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1)
咱们还会不断的在一边抽冷子袭击他,让他住住不好,睡睡不成!让他们冻死、饿死在这大山里!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帮孙子就会疲惫,就会没有力气来对付咱们,他只能跑回陇中去。那时候,咱们就联合各堡寨,沿途袭击他,痛打落水狗!
敌人得不到补充,只会越打越少。但是,咱们会不断发展壮大,跟着咱们打这帮强盗的堡寨、乡亲会越来越多。总有一天,咱们的力量会超过他们,彻底把他们消灭在巩昌府,为我们被他们祸害死的亲人、乡亲报仇!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
这些道理,堡里的民兵队长和妇女会长都到基地学习过,都和老百姓们不只一次的唠过,几乎所有人都懂得。
可今天,百姓们刚刚和敌军战斗过,还赢得了胜利。而且,敌军现在还在堡寨下面不远的地方。
这话又是从百姓们一直崇敬的梁夫人嘴里讲出来,大家就听得格外明白,心里格外亮堂。
听得梁敏大声的问他们对不对,大家不禁大声吼起来:
“对!夫人说的对极了,有夫人在,我们什么也不怕!”
“我们要当兵,跟着夫人打顺军!”
……
第80章 全民皆兵
梁敏见百姓的情绪调动了起来,转头悄声对一旁的村长冯绮山说道:“安排转移吧,一定要把乡亲们带好,不许有伤亡。不要留下任何可以资敌的东西。粮食更要隐藏好,千万不可让敌军得到,那可是乡亲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冯绮山拍着胸口保证道:“夫人尽管放心,这些我们早就准备着,再加上队伍和工作队帮忙,不会有差池的。”
梁敏想想又道:“你们的情报系统还是有不少漏洞,特别是和其他堡寨的联络,办法不多,方式也落后了。等把乡亲们安顿好了,你派几个人专门跟着我的情报官,学怎样建立情报联络。”
见冯绮山答应了,又问了几个关键的转移程序,没发现有大的漏洞,叮嘱冯绮山几句,让他去了。
永平堡的百姓开始携家带口的向堡外转移,有民兵和妇女会的组织,虽然百姓人数众多,却一点也不乱。
在他们的指挥下,大家各按早就演练过的程式,排成队伍,走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堡寨。
前方有新军探路,不时传来消息,很安全,大家也就放心。
冯绮山带着民兵和村里的青壮劳力,掩埋隐蔽粮食和一应用具,也做的井井有条,看来果真早有准备。
梁敏和她的亲兵卫队一直待在堡寨里,直到所有人完全撤离。她又让亲兵们挨家挨户的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的东西和物件。
期间传令兵不时传来前方的消息。
被骑兵围困住的顺军损失惨重,但仍旧拼死抵抗,毫无溃败的迹象。
梁墩子的骑兵也渐渐疲乏,伤亡在逐渐增大。
鲁文彬已经倾巢出动,沿着渭河向这边快速赶来,估计用不了一个时辰,就可以到达通往永平堡的山口。
危险越来越近,梁墩子几次请示撤退,并询问夫人离开没有?
亲兵队长着急起来,几次劝说梁敏赶紧撤退,遇到她的目光,便不敢多言。
梁敏依旧面色沉稳,跟着亲兵在堡寨里检查门户。
“急什么?”她道,“鲁文彬那狗贼和我打仗,什么时候占过便宜?我自有对付他的办法。”
挨家挨户检查完了,又看了冯绮山埋藏粮食的地方,毫无破绽。梁敏方才问道:“现在鲁文彬到了哪里?”
亲兵队长答道:“已经到了山口,正在布置多路进军,估计是要包围我们。
梁敏道:“传令梁墩子,让他向东撤退。记住,要始终和敌军保持接触,还要防止被敌军超过,包围。”
传令兵去了,梁敏又问:“咱们那一千弓箭手过来了吗?”
亲兵队长告诉她,早就等在山下了。
梁敏这才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走,带上他们,咱们抄鲁文彬的后路去,把他掉队的和人少的队伍都给他收拾了,让他追梁墩子也追不安生!”
阿依古丽一直在梁敏身后跟着,听着她这些完全没有章法的命令,不由问道:“你这都什么办法呀?难怪顺军叫你白狐狸,碰上你他们算倒霉了,根本不按规矩来!”
梁敏一笑,看她一眼道:“我这叫游击战,全民皆兵。”
“什么战,什么兵?”阿依古丽头一次听她把自己的战法说出来,这词又不是那个时代的,是以根本没听明白。
梁敏又重复一遍,阿依古丽才勉强听过来,自己在嘴里念叨了两句,问道:“你是如何想到这些古怪法子的?”
梁敏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随后,目光有些迷离,慢慢转向北方远处的群山。
在那些群山的深处,便是古城安定了。
许久,她吐出一口白色的雾气,幽幽地道:“这些,不是我的法子,是大将军教会我的。”
阿依古丽吃一惊,不再问下去,目光也随着梁敏望向北方。
贺锦正在进攻她们心上那个人驻守的地方,他现在在做什么呢?
第81章 怒气难平
按理说,有辛思忠这个同情新军的将领在,鲁文彬是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的围剿新军的。在顺军第一次攻打漳县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形势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漳县战斗结束之后,鲁文彬留下部分部队继续清剿新军残余,自己则和辛思忠率领大队人马回了陇西。
直到这时,鲁文彬还是非常尊重辛思忠的,几乎到了讨好他,唯命是从的地步。
尽管都是大顺王封的威武将军,可在他心里,自己始终是一个不受信任的明朝降将,人家辛思忠可是正儿八经的“流寇”,他是没法和人家比的。
辛思忠原本打算留在漳县,劝说新军残余投降的,但他设伏杀了新军大将张二猛,和新军结了仇,新军怎会向他投降?
他派人去基地劝降,梁敏只带给他一句话:此仇不报,誓不干休!
无奈,他只得先和鲁文彬回陇中,并告诫鲁文彬,不要留太多部队,对新军只可以安抚为主,轻易不要发生战斗。
鲁文彬当然是痛快地答应了。
刚刚回到陇中,闯王派使者从西安来了。
这使者非是别人,正是大顺的军师宋献策。
宋献策带来了大顺王的旨意,任命鲁文彬为青海都督,进封制将军。令他选择时机,进攻西宁卫,夺取那里的粮食和战马,支援大顺军主力作战。
大顺军制,闯王以下,最高军事长官为权将军,像刘宗敏一般,德高望重,那是没有人敢望其项背的。
权将军下面就是制将军了。
整个大顺的军队里,封制将军的就那么几个人,都是战功赫赫,深得李自成信任的各军头领,像田见秀,袁宗第,刘方亮,李过,李岩,那令明军闻风丧胆的左金王贺锦,也只不过是制将军而已。
而威武将军,在大顺官制里,已经比制将军差着二品了。
鲁文彬想不到,他一个明朝投降的总兵,竟然可以和这些赫赫有名的流寇头子并驾齐驱。看来,自己占领陇中这个功劳,在李自成心里非同小可啊。
这个时候,他再看辛思忠,眼神里就再没有了恭维,献媚,而是有些居上临下的意思了。
论级别,辛思忠已是比自己小两级,他现在可是和流寇的头领们平起平坐,辛思忠不过是一个打仗领军的将官而已。
贺锦还在向兰州的进军途中,根本顾不上去青海。
这个时候,他向青海进军,完全是孤军深入,危险得很。
可是,大顺王的军队急缺战马,派军师宋献策亲来陇中,无疑有催促他进军的意思。
鲁文彬思虑许久,终究在贺锦拿下甘肃,能迅速支援他之前,不敢独自进攻青海。
他以陇中存在新军势力,还不稳定为由,拒绝立刻进军青海。
万一他全军向青海进发,陇中被新军占领怎么办?那就断了他的后路,让他有去无回了。
宋献策见他没有要立刻向青海进军的意思,就建议留下辛思忠守卫陇中,可保陇中无虞。
鲁文彬轻蔑一笑道:“这样我就更不放心了。辛将军一向同情新军,多次想着招安人家,可是人家根本不买他的帐!如果我率军走了以后,辛将军放松了警惕,让新军钻了空子,丢了陇中,那不仅我完了,咱大顺的粮草供应也完了!”
辛思忠本来一肚子气,听他如此说,不由气得颈上青筋暴露,从椅子上跳起来,手按剑柄,质问他道:“你说什么,你敢再说一遍吗?”
辛思忠跟随贺锦,每战必拼死冲杀,而且,多年征战,锻炼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如何受得了鲁文彬一个明军降将如此说他?
鲁文彬倒不着急,笑着对辛思忠连连摆手道:“辛将军别着急呀,听我把话说完,把话说完。”
辛思忠立在当地,怒目看着他道:“讲!”
鲁文彬笑着问道:“辛将军一心想招安新军,可是真的吧?”见他点头承认,就又说道,“他们那个白狐狸梁敏诡计多端,这个辛将军你也是知道的。所以呀,我担心辛将军同情他们,着了他们的道也在情理之中呀。”
话锋一转,不待辛思忠分辨就又道:“如果辛将军想证明可以守住陇中,那趁我还在这里,辛将军率领部下,和梁敏拼死一战,无论胜败,我都会放心向青海进军。况且,以辛将军的勇猛,敌军新败之后,已成强弩之末,击败他们,应该不成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