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恶兽凶猛 > 82 祛妖贼天山拜道仙

82 祛妖贼天山拜道仙(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浮生记之晨光现 桃花煞 冥界判官 道友,跟我走 女王不在家 [古穿今]全民偶像 花千骨之琳琅不悔 [全职]苍山负雪 (霹雳)水中影 程大律师的烦恼

两人走到半路上遇着手下兵丁寻访,遂同回营中,各官兵都来参见。

说道:

昨晚被沙石打得各不相顾,至二更月上,方才各自回营,不知老爷在何处过了这一宿?

司仁说道:

我信马而行,投到这位曹爷庄上借宿,军士们伤损了多少呢?

中军说道:

兵丁虽被打伤,却未丧命!

游击司仁命谨守营寨,遂置酒与曹生国接风。

忽探子来报道:

御史带了江淮三千兵至郯城,遇上贼兵,被他杀得全军皆没,淮安营参将丙爷的兵马已到了,约老爷明早会剿!

司仁遂与曹生国出营来,到丙参将营中相会而回。

然后,

各营传令,五鼓造饭,平明出阵。

次早,

双方各自出营,摆下战场。

上首丙参将,下首游击司仁,中间是曹生国,都是戎装披挂。

远远便见贼兵纷纷岀城,摆定了队伍,上首是杨贵福,下首是吕胜,中间马上坐的是右军师舍子,头带竹笋皮冠,身穿素罗道袍,手持宝剑,背上挂一个竹筒。

官兵阵上擂鼓催战,吕胜手舞大刀,竟直奔垓心去。

大叫道:

你们既然不怕又来送死嗦?

丙参将把马一拍,一条枪就直奔吕胜。

二人缠战到三四十合,丙参将把马兜回,吕胜赶来,等到将近,只见那丙参将猛翻身来就是一声大喝。

吕胜的马被他一惊,前蹄便失,差点就把吕胜掀下来。

连忙带起,却被丙参将一枪就刺中左肩,遂负痛拨马而回。

丙参将再来追赶,却被杨贵福抢出救回。

舍子见丙参将还将追来,忙口中念着咒,把剑向东方虚画一道符,就见他那背上竹筒内嗖的一声响,便飞出一把雪亮的刀来,竟直奔向丙参将的头顶而来。

官兵看见一齐慌乱逃奔。

曹生国看见飞刀,猛然想起母亲曾说可以竹箭破之,遂忙取弓搭上一枝竹箭射去,就听得当的一声响,那刀便就落去。

舍子见了,心中大怒,又念咒飞起第二把刀来,又被曹生国射落,一连三次,把三口飞刀都射去了。

舍子急了,口中又念动真言,忽就卷起一阵黑风来,吹得官兵驻扎不定,依旧四分五落的到处乱窜。

舍子也不去追赶,忙念咒收刀回去。

入得城来,心中闷闷不乐。

玉智和尚说道:

仙师动劳了!

舍子说道:

我的飞刀从来百发百中的,谁知却被他射落,费了许多事,才收回来。

说罢,

再取出看时,就如顽铁一般,绝无光彩。

舍子说道:

看这光景,也不知他用的啥子秽物将其压住不能动弹的,真是可恨之至矣!

空子笑道:

那就今夜让他们不得安逸哈!且闹他一闹!

说罢,

从袖中取出一道符来,叫了一个头目过来说道:

你去把此符拿到战场上找死尸多的地方焚之,然后,拨马就回,千万不可回头,要紧喽!

那头目领命一趟子跑去了。

再说,

官兵等待风过去后,各又寻路而回。

丙参将向曹生国称谢道:

如若不是先生神箭,差点就为他所害矣!

遂命营中置酒与曹生国贺功。

饮至更深,

忽听得营外喊声四起,以为是贼兵劫营。

曹生国说道:

此时黑夜玉石不分,只宜谨守寨门,用枪炮箭以御之即可。

一晚上就听得人马绕寨喧哗,自至鸡鸣方渐渐退去。

日高时,

探子才来报道:

昨晚上凡营外中枪中炮中箭的,皆是没足僵尸,并非人马。

游击司仁说道:

这又是那贼道人的妖法,这样下去,也不知要啥子时候才能将他们剿除?

曹生国说道:

不难!二位大人守好营寨,勿与他们交兵,待学生去请个人来破他。

于是,

便选了个精细伴当,带了些干粮,遂上路奔云梦山去了。

这云梦山乃鬼谷子修真之所,十分幽秀,与诸山不同。

只见好一座天山:

遮天碍日,虎踞龙盘。

遮天碍日,高不高顶接青山。

虎踞龙盘,大不大根连地轴。

峰峦苍翠削芙蓉,洞壑幽深真窈窕。

远观瀑布倾岩倒峡若奔雷,近看天地,浪卷飞绡腾紫雾。

满山头琪花瑶草,遍峰巅异兽珍禽。

妆点山容,花石翠屏堆锦绣。

调和仙乐,疏松丛竹奏笙簧。

青黛染成千片石,绛纱笼罩万堆烟。

曹生国上得山来。

真是看不尽山中胜景,静悄悄杳无一人,也不知那孟婆住在何处。

来到一座山神庙前,两人且下马在门槛上小憩。

坐了半天,也不见个人影,渐渐日色西沉。

正在彷徨之时,就见远远的来了一个小孩子,渐渐走到面前,入庙中来烧香。

曹生国等他烧过了香,遂上前问道:

小哥,问你下,这里有个孟老师父住在何处呢?

那孩子说道:

这里没有啥子孟老师父的!

曹生国说道:

就是孟婆婆呵!

孩子说道:

孟婆婆嗦!过西去那小岭下去便是了!

曹生国遂同伴当牵着马走过岭去,远远便就望见了对面小山下有几间茅屋,下了小岭,便来到庵前,真是好景致。

但见:

苍松夹道,绿柳遮门。

小桥流水响泠泠,老竹敲风声戛戛。

传言青鸟,献果白猿。

自是高人栖隐处,果然仙子炼丹庐。

曹生国来到门口,见柴扉紧闭,不敢轻敲。

少刻,

见一青衣女童手执花篮,肩荷铁锄而来。

问道:

二位何来?

曹生国说道:

曹家庄有书信奉致孟老师父的。

女童推开门进去,一会岀来,便引曹生国进去。

到堂上就见一个老婆子,头裹花绒手帕,身穿百衲罗袍,腰垂双穗紫丝条,脚下凤鞋偏俏,鹤发鸡皮古拙,童颜碧眼清标,仙风道骨自逍遥,胜似月婆容貌。

曹生国见了孟婆倒身下拜,孟婆上前扶起说道:

郎君不需行礼,你从何处而来的啊?因何到此呢?

曹生国从袖中取出书信来,双手呈上。

婆子拆开看罢,收入袖中说道:

原来是曹老师的令郎啊!请坐,令堂纳福?

曹生国说道:

托庇还好!

孟婆说道:

自与令堂别后,我习静于此,今三十余年矣!郎君青春多少?

曹生国说道:

虚度二十九岁了!

婆子说道:

记得当年在贵庄时,令堂正怀着郎君哩!不觉今已长成了,可曾岀仕么?

曹生国说道:

山野村夫,只知道种谷和收谷的农事,未曾读书,且以老母独居,不能远离,近有官兵来征妖贼,遇一相知司公,欲引小侄立功,然没想到妖术难降,故家母奉书信与老师,乞念生民涂炭,能助一二,足感大恩!

孟婆说道:

令堂见教,果是慈悲东土生灵,只是杀戮之事,非我们出家人所应该管的,且请安置,这事明天再议吧!

女童摆上晚斋。

吃毕,

遂请他到前面小亭上住宿。

曹生国心中有事,睡不着,就听得隔壁有人读书。

于是,

遂披衣起身向壁缝中看时,

只见一个童子,就十岁左右,正坐在灯下读书,书上尽是鸟书云篆。

不敢惊动他,又回寝处睡下。

天明起来梳洗毕,

女童邀至后堂,婆子摆早斋相待。

吃毕,

曹生国又求道:

望老师开天地之心,救五县生灵于汤火之中,度日如年,惟求俯允!

孟婆说道:

妖孽虽横,也是天定之数,那一方该遭此劫,数尽自灭,何须要我去!

曹生国又跪下说道:

邹县五处已遭残毁,白骨如山,伤心惨目,已渐渐逼近兖州,咱小庄亦不能保矣!老师若不大发慈悲,吾母子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言罢涕泣不已。

孟婆说道:

郎君请起,这事岀家人原不该管的,但是却推不过令堂的情意,与郎君爱民之真诚,老身已离红尘,不便再行杀戮,我就叫个人同你去吧!管你成功。

便叫道:

宝宝儿在那里?

只见外面跑进一个小娃来,向婆子施礼说道:

母亲有啥子吩咐?

婆子说道:

且与这位客见礼!

曹生国看时正是昨夜间隔壁读书的那孩子。

二人见过礼。

婆子说道:

曹家郎君从征破贼,因妖法难除,曹师父有书信来请我,你去替我走一趟吧!只是那妖贼中有两个道家只可善降,千万不可害他俩性命即可,你可去收拾下,即刻就与他同去吧!

曹生国想道:

这样一个小娃,能干啥子事哩?

却又不敢言说,婆子早已知道曹生国的疑虑。

笑说道:

郎君嫌他小么?他的名堂高哩!不要小看他喽!

少顷,

宝宝儿收拾好了,同曹生国作别起身。

两人过了岭来,

曹生国要把那个伴当的马让与宝宝儿骑。

宝宝儿说道:

不用!我自己有脚力在此哩!

遂向林子里喝声道:

孽畜快来!

就见那林子内走了一只小小青牛来,他飞身跃上。

三人便同行而去。

目 录
新书推荐: 死对头霸总重生后,对她低声诱哄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我的符箓能高考 开个当铺,怎么就惊动全世界 诡异之上 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寒门渡 整个地下世界都听他的,你说他是卧底? 过分野 断亲缘,虐渣渣,重生千金她不伺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