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生(1 / 1)
北川,镇北王府。
嘉善居里正是十分忙碌的时候,一声声压抑的痛呼声隐隐约约,王妃楚氏的贴身丫鬟青巧急急忙忙从外面回来,径直进了屋,拉着另一个催促婆子快点送水来的丫鬟青璃问道:“稳婆怎么说,王妃可还好?”
“稳婆说王妃这一胎本该比较顺利的只可惜早产,而且王妃此时心绪起伏太大,兼之小王爷又不太好,恐怕有些…,王爷可在小王爷那里?小王爷怎么样了,快点和我进去和王妃说,记得往好了说啊,不管怎么说都得让王妃先把孩子生下来才能计较其他。”
青巧忙道:“我晓得的。”说罢两个丫鬟掀了厚实的门帘进了内室。
青巧一进门就看见床上脸色苍白的楚氏。楚氏见到青巧便一双眼直直盯着她,青巧不敢拖延,忙上前道:“王妃且放心罢,小王爷已经好些了,是王爷帐下医术最好的章军医。况且有王爷在,您不必担心,现下最重要的还是您,您肚子里的孩子可等不得。”
旁边的宋嬷嬷也忙道:“青巧说的对,这个时候您可不能出岔子,好好生下孩子才是要紧,待您养好了身子,那些个作妖的慢慢收拾也不迟啊。”
楚氏咬了咬没有血色的嘴唇,又感觉到一阵一阵的腹痛,心中却十分担忧长子秦谙,恨自己不能陪在他身边,肚子里迫不及待要出来的孩子此时却不能分走多一分她对秦谙的牵挂。
楚氏心想,若是谙哥儿有个好歹,她还和那个女人僵持什么,就是拼了命也不会让她好过,更不能放过那些巴着那女人作妖的贱人。想着想着不禁泪湿衣襟,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因为担忧,亦或者是因为这些年的委屈终于因为秦谙被害危在旦夕而再也忍不住。
突然又想起刚发现怀孕时那老道的话,不禁有些疑惑为何大夫都说孩子很好,但却还是早产了近一个月,而且为了这个孩子她多少忽略了秦谙一些,没想到自己小心将近十个月保护的孩子莫名其妙早产,而自认为有心腹照看的秦谙却着了道。想到这里楚氏难免对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产生了些许纠结。不能多想楚氏努力让自己集中精神,然后又是一阵剧痛,这回比她生秦谙和秦谨都艰难些,她已经进产房六个时辰了,前两个孩子都生的顺利不到四个时辰就生下来了。
宋嬷嬷麻利的换了条干净的帕子上前用擦了擦楚氏脸上的泪水和汗水,安慰道:“王妃莫要多想,小王爷吉人自有天相,要怪也只能怪那些个作妖的贱人,待您生产之后奴婢自去好好查一查,您这回早产必定是有人作怪,若是这嘉善居中有这等背主的人在必然要严惩以儆效尤。当务之急还是要顺利生下孩子,您莫要多想,用足了力气才行。”说罢接了青璃端来的百年老参片,捏了一片,让楚氏含着。
楚氏含了参,一股清苦的味道充盈在口里,她咬牙憋了一股劲,随着稳婆的喊声,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突然身下一痛又是一阵轻松,楚氏早有两子也是有经验的,知道孩子这是生下来了。果然随后稳婆双手托起一个浑身通红的小小的孩子,房里顿时一阵欢呼。
稳婆抱好孩子,看见孩子似乎动了动嘴,却没有发出一声哭声,稳婆心中有些打鼓,照经验来说这个孩子是因为早产先天不足,她倒提着孩子在屁股上一拍,孩子才发出两声微弱的哭声,利落的在桌上是盆子里洗去孩子身上的污迹,青巧拿了秦谨用过的九成新的棉布小心包住孩子,再用大红色百婴嬉戏的刻丝襁褓包在外面才把孩子送到已经清了身子的楚氏面前道:“恭喜王妃,是个小郡主呢。”
宋嬷嬷喜笑颜开朝楚氏贺喜道:“王妃大喜,您这儿女可都全了,可不就是一个好,王爷念叨小郡主许久了,这回可该高兴了…”说着却见楚氏神色淡淡,既没有开心也没有懊恼,宋嬷嬷慢慢把下面的话咽下去了。
稳婆已经给楚氏检查了身体,只是有些虚弱,倒是没有大问题。稳婆稍稍打理了下就到楚氏跟前道:“奴婢这就去给王爷报喜,王妃现在可不能太过忧思。”楚氏却道:“先别去,外头可知道我生了个女儿?”
宋嬷嬷似乎想到什么了,低声道:“没呢,外面有院里的可靠的丫头守着,没有无关紧要的人。王妃可有什么吩咐?”
只见楚氏仰头沉默,表情似恨又似不忍,最后咬咬牙道:“去,告诉王爷,我给他生了个哥儿。”说罢,转身盯着稳婆、青巧、青璃和宋嬷嬷道:“你们可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宋嬷嬷和青巧、青璃都是她的心腹,她相信她们不会背叛她,她们的家人、前途都握在她的手里。而稳婆是她的母亲亲自为她准备的,一家数口人的卖身契都在她的手里。楚氏见四人都低头应了才微微闭了眼似乎累极睡了。
稳婆却面露不忍,正准备说什么,却被宋嬷嬷扯了扯衣角,看见宋嬷嬷皱起的眉头,知道这事由不得她这么个下人多言,便把话咽下去了,向楚氏应了是便出去向王爷报喜。
待稳婆出去了这边楚氏却睁开眼直直盯着青巧不放,青巧心中一惊,只怕楚氏已经知道方才说的小王爷无事的话楚氏已经知道是哄她的了。
青巧一个激灵马上跪在地上,颤声道:“请王妃恕罪,奴婢,奴婢确是说了谎,方才奴婢自小王爷那边回来的时候,章军医还在为小王爷治疗,情况并不十分好。”说罢又急急道:“王妃别生气,您要罚奴婢也罢,要撵了奴婢也罢,只是方才有些凶险,奴婢不能看着王妃出事。”说罢低身俯在地上轻啜不已。
楚氏沉默半晌,闭了眼才道:“我知道你忠心,以后不论什么事都不许瞒我了,那可是我的孩子啊,她们怎么能!我自认待她们不薄,为何要这般狠心。”宋嬷嬷和青璃忙不迭的给楚氏擦了泪,又劝了一会,这才收了泪。
楚氏又遣了青巧去看看情况,却听见身边猫儿一般的哭声,原来是方才只记得担心秦谙,却忘了初生的孩子要送下去让早就安排好的奶娘喂奶的,外面等候的奴仆也不敢多话,只当里面的孩子估计有些不好,也就没人敢触霉头进来问要不要奶娘。这会儿孩子饿了,自然就哼哼起来,宋嬷嬷见楚氏竟是转身背对孩子,摆了摆手,不愿看这刚从身上掉下的骨肉一眼。宋嬷嬷急忙抱了孩子下去,唯恐孩子饿坏了,毕竟看起来个头就比前头两个哥哥出生的时候瘦弱,现在又不得母亲待见,宋嬷嬷看着怀里的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由得一阵怜惜,这孩子将来怕是不容易。
不说宋嬷嬷找了奶娘喂饱孩子。
却说那边邵阳院中也是一片凝重,下人匆匆来来往往却不敢发出一丁点声响,就怕忍了正满腔怒火的镇北王秦轼,作了那撒气的。
青巧快步进了院子,径直进了正房,就见正对大门的塌上端坐着一个年约三十的男子,着一身黑色暗纹劲装,眉头皱起,盯着隔着屏风的内室,听见有门帘掀起的声音,见是妻子身边的大丫鬟,于是问道:“王妃可还好?休息了吗”
青巧回道:“王妃身子无恙,只是担心小王爷,因此还不曾休息,叫奴婢过来看看小王爷?”
秦轼没有回答,只是语气颇为沉重道:“且等等吧”。
青巧心中一颤,不敢多言,默默后退几步,在角落站定。
又过了约莫半个时辰,才见秦谙的小厮格言扶了章军医脚步不稳地从内室出来。
秦轼急忙从榻上起来,问道:“如何?”
章军医行了一礼道:“启禀王爷,属下幸不辱命,小王爷已无性命之忧,往后好好调养一年半载就好。”秦轼大喜,朗声笑道:“好好好,有劳了,本王重重有赏。”又着人带了军医下去开方子,自有秦轼身边的人跟着前去抓药,熬药。
秦轼进了内室,看见内室床上,脸上青白的秦谙,此时还未醒来,又有些担忧,遣了身边的人出去问了军医,军医回道,约莫明天就可以醒了,不必担忧。
秦轼这才真正放心,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看了秦谙一会才对方才跟了进来的青巧道:“去回了王妃,谙哥儿已经没事了,让她好好休息,其他的事本王会处理,过会本王过去看看她和孩子。”青巧应了行礼退下去了。
秦轼看着儿子,脸上却不由得露出担忧的神情,这府里一天不如一天,自从楚氏怀孕少了精力以后竟然是越发没有章法了,这次还让他的嫡长子出了这样的事,看来需要他亲自动手,好好肃肃风气了。又想到那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心中一片柔软,只是妻子似乎有些心结,方才青巧过来的时候只禀告了楚氏的情况,孩子却是一句未提。
秦轼为秦谙拢了拢被子,嘱咐身边的小厮留下照看,自去外院看了看,见手下的大管事正招了邵阳院的下人在大厅却又单独叫了人一个一个的出去到对面的西边的小房子里问话。虽然只是问些例如:事发之时在哪里,做了些什么,可有人证之类的稳妥问题,但是因为是一个一个单独提人出来问的,两厢一对倒是问出不少猫腻。
原来邵阳院里,除了几个不懂事的小丫鬟和小子,只有楚氏送来的大丫鬟青岩和韩嬷嬷确实是一心照看小王爷秦谙的,其他奴仆竟然隐隐约约不太拿楚氏和小王爷当回事。
秦轼坐镇,拿了几个典型的嘴硬的,威胁一番又动了刑,才吐了真话,原来是后面的栖霞阁里的那位梁侧妃,乃是当今皇上赐的,又是南边那位晋南王得宠的庶女,赐婚为侧妃前还赐了郡主的封号,当初因为顾及楚氏身后的楚家才没有让王妃和侧妃同时进门。
但也因为侧妃算是皇室中人,进门以后不仅排场大的很,对楚氏也不太尊敬,楚氏顾忌南边那位也拿她没有办法,一日一日竟然助长了她的气焰,开始以各种理由插手府里的事务。楚氏和梁侧妃斗智斗勇多年,唯一让楚氏不那么憋屈的就是这位侧妃到现在还没有个孩子,而且王爷也不喜欢这位侧妃,一般也只是过去坐坐走个过场。
可是这位侧妃终究是赐婚的郡主娘娘,既不缺银子收买下人,又不缺权势。加上这回楚氏怀孕竟是比怀前两个孩子还艰难些,精力有些不足,宋嬷嬷等人对上她也只有吃亏的份儿。就让这虎视眈眈已久的侧妃寻了空子,支开小王爷身边可靠的人,诓了小王爷说是去看有些不适的楚氏,路经花园的小池,便趁人不注意一把推了不足十岁的小王爷进了池子里,又是冲着池里一块怪石推的,因此虽然救的及时却因为磕伤了脑袋情况变得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