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游山玩水(1 / 1)
挥别了渔村的孩子们,我和何茹步行到了码头。以前在海报里看到过的景色就在眼前,可能真实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景色并不是那么
“惊艳”,但是更鲜活、自然。海风吹在身上、脸上。带着海水湿气特有的咸咸的清爽的气味。
让我们身心都得到了莫大的放松。没有刻意的去找寻景点去拍照。可能这么说有点矫情或者说有点
“不随大流”。但是我们一致觉得这里所有的景色都值得我们慢慢欣赏。
没有必要刻意的跑到景点所在地摆拍什么照片,平白的污染了这些自然景色。
顺着SL镇的街道,我们像其他初来乍到的游客们一样,和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些不协调。
可我们的淡然却又像是在这个小镇生活了一辈子的模样。依着网上博主们的博客,我们去了很多没有太多人去过,但风景依旧美好的地方。
我身上背着她来我这里时带来的相机。她在前面走,我一路不远不近的跟着。
遇到她和景色都很协调的时候就会拍上一两张。这种时候我总是庆幸,我以前跟着朋友学的一点皮毛的摄影技巧都还没丢完,拍出来的照片也总是拍的恰到好处的自然。
以前开始,我就觉得只有当人不知道自己在拍照的时候表露出来的笑容才是最美的笑容,才值得留下这画面。
因此我平时不那么爱拍照。觉得镜头前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像带着虚伪的假面。
而在这里,这么纯粹的景色里。让人心情爽朗的环境里,才能照出最美得照片。
在我的想象里,SL镇应该很有那种旅游胜地的氛围。那种很商业化的街道,周边全是卖各种纪念品的小商铺。
可当我们真的踩在这里的街道上时,一切又那么的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个地方就像所有的普通的小镇一样,有着砖筑的房子,传统的飞檐。
墙上有着各种标语。当地人也像我们在别的镇子里随处可以看到的普通人民群众。
只是口音略有不同而已。吹着海风,我们走了很久,累了就歇歇,渴了饿了就在随处可见的小摊位上吃点什么。
乳扇之类的小吃,强烈建议不爱吃或者几乎不吃乳制品的放弃吧。一定接受不了它的口感!
鉴于我们囊中羞涩。我们自然是没有在SL镇的海景房住。住的青年旅馆。
环境有些差强人意,倒也还在可接受范围里。一夜无梦。第三天,带着我们全身家当(其实来的时候就没带多少东西,一人背了一个背包就来了。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青旅的刚刚结识的小伙伴拼了一个小面的,我们奔赴第二站——喜洲。
这里是白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氛围很浓郁。建筑特色也极其明显。随处可见白色的小房子。
有点像四合院的那种样子。但是又不是四合院,确切的说有点像
“三合院”,在填充四方房子当中缺一方的空白建的一面墙,叫做照壁。
想起我们小学的时候,学校一进门的那种影壁。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
不过比那种影壁略小一些。照壁上一般都刻着些浮雕,或是文字。也有的刻着
“风花雪月”四个字对应着大理四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
倒也颇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