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三十五章(1 / 1)
这个暑假对于刘茴来说过得实在是不尽兴,当你想着8月还有事情的时候7月只会是过得意犹未尽。
8月终将来临,刘妈帮着刘茴准备行李,支教的小学地处山区,夏天防晒和驱蚊是最重要的事情,刘茴只带了几套衣服换洗,但是像六神和风油精之类的东西却是准备充足。
等到了学校的时候,其他的老师和顾要飞他们也是刚刚到的样子,正在那里开始集合。
刘茴向着顾要飞招招手:“顾主任。”
听见这边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顾要飞走过来:“来啦,我们部门的人可算齐了,你现在先跟着郑老师去把你的东西放进宿舍里,等会还要去这里的校长办公室参加个什么欢迎仪式。”
“那我能跟着郑老师走了就不回来不?”
顾要飞觉得现在自己有点在哄人的感觉:“那你安心跟着她吧,反正她会带你过来的。”
刘茴觉得顾要飞还挺能开玩笑的,不过这显然是个很冷的笑话。
郑老师是一个40岁上下的老师,身宽体胖,笑得那叫一个和蔼可亲,当然,她的行为更加称得上乐于助人,刘茴也回以礼貌地笑了笑。
“小姑娘,我帮你提行李吧。”
“不用不用,这个行李很重,咱们还是用推的比较好。”
“我们这里的土地都是不平的,把你箱子的轮子推破了可不好。”
“没事,宿舍不就在前面了吗。”
这个学校占地面积不大,除了一栋教学楼,和简易的宿舍楼之外,就是一个操场了,刘茴很容易就看见那宿舍楼三个大字。
“郑老师。那个我们学校的校长室在哪里呀?”
郑老师指了指教学楼的一层:“我们学校加上校长也才只有6个老师,所以我们就用一楼最旁边的教室当作办公室了,你看这栋三层小楼,上面两层6个教室,三楼是高年级的,二楼是低年级的。楼下的另外两个活动教室是做你们这几天的办公室用的。到了,你看,这个就是你的宿舍。”
宿舍楼其实也是一个三层小楼,有些小房间里面甚至密密麻麻地安了十几张木床。
郑老师帮忙把行李推进房间里面:“这个房间是给专门留给你们这些女老师的,男老师的在楼上,有事情你们也可以找他们帮忙,诺,那个就是你的床位。”
刘茴走向郑老师指的床位,简易地铺了一下床铺。
郑老师也在旁边帮忙:“这里啊,之前是一年级的学生住的,他们知道你们来呀,就把这些被子枕头都晒了一遍呢。”
这边学校地处偏远,周边的居民住的也都相距甚远,这些学生如果回家的话就会有很远的路要走。
“那郑老师,原来的这些小学生住哪里呢?”
“不用担心,这些学生才一年级,个子小,他们可以跟那些二年级的挤一挤,校长室那边的欢迎仪式就快要开始了,刘老师,我们也过去吧。”
刘茴随即就紧跟这郑老师出门了:“郑老师,您快别这么刘老师刘老师的叫我了,您是我长辈,你只要叫我刘茴就好了。”
郑老师笑着点头:“知道啦,刘茴。”
校长室里面,两边的老师加起来有26个人,只不过就算是这点人,也已经把教师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的了。
刘茴这边由一个管理学院的副院长做发言人。
说是欢迎仪式,其实就是双方领导给大家说几句感谢的话,还有稍后一群人在操场上拍一张集体照。
拍完之后,小学校长站起来:“我会把这张照片打印出来放在我办公室的墙上的,我墙上有很多帮助过我们的人的照片。”
最后校长他们也是贴心地准备了一些防暑之类的小东西和基本的牙刷牙膏之类的东西来发放。刘茴瞬间觉得自己在风油精的拥有量上是个大富翁了。
刘茴和这群同事们在办公室里面排着队领生活用品,顾要飞显得很有兴趣地在那里看着墙上的照片。
很显然,有很多人都来帮助过这个学校,杨华成的公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校长见有个男老师对这些照片有兴趣,于是走上前来询问:“你对这些照片有兴趣?”
“恩,这些照片上的孩子都很开心。”
校长看了看这些照片:“是呀,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这些孩子也就不会那么快乐了。
顾要飞指了指杨华成的乐途文具公司:“这个文具公司做的慈善可真的是不错。”
校长看了看顾要飞指的照片:“恩,对,乐途公司确实是最多资助我们的,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之前他们暑假都是随父母进城的,可是就算进了城,家长工作忙,也没有精力照顾,后来我们跟你们学校有支教活动后这些家长也就渐渐地让孩子留在学校里多学习一些兴趣课什么的。不过对于这些捐助活动,为了不打扰到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我们都会尽量安排在暑假。”
“那这个暑假这些公司都有来喽?”
校长摇摇头:“这个不确定,但是唯一确定的是这个乐途公司一定会来。他们坚持慈善可是坚持了2年了,而且他们每次都送来了许多文具作为给孩子们的暑假礼物的,据说这次捐助活动杨先生也跟以往一样,都会亲自过来。”
顾要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时间接近中午,等发完了日用品之后,校长邀请大家去离学校最近的一户农家去,这户农家是这所学校的夫妻老师郑老师和王老师的家。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刘茴他们这些支教人员会和小学所有的老师一样,都在郑老师家解决午餐。
而学校的学生,都是自己从家里面带足一个星期的饭菜去学校的,然后会给郑老师加热之后再去教室里面吃。
校长在餐桌上给领队敬了一杯酒:“副院长,我们这里肯定不比城里,这些都是我们自酿的土酒。”
副院长回敬:“这是什么话,来了都是朋友。早就听说环城的土酒跟绍兴的女儿红一样有名,女儿红是嫁女儿的时候用,你们这土酒是专门用来招待朋友的,那肯定都是好酒。”
校长也实在:“那好,我们干了这一杯,就是朋友。”说着,仰头就喝,副院长见状,也随后喝下满杯。
这种行酒令简直就是任何一种出门吃饭的必备流程,不过看来校长也不是特别会劝酒的人,喝完一次,也就没有再要喝的意思。
刘茴偷偷地看向这个副院长,还好这个副院长遇到的是这个校长,要不然还不一定会怎么样。
也不是说副院长的酒量并不好,据说好像是胃不太好。刘茴听过他的一个小八卦:他跟学校其他老师出去见教育局的人的时候,年轻的同事都会给他挡几杯酒,那次年轻的同事差点被教育局的人的行酒令给绕晕了。
当时那个同事是要给教育局的人倒酒,但是离倒满还有很多,没想到教育局的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位小兄弟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吗?”
搞得那个年轻的同事就很尴尬,在桌上众人的起哄声中加满,紧张中竟然溢出酒来,没想到那领导又开玩笑道:“看来不是这位小兄弟对我不满,而是这位小兄弟太自满了呀。”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位同事总不能把那领导的酒给喝了吧。为了解围,副院长站起来喝了满满两大杯作为赔罪,后来听说副院长那次还喝了不少酒,搞到最后胃病犯了,从此以后,大家都认为他对下属真的是不错。
现在看来,这个校长也还是不错的。
等顾要飞真正见到杨华成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这里支教了1个星期了。
说实话,顾要飞生怕他会拖到他们支教完后的时间再来。
所幸,他还是来了,还带着他公司一个卡车的文具。
顾要飞被校长通知帮忙去搬文具的时候,正在与刘茴一起搭档跟一群三年级的学生做游戏。
孩子们也很兴奋:“校长,我们也去帮忙吧。”
校长同样很高兴:“好好,这样,你们呀,都过去,帮忙拿拿那些小东西,但是出去的时候不能影响其他班级的同学们,知道了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知道了。”
校长赶紧做了个“嘘”的姿势:“你们这样一起叫就太响了。”
有几个小孩子还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一下车,杨华成公司的人早就在那里从卡车里搬东西了。
校长迎上去:“杨先生,欢迎欢迎。”
杨华成带着一副眼镜,176的身材在稍微有些佝偻的老校长面前仍显得特别高大:“校长,我们又见面了。你看,这些是我们公司的文具,希望孩子们能学习的愉快。我先说句不好意思,本来是说上个星期来的,因为家里有些事情,所有耽搁了。”
“没事,你的助理都跟我说过了,杨先生,请节哀。”
杨华成深有感慨:“这个也是我妻子的遗志,所以我是一定要来的。”
“我代表我们学校的全校师生感谢杨先生你。”
杨华成握了握校长的手:“应该的,我们也是在做好事。”
顾要飞在过去帮忙,经过杨华成的时候偷偷观察了一下他,在谈到他妻子的时候,他的表情并没有多少的变化。
搬好东西正值下课时间,师生们就被安排一起与杨华成来了一张合照,照片中央是校长和杨华成的笑脸以及紧握的双手。
突然,杨化成的司机送来他的电话。
接完电话后,杨华成面有难色:“不好意思,校长,我家里那边还有些事情要办,这边我得先走了。这样,我把我的助手和几个实习生留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他们会安排好的。”
校长不便挽留:“好的,那杨先生你忙。”
杨华成抬头向楼上的孩子们招手再见,楼上的孩子纷纷对着杨华成开心地叫着:“叔叔再见。”
许是孩子的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操场上的人都往上望去,顾要飞就这么看到了杨华城身边的司机抬起头后露出来的下巴内侧的一颗痣。
顾要飞赶紧看了一下司机的手,带着白色的手套,右手五指的轮廓明显。
在杨华成和他的司机准备离去时,顾要飞赶紧俯下身继续整理书本,直到车子启动离开,他才抬起头来若有所思。
留下来的助手姓李,李助手和2位实习生在校长的帮助下,给排队领取文具的学生们一个个分发文具,学生们有了新的画笔,新的本子,一个个开心的不得了。
顾要飞在走廊里面看着这群孩子拿完新的文具之后,开开心心地继续去上课,也同时在看着杨华成的助理和2个实习生向校长告辞。
李助理经过顾要飞身边的时候,还礼貌性地向他和刘茴点头致意了一下,但是却连正眼都没多瞧刘茴两人几眼。
他们一走,顾要飞和刘茴赶紧上前帮助在整理桌椅的校长。半个小时后,顾要飞还特意地关注了一下乐途玩具的官网,说实话,这种消息更新的可真快,他们的车有可能还没回公司呢,网站上就已经出现这条公益新闻了。
不过这次,苏瑶却没有出现。
顾要飞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新闻,发现一点奇怪的地方。
在新闻上有三张配图,一是他们出发时的图片,是有2辆卡车,而在现场的其实只有一辆卡车,第二张图片是卡车到达时杨华成的助手和实习生们在搬东西的场景,而第三张图片就是大合照,所有师生对着镜头微笑。
顾要飞顺便找了找自己,因为站在最角落,竟然只是被照了半边脸,另外半边脸全没有了,刘茴看见顾要飞被遮住的半张脸:“顾主任,这里就你的脸没了。”
拍照片的李助理是有多随意。
顾要飞看见校长正往这边走过来:“刘茴,我们不是来了一辆卡车吗,这新闻上怎么说是两辆呢?”
刘茴奇怪地探头,往手机界面一看:“还真的是哎。”
果然这句话引起了校长的注意,校长在顾要飞旁边站定:“哎,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为什么?”
“你不是今天看了我办公室里面的这些照片吗,这些被称为慈善家的商人终将本质还只是一个生意人而已。”
“诈捐?”
“那倒不至于,只是实际捐的都不会是他们新闻上说的那么多而已。”
顾要飞知道,这里曾经是环城最为贫穷的地方,因为周边是山的缘故,里面的人大多都是靠山吃山。
但也正是因为山好的原因,据说市政府还想在这里规划一个风景区,好增加这边村民的收入,所以这里才会因为被政府关注到而稍微变得好些。
没多久,这里就通了电线和网络。
顾要飞觉得蹊跷:“那怎么就不揭发呢。”
校长回答地很是无奈:“出不去啊。”
“那你们怎么不走出去呢?”
“我们这一辈,就出来我们几个中学生,后来回到这里当老师,一当就当了那么多年,看着这个村子里的人渐渐减少,这些剩下的人不是不愿意出去,而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自己在外面都还没站稳脚跟。他们都希望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走出去,而不是跟他们一样,小时候因为读不了太多书只能求温饱。”
校长又指了指离学校最近的郑老师家:“知道吗,其实郑老师以前也想过出去打工的,但是为了王老师也留了下来了,两人这么扶持着这么多年,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村里的小孩子能够以读书的形式走出去,这样好能留在城市里找个好工作。”
对于这些企业的捐助,校长和学校师生们已经是很感激了,可是对于企业少捐的现象,又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