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九岭(1 / 1)
两年前夏天,罗爷爷作为根植于农村任教三十来年的优秀教师被奖励黄山一游,全家人都与有荣焉,罗爷爷本来有心带老伴一起出去开开眼界,这么多年一心奔波在学校上,老伴的贡献是最大的,无奈罗奶奶以晕车为理由,好说歹说都不去,遗憾的罗爷爷只好独自出发。
这是个大团,除了各县市像罗爷爷一样被嘉奖的教师群体外,还有零散的散客,加一起四十几个人。人虽多,但上车头一天罗爷爷就注意到了童桐。不说他们这伙人,就说那些散客,基本都是三三两两为伴,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再听导游一路胡侃,车上倒是热闹一片。坐在后排的罗爷爷发现身边靠窗户那个角落特别安静,那是个单身女孩子,眉眼秀丽,脸色却白得吓人,带着一个硕大的包,无论车上多热闹,或者导游出些有奖小问答,她都合着眼在那假寐,热心的罗爷爷以为这女孩子跟老伴一样晕车,于是拿瓶清凉油出来推推那女孩子,那女孩缓缓睁开眼,罗爷爷先就吓了一跳,那双眼幽深一片,却是寂然无波,完全不像一个年轻人的眼睛,倒似垂垂老矣已无生机的眼。她倒是很有礼貌地谢过罗爷爷,一看就是个教养很好的孩子,不过话不多,只说自己没有晕车,然后歉意地向罗爷爷笑笑,说想休息了。
罗培自年轻时就热情十足,好管闲事,现在镇里这所唯一的完全小学就是他年轻时劳心劳力四处奔走才建起的,一守就是三十来年了,而他年届花甲,阅历自不比常人,更何况是教书育人,最有耐心和智慧,于是一路他就盯上了这姑娘,一路旁敲侧击倒让他知道了这姑娘姓童名桐,并不是本地人,只是游历至此偶然参加了这个黄山旅游团。到得下车后人们都当这是爷俩,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在山脚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要上山了,出发前罗爷爷见童桐还背着那硕大的包,提醒她将一时用不着的东西放在车上,毕竟只在山上住一晚,童桐打开包看了一下,站在身边的罗爷爷无意中瞥过,发现里面那个四四方方的盒子分明就是骨灰盒。他很是吃惊,但这毕竟不好开口直问。
大家一路相携上山,罗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在家也常上山干活,倒不是很吃力,反倒是童桐一步三歇,明显没什么力气。罗爷爷常停下来等童桐,童桐很是不好意思,她说自己爬得慢,让罗爷爷先走,还告诉导游如果她掉队了别等她,她会慢慢跟上,别让她拖了大家后腿。罗爷爷安慰她他也趁此歇歇脚力,要不然爬不动,年轻的导游小陈也说每次团里都有爬不动的,别急,慢慢来。还伸手要接过童桐手里的包,童桐却执意不肯,不用麻烦他。等小陈走到前面去时,罗爷爷和她开玩笑:“小伙子要献殷勤何不给个机会?”童桐却认真地说:“我是专门陪爸爸来黄山走一走,把他放在别人手上,他会不高兴的。”至此,罗爷爷才知道这里面装的应该是童桐父亲的骨灰,不由为这孩子的孝心而感动。
等来到天都峰脚下,大家望着这第一险峰都兴奋起来,唯童桐坐在一旁气喘如牛。导游小陈建议童桐在山下休息,因为有几个女孩子听了导游的描述都选择放弃上山,让男朋友上山,自己在山脚等候。童桐摇摇头,仍慢慢缀在大家身后上了山。导游小陈跟大家说了注意事项并约定了时间,跟那几个女孩子一起在下面等候。
经过了手脚并用的栈道,挨过险窄的鲫鱼背,欣赏完登高望远的美景,众人都有些吃不消,正歇着,这时广播里响起警告,说是两小时后可能会有雷雨天气,天都峰太高,易招雷,管理部门呼吁游客们尽快下山。于是大伙又唉声叹气地挪着酸痛的腿赶紧下山。罗爷爷毕竟有些年纪了,走着走着就落在了后面,他坐下来歇息,这时太阳已淡了,天色阴了起来,确有雷雨征兆。他看看脚下只剩半小时路程,决定再歇一歇,顺便等等刚才一直没等着的童桐。可是他直等了近半小时,也不见童桐返回,眼前返回的游客逐渐稀少,他着急起来,不会是累得走不动或是摔着什么的吧,再想想她那古井无波的眼,他猛然心惊,也不知什么驱使着,他起身就往回找去。
童桐过了鲫鱼背走了一段路就走不动了,她靠在路旁的大石上筋疲力尽,眼前游人一个个走过,最后只剩她一个坐在路边,风大了起来,听着广播里声声催促,埋在心里的那个念头又浮上来:这世界天大地大,却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处,带着父亲走了那么多地方,却还是寻不到留下来的理由,这里风景独好,不知父亲是否同意停留于此?她打开一直随身带的包,捧出父亲的骨灰盒,犹如父亲还在世般亲昵地贴在脸上:“爸爸,我走不动了,五年之约,实难坚持,爸爸,你就许我一块走吧,我们就在这里好不好?你看,风景这么美――――――”话未说完就被一声大喊打断:“童桐!”童桐迷茫地望去,却见罗爷爷板着脸站在不远处,话说罗爷爷其实年纪和童父差不多,童桐本想称他一声伯伯,罗培却认为自己都是当爷爷的人了,自然得称呼爷爷,这一路他颇关心童桐,童桐着实感激,可一向慈眉善目的罗爷爷却第一次在她面前板起了脸。只是不等童桐说什么,罗爷爷已几步跨到她身边,脸上也换了笑颜:“童桐啊,爷爷走不动了,等你扶我下山呢,。”见童桐还没回过神来,他又说:“小陈可是把我交给你照顾的啊,你可要把我顺利带下山,要不然小陈可要急死了。”是啊,上山前小陈看他们俩特谈得来,还说让他们互相照顾,而如果自己在山上出了事,小陈肯定要负很大责任吧,最怕连累别人的童桐咬牙站了起来。
她看看罗爷爷鬓边花白的头发,以及他求助信任却略带一丝紧张的的眼神,一时眼前仿佛看到了父亲临终前哀恳的眼睛,善良占了上风,她整理好东西,伸手扶起罗爷爷:“爷爷,走,我带你下山。”
两人互相搀扶着花了一个多小时才下了山,山下小陈都要急死了,如果不是管理人员拦着只准下不准上他都要冲下来找人了。不过不等他埋怨,罗爷爷就说:“我老寒腿犯了走不动了,幸亏童桐啊,今天如果不是童桐我这把老骨头都要丢在山上了。”大家都围过来一边自我批评粗心没照顾到队友一边交口称赞童桐的乐于助人。童桐虽累得说不出话来,但几日来,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由衷的笑容。
等回了宾馆休息一晚上,第三天返程时,罗爷爷就赖上童桐了,他说自己身体累垮了,指名童桐照顾他。童桐一会给他送水,一会给他买午餐,倒忙得团团转。而结束这趟旅行后,罗爷爷直接向童桐提出了邀请,说是自己学校里很缺老师,看童桐也是知书达礼,希望童桐能去助一臂之力,只要不嫌那偏僻,条件不是很好。
童桐完全明白罗爷爷的苦心,反正也一时没地可去,于是就答应了。当罗爷爷得知童桐是正宗科班出身后大喜过望,而童桐来了九岭这个地处偏僻的小镇来,结识了这些热情好客的乡亲,并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相处两年后,竟然乐不思蜀,倒将以前的事渐渐放下,一心一意在这教书育人。这里的学校并不大,一共才九十几个学生,可是非常缺老师,因为地处大山深处,虽然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可是还是没几个人愿意来这任教。所以六个班一共才六个老师,而且基本都是原来的代课老师转正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像罗爷爷,既当校长,又带五年级一个班,还得时常往县里跑,上学期倒有个支教老师,才教了一学期就走了,眼见这学期缺了一个老师,罗培正愁死了,童桐一来就走马上任。她年轻,又有几年任教经历,会的又多,音乐课也开起来了,学生们简直把她当仙女一样膜拜,其他的几个本地任课老师有不会的也来向她请教,童桐心地善良,问什么都是倾囊相授。两年下来,九岭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蹭蹭往上升,搞得罗培去县里开会时收获一堆奖励和隔壁几个相同情况的山区小学校长嫉妒的眼神。
不提罗爷爷的得意和感激,这镇里的只要有娃读书的人家谁不知道镇里来了一个美若天仙又博古通今有大学问的童老师,大家以能请到童老师吃饭为荣。所以两年来,童桐的哀伤倒被小镇上大伙的热情阳光赶跑得无影无踪,有时回想起来,倒觉得过去的事仿佛已是前尘往事,再不起什么波澜。唯一苦恼的是童桐已是二十九高龄,虽然她面相上看着仍是二十三四的小姑娘,但在当地普遍早婚的现实面前,她貌美如花却仍是孤身一人还是异数。所以每到一家用饭,热心的大嫂大婶们都会向她介绍小伙子,童桐哪敢接招,每次支支吾吾应付过去,最后还是罗爷爷解了她的围,说是童老师有男朋友了,在很远的地方。童桐也顾不得许多,赶紧点头表示相同意见,只是还是止不住放学在田间小路散步时偶遇那些大胆英俊的男孩子,童桐暗想,如果说出自己已经二十九岁,恐怕会吓走一大批人吧,再如果听说自己的经历,更会震傻全镇人,再没人敢替自己做媒吧。不过这也只是想想,那段经历她选择遗忘,更没有自己提起的道理。
堂婶的饭桌上,堂婶又一次提起自己那个不争气的侄儿从正月里来拜年见过童桐一面后再也不能忘怀,他原先订过一次婚,可是后来女朋友嫌他家穷退了,他一气之下跑到外面打工,钱是赚了不少,终身大事倒给耽误了,今年都三十了,本来还怕童桐看不上他,一问童桐都二十九了,大喜,只觉胜券在握,三天两头来拜访,本来童桐还以男朋友来搪塞,却不料堂婶告密:哪有男朋友几年都不来见一次面的,平时也不见童桐有什么书信来往,肯定是那个-男的嫌这里太穷与童桐分手了,这一来,堂池就更来劲了,觉得童桐跟自己有共同经历,三番四次托自己姑姑做媒。现在人在外地,心却常飞回来。
不等童桐说什么,罗成先不乐意了:“哼,池哥那傻样,哪配得上我们童老师。”一旁的罗小虎还点头附和:“就是。”气得堂婶一巴掌扇在小虎脑袋上:“你瞎说什么,那可是你亲哥,再说了你哥现大房子盖起来了,工资老高,人又长得高大,哪不好了?”童桐笑:“是啊,池哥现在各方面条件很好,找对象也容易,婶婶啊,你就别盯着我了,我不嫁人呢。”“胡说,哪有女子不嫁人的,你好好考虑考虑。”童桐将求助的眼神投向罗爷爷,正品老酒的罗爷爷忙一提筷子:“吃菜吃菜,尝尝你婶子炒的这马兰头,你婶子可是村里的大厨啊。”“那是,村长女儿出嫁时―――――――”话题就这样被扯开了,童桐暗暗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