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有一天啊,宝宝 > 反正就这样〈电视台一角〉

反正就这样〈电视台一角〉(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LA流浪记 谁是谁的灰姑娘 陪嫁小丫环 相公,请慢用 尼采全集 孙玉鑫武侠作品集 逍遥能纵横 幸运草 勇者斗恶龙 逍遥江湖

亲爱的宝宝︰

到底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能让你比较特别,还是每个人都不会做到的事情,能让你比较特别?

逻辑上来看,当然是别人不会做的事情,才能令你特别。如果你会飞,你绝对特别;如果你会飞还会生蛋,那你特别死了。

但奇怪的是,在我工作范围里,最红的、最名利双收的人,做的通常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唱歌、跳舞、说话。

即使拍电影或电视剧的人,也有同样的情形:最卖座的戏,拍的都是最普通的故事,辛苦的恋爱、失散的亲子重逢、正义对抗邪恶,这些老掉牙的主题。

难道历来成千上万的奇人们所表演的异事还不够特别吗?吞剑的、吐火的、被卡车压过毫发无伤的、用鼻子吹奏长笛的,不够特别吗?

或者,拍戏的人三不五时造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像是:有人死了却不知道自己是鬼、车祸造成两人的灵魂对调,不都是很特别的故事吗?为什么这些奇特的故事只能偶尔出头,却永远不会变成主流,永远不能取代陈腔滥调的爱情与战斗?

这似乎说明了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人要感觉到娱乐、安慰或放松时,并没有要追求离奇的、超越一般经验的太多的东西。

很少人会想要天天看火山爆发或海豹猎食企鹅的奇观,但很多人可以天天看一家老小每日发生的生活琐事编成的连续剧。

史上红极一时的歌手或主持人成千上万,但红极一时的魔术师,用一只手就可以数完。难道变魔术比唱歌、说话要普通吗?

当然不是。变魔术很难,既难熟练、有难创新,但观众很少为魔术师疯狂;也许会赞赏,但实在很少会像见到偶像那样声嘶力竭地尖叫到落泪或昏倒。

唱歌、跳舞、说话、讲故事,都是很原始的技能,实在很难想象,场景从洞穴里、火堆旁转为剧院舞台、再转为电视、再转为网络,而最打动人心的,依然是这几件事情。

我常常被问到什么样的人会红?什么样的故事会卖钱?

很遗憾的,答案很老套。

人类恐怕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喜欢新鲜事。

读书节目〈拍照的角落〉

亲爱的宝宝:

和你最亲的那个女生,一天下午收到我的简讯。我在简讯里,对她整个人做了个简单、但充满善意的结论。

她显然有点意外,因为我们其实常见面的,没事忽然隔空下起结论来,未免太严重。

我告诉她,因为我正在录我读书节目的最后一集,心中充满了"就此结束"的感觉,再加上一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醒悟,但这些我都不想让看电视的观众察觉。毕竟只是个冷门的读书节目,人家偶尔看两眼多半不看,不用到最后一集就把气氛搞沉重。所以,就把这个心情,转移到她头上去了。

"怪不得,我还以为你什么时候嘴变这么甜了呢,还是很谢谢你啊,让我高兴死了。"她回了简讯。

在电视上介绍读书,永远都有白费力气的感觉。重度依赖电视的人、和重度依赖书的人,对人生怀抱的期望是不同的。读书自由、私密、自说自话、自己往火坑跳,一切激动暗中发生,而电视要求热闹、直接、一切公开,两个经验很难叠在一起。我对我的读书节目,常常像面对一个不讨喜的孩子,这孩子很别扭,但你知道不全是他的错。

当这个孩子说要离你而去时,你知道他不是修成正果,而是要搞更严重的自闭去了。你也知道那应该会更适合这孩子,但你也知道,他跟这个世界打照面的机会更少了。

录制最后一集,好像是目送他的背影,看他背着小包袱,往森林里走去。

我当然会感伤,但更多的、我当时没有察觉的心情,应该是羡慕吧。

我羡慕他。

我跟这世界打太多照面了。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