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权臣回忆录 > 第12章

第1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我的玛格丽特 基地风云 罗兰达传说 阿瓦隆魔界之暗子诞生 彩云国物语 舞红尘 蔡康永小说全集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有一天啊,宝宝

明末大乱,很多王公贵族死于非命,他们的土地仍然由其佃户耕种。而为了保护这些辛勤耕耘的佃户的利益,我做出了决策,“命查故明废藩田房……给与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将无人承种余田,招民开垦”,从而承认他们对那些贵族土地的实际接管。我想,这绝对是一个既不损害满洲贵族利益,又对贫苦百姓大有裨益的好政策。然而,在我做出这项谨慎选择的两个月后,我就锒铛入狱,结束了辅政生涯。我很遗憾,没有看到百姓感恩和获利的大好局面。

与此相配合的是,随着永历政权的垮台和郑成功移居台湾,我对南明残余势力的军事打击也逐渐减少,这不啻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利好消息。

我的执政思路是“率循祖制,咸复旧章”,为了实现这样的思路,我必须坚持“首崇满洲”“重满轻汉”的政策,因为我是满洲贵族的代表。在中央部院,满族官员在数量和权力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方各省的督抚大员,几乎都被我们满人垄断。

然而,我要统治几千万汉人,不笼络汉人,就不足以控制全国的政局,所以,我必须对汉人给予一定的让步,给他们起码表面上的平等。比如说中央六部尚书、侍郎的设置,满汉数量均等;地方府县一级官员,几乎都清一色由汉人担任。

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取得成就,我对眼前的功劳簿得意洋洋。然而,在我的事业中,还有两个大难题,一是如何改变四辅臣并立的局面,二是如何控制年幼的小皇帝。

四辅臣中,索尼老奸巨猾,但年事已高,事事中立,不足为虑;遏必隆事事皆听我调遣,成了我的左膀右臂,我很放心;只有苏克萨哈,仗着自己身处正白旗的尊贵地位,处处与我作对,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扫清我权力之路上的障碍,必须首先干掉苏克萨哈!

土地是满洲贵族最关心的经济资源。我朝入关以后,贵族们就开始圈地。顺治初年,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了自己所在的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这让两黄旗的大臣十分不满。康熙五年(1666年),我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身处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坚决反对换地,而身处两黄旗的索尼和遏必隆则坚决支持我。在四个辅臣里,我用这件事孤立了苏克萨哈和他所在的正白旗。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突然跳出来,皆反对换地。正在冲苏克萨哈生气的我,马上以“藐视上命”、“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小皇帝把四个辅政大臣召来讨论,索尼和遏必隆都附和我的意见,苏克萨哈见势不妙,转而沉默不语。皇上居然公然不允我的奏陈,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了事。眼看着削弱苏克萨哈及其正白旗的计划要泡汤,愤怒的我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强行换地。这件事,让我十分得计,我心中清楚,苏克萨哈已经无力反抗我了。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同属黄旗的身份,使他生前不可能与我为敌,但就在临死前,他竟上书请十四岁的小皇帝循顺治先例,宣布亲政。我无奈地认可了小皇帝亲政的现实,但仍旧担任辅政大臣,把持朝纲。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苏克萨哈竟然主动提出解除辅臣之职,愿往遵化守护先帝顺治的陵寝。这个举动太突然了,让我措手不及。因为在索尼去世后,苏克萨哈成了辅政大臣之首,他如果辞职,言外之意就是带动我和遏必隆跟着辞职,而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一幕。于是,我转守为攻,借着苏克萨哈辞职的机会,给他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二十四款罪名,议罪当诛。颇有主见的小皇帝本来不同意,气势汹汹的我干脆“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小皇帝被迫签发了死刑令,苏克萨哈被诛。

三、四臣并行到独尊(3)

至此,索尼已死,苏克萨哈已诛,遏必隆已完全投靠于我,在朝政上,没有人再敢对我提出异议。我也培植了属于自己的亲信集团,包括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人。四臣并行的局面终于结束,惟我独尊的局面完全形成。

四、遭遇不测终悔过(1)

我早该预料到这样的结局。

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对付苏克萨哈上,却忽视了一个潜在的对手——爱新觉罗·玄晔。

这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不乏他父亲和祖父的智慧,而且早熟。这是一个还没有经历过多少沧桑的孩子,却逃离了天花死神的纠缠,成为紫禁城里为数不多的幸运儿。而我呢?一介赳赳武夫,三朝老臣。顺治是小皇帝,但那时太宗皇太极的余威尚在,且顺治皇帝是我亲自力争才上台的,我自然能忠心耿耿;而康熙虽说也是小皇帝,但他上台的时候,我已经是辅政大臣了,多少有点看不起他。这个小皇帝似乎不太顺从我,所以我早就想教训一下他。他身边的侍卫倭赫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儿子,在御前对我不很恭敬。我一直想收拾他,也给小皇帝一个教训。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机会来了,这小子擅骑御马、擅拿御用弓箭射鹿,被我抓个正着,当即处死。费扬古对我自然痛恨不已,我干脆以“怨望”之罪,将其和儿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这肯定给小皇帝一个极大的震动。

小皇帝个性很强,总是跟我闹别扭。在朝堂之上,我常常当面顶撞他,当着他的面呵斥大臣。我的穿着也比较张扬,经常也身着黄袍,只是帽结与皇上不同。这个不听话的小皇帝,总让我气不顺。于是,我就暗自定下了刺杀,至少是用死亡来胁迫小皇帝就范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冒险,且莫名其妙。有一次,我装病在家,皇上来探望我。我赶紧装着卧床不起。也许是装得不像,也许是神情有点紧张,被皇上的侍卫察觉了,他一下子就搜出我的枕席之下藏有尖刀。局面很尴尬,我万分紧张,豆大的汗珠子一下子就淌下来一大堆。如果小皇帝一声令下,我就完了。然而,只见他从容镇静地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一句话替我解了围。小皇帝待了一会儿,向我寒暄安慰了一番,就匆匆离去了,我偷偷观察他的表情,什么信息也没看出来。

这件事之后,小皇帝会对我怎么样呢?我心里没底。于是,我就让遏必隆收买几个宫里的太监,帮我看看皇上每天都干点什么。得到的消息是:皇上从八旗子弟里征召了一批“布库”,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由索尼的三子索额图带队,皇上每天在宫里和他们一起厮打,练习摔跤,没有别的异常举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大喜过望,皇上毕竟年幼贪玩,我无忧矣!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皇上宣我到武英殿议事。考虑到自己的安全问题,本来我不太想去,在宣旨太监的一再催促下,我不得不起身前往。当然,与以前一样,我带刀入宫,没人敢拦。到了宫门口,索额图拦住了我的去路,他说,皇上大了,您是不是把刀放在宫门外,给皇上一个面子,别老吓着他。我觉得有理,也就没太在意,把刀交给了索额图。而我的随从也被拦在了武英殿门外。

皇上在大殿里接见了我,还给我赐座。坐下之后,我发现,椅子后面站着一个少年侍卫。虽然如此,我还是没有太在意。这时,一个少年太监端着茶碗来给我,当我接过来之后,突然被烫了一下,不小心把茶碗摔到地上,碎了。我赶紧弯腰捡碎片,结果,这把椅子的一条腿突然折了,啪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这时我才感觉到,我所坐的这把椅子,虽然四腿齐全,但其中一条腿是被锯断之后拼接上的,只要我一弯腰,必然会让我摔跟头。

刹那间,我感觉自己再也无法直起腰来了。原来,端茶的太监和椅子背后的侍卫已经把我按倒在地,从大殿屏风后面突然闪出十几个少年。这时,我才感觉到大难临头,这难道就是小皇帝平时的玩伴?这难道就是那些以摔跤为乐的“布库”?

顷刻间,我从趾高气昂的权臣,变成了五花大绑的阶下囚。

小皇帝似乎早已准备好了,非常得意地请出真正的太监,宣读对我的定罪:

一、徇情补用官员,通同结党,以欺朕躬;

四、遭遇不测终悔过(2)

二、于朕前办事不求当理,稍有拂意之处,即将部臣叱喝;

三、引见时在朕前施威振众,高声喝问;

四、科道官员条奏,鳌拜屡请禁止,恐身干物议,闭塞言路;

五、文武各官尽出其门下,内外用其奸党,大失天下之望;

六、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且将部院衙门各官于启奏后常带往商议;

七、倚仗凶恶,弃毁国典,与其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

总之“其上违君父重托,下则残害生民,种种恶迹,难以枚举。”

接着,我就被作为反面典型,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讨论,罪名越来越多。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