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另一种存在 > 第25章

第25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直航台海:我在台湾牢狱的日子 趁年轻,折腾吧 生命的追问 世界富豪故事100篇 繁花 权利金钱驱使下的官场生死斗:新省委书记 李凡慕千凝 侠隐 赌球记 直面挑战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1997.3

341答记者和读者

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

———答《时代青年》杂志

1你成功的经验和秘诀是什么?

答: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尽量做好,让自己满意,不要管

别人和社会怎样评价。

2你最喜欢读什么书?

答:文史哲经典名著。

3你最大的嗜好是什么?

答:读书和写作。

4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答:被迫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徒劳的奔波。

5你是怎样看待金钱和名利的?

答:可有可无,永远只是副产品。

6你是如何处理周围人际关系的?

答: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7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答:安静而丰富。

8你喜欢和什么样的异性相处?

答:美貌,聪慧,善良。

9请你对想成名的人说几句话。

答:凭真性情做事,不要在乎能否成名。

1997.10

为何写作

一块块字碑,镌刻着千古文章。一座座丰碑,纪念着万世功

业。连荒冢中千篇一律的墓碑,也有一副不朽的面孔。

你也是一块碑,谁能读懂你身上的铭文?

我不是碑,也留不下碑。我死后没有墓志铭。

我一路走去,在水上留下泡沫,在泥上留下痕迹。泡沫转眼

迸裂,痕迹瞬即湮灭。多数时候,我连泡沫和痕迹也没有,生命

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我是易朽的。

不过我不在乎。我兴致勃勃地打捞我的泡沫,收集我的

痕迹。

我知道我永远成不了莎士比亚、歌德,但是我宁愿永远不读

他们的传世名作,也不愿轻易放过—个瞬息的灵感而不去写下

我的易朽的诗句。别人的书再伟大,再卓越,也只是别人的生命

事件的痕迹。它们也许会触发我的生命事件,但只有我自己才

能刻下我的生命事件的痕迹。

对于我来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

时辰进入我的生命,惟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与我终生相伴。

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着我,

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

握的永恒。

我不追求尽善尽美。我的作品是我的足迹,我留下它们,以便

辨认我走过的路,至于别人对它们做出何种解释,就与我无关了。

我想像不出除了写作外,我还能有什么生存方式。我把易

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文字原是我挽留生命的手段,现

在却成了目的,而生命本身反而成了手段。

有各种各样的收藏家。作家也是收藏家,他专门收藏自己

的作品。当他打开自己的文柜,摆弄整理自己的文字时,那入迷

的心境比起集邮迷、钱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他的收藏

品只有一个来源,便是写作。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收藏癖促使

他不停地写呵写。

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岁月流逝,当心灵的衰老使你不再

能时常产生新鲜的感觉,头脑的衰老使你遗忘了曾经有过的新

鲜的感觉时,不必悲哀,打开你的保险柜吧,你会发现你毕竟还

841另一种存在

是相当富有的。勤于为自己写作的人,晚年不会太凄凉,因为你

的文字———也就是不会衰老的那个你———陪伴着你,他比任何

伴护更善解人意,更忠实可靠。

收藏家和创作家是两种不同的人。

你搜集一切,可是你从不创造。我什么也留不住,可是一旦

我有点什么,那必然是任何人都没有的东西。

写作的快乐是向自己说话的快乐。真正爱写作的人爱他的

自我,似乎一切快乐只有被这自我分享之后,才真正成其为快

乐。他与人交谈似乎只是为了向自己说话,每有精彩之论,总要

向自己复述一遍。

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的写作,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

的。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时,他

就已经意识到并且试图克服生存的虚幻性质了。他要抵抗生命

的流逝,挽留岁月,留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确凿证据。一个真正的

写作者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的习惯的人罢了,他的全部作

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灵魂是一片园林,不知不觉中会长出许多植物,然后又不知

941论写作

不觉地凋谢了。我感到惋惜,于是写作。写作使我成为自己的

灵魂园林中的一个细心的园丁,将自己所喜爱的植物赶在凋谢

之前加以选择、培育、修剪、移植和保存。

文字的确不能替我们留住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它又不愿退

而去记叙其次好的东西,于是便奋力创造出另一种最好的东西,

这就有了文学。

十一

留着写回忆录吗?不,现在不写,就永远不能补写了。感觉

是复活不了的。年老时写青年时代的回忆,写出的事件也许是

青年时代的事件,感觉却是老年人的感觉。犹如刻舟求剑,舟上

刻下的事件之痕再多,那一路掉在岁月之流中的许多感受却再

也打捞不起来了。

十二

一切执著,包括对文字的执著,只对身在其中者有意义。隔一

层境界看,意义即消失。例如,在忙人眼里,文字只是闲情逸致;在

政客眼里,文字只是雕虫小技;在高僧眼里,文字只是浮光掠影。

十三

我用语词之锁锁住企图逃逸的感觉,打开锁来,发现感觉已

经死去。

051另一种存在

十四

文字与眼前的景物、心中的激情有何共同之处呢?所以,写

作是一件多么令人绝望的工作。

十五

愈是酣畅的梦,醒后愈是回忆不起来。愈是情景交融的生

活,文字愈是不能记叙。

十六

某位作家太太下的定义:作家是一种喜欢当众抖落自己的或别

人的隐私的人。

作家的辩护:在上帝或永恒面前,不存在隐私。

十七

拿起书,不安———应当自己来写作。拿起笔,不安———应当

自己来生活。

十八

为什么写作,而不是不写作?

151论写作

十九

我是一个有文字癖的人,这癖有种种可笑的表现———

人前人后,我的闲着的手指会不由自主地在桌上、在裤腿

上、在另一根指头上画字。

上厕所时,我会一遍遍默读面前墙壁上写着的“小便入池”

之类的字。

我舍不得扔掉任何一张我明知无用的小纸片,只要上面写

有字迹,似乎是因为意识到我不能再得到一张照原样写有这些

字迹的小纸片了。

我不知道,写作究竟是我患这病的原因呢,抑或只是结果。

二十

这是我小时候喜欢玩的一个游戏:把我的幼稚的习作工整

地抄写在纸上,然后装订成一本本小书。

现在,我已经正式出版了好几本书了。可是,我羞愧地发

现,里面仍有太多幼稚的习作。我安慰自己说:我最好的东西还

没有写出来,在那之前写的当然仍是幼稚的习作啦。接着我听

见自己责备自己: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把这些幼稚的习作变成

书呢?听到这个责备,我忽然理解了并且原谅了自己:原来,我

一直不过是在玩着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罢了。

二十一

如果说写作犹如分娩,那么,读自己刚刚出版的作品就恰似

251另一种存在

看到自己刚刚诞生的孩子一样,会有一种异常的惊喜之感。尽管

它的一字一句都出于自己之手,我们仍然觉得像是第一次见面。

的确是第一次。一堆尚未出版的手稿始终是未完成的,它

仍然可能被修改甚至被放弃。直到它出版了,以一本书的形式

几乎同时呈现在作者和读者面前,它才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生

命。读自己的手稿是写的继续;只有当手稿变成可供许多人读

的书之后,作者才能作为一名读者真正开始读自己的作品。此

后他当然还可以再做修订,但是,由于他和读者记住了第一副面

孔,修订便像是做矫形手术,与作品问世前那个自然的孕育过程

不可同日而语了。

二十二

写作是一种习惯。对于养成了这种习惯的人来说,几天不

写作就会引起身心失调。在此意义上,写作也是他们最基本的

健身养生之道。

二十三

为何写作?为了安于自己的笨拙和孤独。为了有理由整天

坐在家里,不必出门。为了吸烟时有一种合法的感觉。为了可

以不遵守任何作息规则同时又生活得有规律。写作是我的吸毒

和慢性自杀,同时又是我的体操和养身之道。

351论写作

写作的态度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为了应付发表的

需要而炮制虚假的文字,因而不再有暇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和感受锤炼语言的功夫。这就好像一个母亲忙于作为母亲协会

的成员抛头露面,因而不再有暇照料自己的孩子。

法国作家列那尔说:“我把那些还没有以文学为职业的人称

做经典作家。”

我对此话的理解是:惟有那些出于自身生命需要而从事写

作的人,才能够攀上文学的高峰。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他人,仅

仅为了自己,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并且真正使自己满意的作品,于

是这样的作品也就有可能属于一切人,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

我相信列那尔的意思并非说,凡业余作者都是经典作家。

目 录
新书推荐: 大明1436 废柴的她靠驭兽封神了 疯了吧!你让玄学老祖走炮灰剧本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成功谋略鬼谷子 炮灰爆改爽文女主,我做对了什么 我为皇帝傲啸西晋 快穿:恶毒未婚妻成了万人迷 我的房间通大明 别惹小姐了,她会杀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