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另一种存在 > 第27章

第27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直航台海:我在台湾牢狱的日子 趁年轻,折腾吧 生命的追问 世界富豪故事100篇 繁花 权利金钱驱使下的官场生死斗:新省委书记 李凡慕千凝 侠隐 赌球记 直面挑战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东方是世界的古代,同时又是老成的民族,多素朴诗

人。西方是世界的近代,同时又是青春的民族,多感伤诗人。

361论写作

论艺术

每个人都有那种奇妙的瞬时的感觉,可是大部分人抓不住,

日常琐屑生活的潮流把他们冲向前去了,他们来不及、顾不上去

回味和体验。有些人抓住了,但不能赋予形式,表达不出来。只

有少数人既能抓住,又能赋予形式。

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因而也是容易的。最困难的是赋予

自己的感受以适当的形式。天才与一般聪明人的区别就在于

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有很好的感受性,但其中只有极

少数人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了自己的东西。

有一种人,感受性甚好,知识面甚广,但一切都是碎片,没有

能力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活的躯体。

知识和感受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驾驭它们的能力,

善于赋予形式,否则一切都会白白流失。

美是骚动不安的,艺术家却要使它静止。美是稍纵即逝的,

艺术家却要使它永存。艺术家负有悲剧性的使命:去做不可能

做到的事。

艺术家最易受美的诱惑,有最强烈的占有美的欲望。但美

是占有不了的,因为占有就意味着美感的丧失。艺术家被这种

无法满足的欲望逼到绝路,才走向艺术,以象征的方式来占有

美。他是被逼上象牙塔的。

美的力量是可以致人于死地的。美那样脆弱,那样稍纵即

逝,可是它却能令人迷乱癫狂,赴汤蹈火,轻抛生命。在美面前,

谁不想纵身一跳,与它合为一体,淹死在其中!天知道人的这种

不可理喻的天性是从何而来的!

我想起了Lorelei的传说,真是深得美之三昧。

然而,做一个艺术家,却不能丢魂失魄地做美的奴隶,当然

也不能无动于衷地对美旁观,他要驾驭美,赋予美以形式,形式

是他的牛轭,他借此成为美的主人。

叔本华说,艺术是人生的麻醉剂。尼采说,艺术是人生的兴

奋剂。其实还不是一回事?酒既是麻醉剂,又是兴奋剂。艺术

就是人生的酒。至于它哪种作用更显著,则是因人而异的,就像

不同体质的人对酒有不同的反应一样。

861另一种存在

美学家们给美所下的定义很少是哲学性质的,而往往是几

何学的、心理学的或者社会学的。真正的美逃避定义,存在于几

何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皆无能为力的地方。

艺术天才们不是用言辞、而是用自己的作品给美下定义,这

些作品有力地改变和更新着人们对于美的理解。

好像没有哪个哲学家否认美、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有的

哲学家还把美看做人生的主要意义所在,把艺术看做最好的生

活方式。可是,究竟什么是美,恐怕谁也说不清楚。面对艺术作

品,外行很容易不自信,谦称自己不懂。毕加索对这样一个谦虚

者喊道:“不懂?你是要看懂!绘画不是为了解释什么,而是要

在看者心中激起热忱。”这么说来,对于美和艺术,不存在懂不懂

的问题,只存在有没有感觉的问题。在这个领域里,人人都可以

发言,没有人能够下结论。

961论艺术创作

艺术家

艺术家所可追求的,无非生前的成功、死后的名声、创作的

快乐三者。世事若转蓬,生前的成功究系偶然。人死万事空,死

后的名声亦属无谓。惟有创作的快乐最实在,最可把握。艺术

家是及时行乐之徒,他的乐便是创作的快乐,仅此一项已足以使

他淡然于生前的成功和身后的名声了。

如今凡·高的一幅画的拍卖价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

了,他在世时的全部生活费用还够不上这个数字的一个小零头。

你愿意做凡·高,还是拍卖商?

我不相信你的回答。

毕生探索技巧,到技巧终于圆熟之时,生命也行将结束了。

这是艺术大师的悲哀。

我能理解那些销毁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的艺术家,他们的动

机并非为己扬善掩恶,倒是因为爱美成癖。

凡缪司,必永远漂泊。惟有法利赛人才有安居乐业的福气。

艺术家常常是不爱交际的,他太专注于内心了。在一般社

交场合,他可能显得沉默寡言,心不在焉,因而在俗人眼中不是

个有趣的人物。但不少人却把社交场合的活跃和有趣看做艺术

气质的标志。

所谓艺术气质,其实包括两种全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诗

人气质,往往是忧郁型的。另一种是演员气质,往往是奔放型

的。前者创造,后者摹仿。

这里指的不是职业。事实上,有的诗人是演员气质的,他在

摹仿;有的演员是诗人气质的,他在创造。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艺术始终是目的本身,而爱情在客

171论艺术创作

观上只成了手段。可是,当他堕入情网、身历其境时,他所爱的

对象就是目的,艺术反倒好像成了手段。他歌唱、写作,把作品

呈献给心中的偶像。直到爱情消逝了,他的作品的真正价值才

得以确立。

如果我是女人,我将乐意与艺术家交朋友,听他谈作品,发

牢骚,讲疯话。但我决不嫁给他。读艺术家的作品是享受,和艺

术家一起生活却是苦难。艺术家的爱情大多以不幸结束,责任

决不在女人。他心中有地狱,没有人能够引他进入天堂。

好艺术家像好女人好男人一样,总那么纯,这是一种成熟的

单纯,一种有深度有力度的单纯。他们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却

又不为时代的五光十色所浸染,不为成败所动摇,耐得寂寞,也

耐得喧嚣,始终保持本色。

十一

也许新鲜感大多凭借遗忘。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感觉

都琢磨透并且牢记在心,不久之后他就会发现世上没有新鲜东

西了。

艺术家是最健忘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永远新鲜。

271另一种存在

论诗

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内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

绪,外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复活语言,就是使寻常的词在一

种全新的组合中产生不寻常的魅力。

所以,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

它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

三者缺一,你就会觉得这首诗有点遗憾。

为什么要把情绪翻译成意象呢?

情绪本身缺乏语言,直接表述情绪的词都过于一般化或极

端化,抹杀了其中丰富的细微差别。直抒情绪的诗,听起来不是

空泛,就是浮夸。语言表达意象的可能性却要宽广得多。因此,

诗人就通过设计一个独特的意象,来间接地再现和唤起一个独

特的情绪。

诗的材料(词)和哲学的材料(范畴)都基本上是现成的。在

诗中,借词的新的组合表达出对世界的一种新的感觉,在哲学

中,借范畴的新的组合表达出对本体(道、绝对、终极价值)的一

种新的领悟,都可算做创造了。

神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梦,诗是人类青年时代的梦。

可是,对于个体来说,事情似乎倒了过来:诗是青年人的梦,

神是老年人的梦。

诗人是守墓人兼盗墓人,看守着也发掘着人类语言的陵墓。

诗人用语言锁住企图逃逸的感觉,又在语言中寻找已经逃

逸的感觉。他敲击每一块熟悉的语词的化石,倾听远古时代的

陌生的回声。

在语言之家中,一切词都是亲属。然而,只有诗人才能发现

似乎漠不相干的词之间的神秘的血缘关系。

音乐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用人间的语言叙说

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

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

471另一种存在

不懂天国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万花筒。

诗人也有他的调色板,词就是他的颜料。他借词的重新搭

配创造出新的色彩。

单色总是有限的,本领在于调配。

诗才的测验:给你一百个最常用的词,用它们搭配出全新的

效果。

诗的最大优点是凝练。它舍弃了一切过渡。它断裂、浓缩、

结晶,在太阳下闪烁奇异的光。你给它不同的光源,它就闪射不

同的光彩。每一双眼睛都是一个不同的光源。

十一

诗应当单纯。不是简单,不是浅显,是单纯。单纯得像一滴

露水,像处女的一片嘴唇。

诗直接诉诸感觉,太复杂了,就必须借助思维来分析,失去

了鲜明的第一眼印象。

现在有些青年诗人的诗越写越复杂了,写诗时思维喧宾夺

571论艺术创作

主,挤掉了感觉。也许原本就没有感觉。其末流只是在玩文字

游戏,而且玩得不高明,游戏得无趣味。

十二

我不是否定文字游戏。在某种意义上,诗的确是一种文字

游戏。

健全的直觉是从事一切艺术活动的先决条件。在不同的人

身上,它可以催放不同的艺术花朵,但也可能毫无结果。一个诗

人除了这种直觉外,还必须具备对于语言本身的特殊兴趣,迷于

搭配词句的游戏,否则决不能成为诗人。

目 录
新书推荐: 穿成八零恶媳妇:胖军嫂在家属院赢麻了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大明1436 废柴的她靠驭兽封神了 疯了吧!你让玄学老祖走炮灰剧本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成功谋略鬼谷子 炮灰爆改爽文女主,我做对了什么 我为皇帝傲啸西晋 快穿:恶毒未婚妻成了万人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