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 30 章(1 / 1)
第三十章
宋泽友自然认为杨城君在开玩笑。
“……貌似我不吃亏啊。”细细想想,真不吃亏。
“好基友!!!”杨城君双手拼了一个心形,“一言为定。”
宋泽友想起这一段,突然又觉很好笑,算起来两个人真正认识不过一个多月吧,从朋友一下子变成好基友了。
所以说,投缘的人,哪怕认识只一天,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都能兴起做一辈子朋友的念头,有些人认识了十几年,都仅仅只是认识的陌生人而已。
“城君,等久了吧。”宋泽友加快了脚步。
杨城君笑道:“几分钟而已,走吧。”
“你车子呢?”
“几步路而已,用不着开车。”
“去哪里?”
“我家。”
宋泽友惊笑道:“你说的今天带我去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指你家?”
“是啊,难道不特别,做为好基友怎么可以没邀请到家里玩,说不过去。”
宋泽友心道,这是在暗指我没有主动邀请你到家里玩的意思吧。
他笑了笑,假装没听懂。
春田巷过铂金路有缓行道,并没有红绿灯。
杨城君起步,见宋泽友还站在原地,不知道在看什么,回头问:“怎么了?”
宋泽友微笑道:“没什么,走吧。”
杨城君看向宋泽友所看之处,是天豪国际的后门,有两个人朝他们看过来。
“你认识他们?”
宋泽友微怔:“……我弟在天豪当厨师,大概眼熟吧。”
“听说天豪的菜不错,哪天我们去尝尝……你吃过没有?”
“算是吃过吧,还不错。”
天豪国际后门,李浙希和他的摄影师朋友孙志杰正在等司机开车过来。
孙志杰就当日大力称赞山中湖鱼的那位。
这时,司机开车过来,李浙希没上车,反而用一种表情碎裂的神态望着前方。
孙志杰道:“浙希,快上车啊?在看什么?”
李浙希抿紧了嘴唇,胖脸上的线条拉直了,一片肃然。
孙志杰顺势望过去,只见缓行道上过来两位气质斐然的年轻人。
一位利落帅气,另一位文质彬彬,两人笑语宴宴,眼眉尽是亲密与欢喜。
看到这一幕,任谁都会觉得,若非两者都是男人,他们很登对。
两位年轻人竟也朝这边望过来了。
是认识的人么?
孙志杰低声问:“浙希,是认识的人么?要不要打个招呼。”
李浙希的眼睛都没眨一下,没做声,视线随着两人的步伐在移动着,纵然上车,依旧透过车窗,望着走向翡翠湾小区的那双背影,神情不甘又透着落寞。
孙志杰笑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洋气,再看看自己,跟人家真象差距好几十年。有一次我为了拍白鹭飞过的场景,蹲点守着,三天三夜啊,回家我老婆差点没认出我来。咱们搞摄影的就这样,哪里人迹罕至,往哪里钻,都快跟时代脱节了。”
李浙希突道:“老孙,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很讨人厌?”
孙志杰惊愕,失笑道:“咱们差了十几岁,是忘年交。要不是谈得来,哪来的忘年交,你说是吧。不过有句话说的好,讨厌你的人不必费心讨好,因为你做的再好,他依旧会讨厌你。喜欢你的人,你更不必做的很好,他本来就喜欢你。”
“……那如果,讨厌我的人,我刚好很喜欢呢?”
孙志杰看他的表情就象在看一个大写的悲剧。
“小李,人世间有八苦,在我看来,最苦的是求不得。”
“你的意思是放弃?”
孙志杰无言,这样的人生大事,怎么可以问他这个外人,就算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怎么回答?上鸡汤还是□□?
放弃与不放弃都直接影响到李浙希的人生啊。
“……感情的事,外人说什么都没用的,要问问你自己的心。”
他要是说放弃,以后李浙希后悔了,岂不是被怨恨到死。
三个年龄段,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男人,给了他三个不同的建议。
阿晓说:爱就要热烈,就要义无所顾,至少尝试过,以后不会后悔。
陈规说:强扭的瓜不甜,拿热脸贴人有冷屁股,不值当。
孙志杰说:问问自己的真心。
他觉得三个人说的都对。
要爱的热烈,也要爱的有尊严,更要对方心甘情愿……
问问自己的真心,当他看到宋泽友笑得发此灿烂之时,才发现,原来小宋也可以这样开心,也可以重彩炫目,所谓冷淡疏离,只是因人而异。
刚刚他感觉到妒忌的毒液在渗出,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情感。
这种陌生的感情令他恐惧。
但他知道,如果他放弃,这辈子一定会活在绝不放弃的自我折磨之中。
车子很快到达目的地,李浙希一路上尽忙着发微信打电话了。
孙志杰做为一名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的老司机觉得很欣慰,照目前这火热局势发展下去,很快就可以喝到李浙希的喜酒了。
他忍不住想给予一点技术上的建议。
“小李,你有没有觉得现代人对有钱人的感观普遍还停留在肤浅、暴发户的印象之上。”
“没有。”
“……”孙志杰没话讲了。
出版社的编辑拿出录音器对孙志杰进行采访。
孙志杰在做一本游遍新市山水名胜以及当地传统美食的画册,由新市市政宣传部财政拔款,做为大力宣传新市本地旅游的附助项目。
孙志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以及美食的制作概要,他知道怎么拍,怎么抓住事物的精髓,但是美食的味道,他说不出来。
只有三个字:真好吃。
而李浙希这家伙,十几年前吃过的美食,只要他觉得好,还能清楚的讲出时间地点,以及该食物的口感味道,甚至所用到的食材种类和调味料。
拥有这种才能,等于几乎将吃过的美食都了然于胸。
如此专业且客观公道的描述,对他的书帮助非常大。
重复一道菜,李浙希一吃就有对比。
所以只要新发现好吃的地方,几乎都会叫上李浙希,大家愿意听取他的意见,他说好,那绝对好,他说不好,大家以后不会再光顾。
在美食这方面,李浙希绝对是权威。
编辑采访的很仔细,问的很全面。
孙志杰感叹道:“本来我自己来写是最好的,可惜以前根本没有想到要用文字去记载,只知道拍照。”
轮到李浙希部分时,画风一变,问题全部是:
好吃么?
口感如何?
最好吃的是在哪里吃过的?
价钱知道么?
吃过之后的心情如何?
如果这时候有人给他填表格,特长这一栏,李浙希绝对大笔一挥,写下“吃”。
李浙希自己也有感触,整天吃喝,难道看起来真那么俗不可耐,象暴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