笑算是回应这个絮叨的丫头了。

“哎,姑娘总是这样。。。。。。”

丫头无奈的叹了口气,几步上前便将于归手中抱着的琴接了过去。

转首并肩与于归往回去的路上走。

“文家少爷又在门口等着姑娘了。”

本是轻快的脚步在听见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便停了下来。。。。。。

目 录
新书推荐: 五星人才!这员工我招定了! 雾都孤女:美貌是幸运,实力才是利器 忠诉 全员失格 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 成全他和青梅后,我却成了白月光 重生75:从火车乘警到京圈大佬 穷途 年代逆袭:假戏真做拐新娘 伪龙残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