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 第二十八章: 风清月明(2)(二)

第二十八章: 风清月明(2)(二)(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韩娱之策划者/正太的韩娱 汉末辽王 绝品邪少 道种 一顾倾城 魔皇大管家 醉卧江山 召唤神座 [HP]纽蒙迦德的信使 让我再死一死[星际]

毛世轩四十多岁,一接到邵武平的电话就赶忙跑了过来。

大家都不是初次打交道了,杨志远任市长,对群众来信都非常重视,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杨志远都会明确有关部门,限期给群众明确的答复,尽快依法按政策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也必须给群众一个信服的理由,政策依据又在哪。

含含糊糊,拖拖拉拉,在杨志远这里肯定行不通。

杨志远就任会通市市长后,一直都懂张弛有度,即便是解决于小伟的问题,也是谈笑之间,让于小伟犯罪集团顷刻间灰飞烟灭,但杨志远还是拍过二次桌子,骂过二次娘:一次是去年的12月28日,杨志远对着市城建局副局长刘平之流怒目而视,严词以厉,一干贪官纷纷落马。

还有一次,是杨志远刚到会通上任不久,有一回晚餐时间路过环线公路,见路边有一临时搭建的建筑,屋顶,四周都搭满稻草,形如牛棚,杨志远下车一看,竟然不是牛棚,有人居住,二老一小,挤在草棚之中,正是严冬之时,寒风索索,老人悉悉率率,孩子鼻涕直流。

杨志远惊愕万分,会通的经济本省全三,市郊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居无定所的情况。

杨志远一问,草棚的出现竟然是与环线公路有关,环线工程,征收了老人家的几间破房,老人是外来户,儿子死了,媳妇疯了跑了,留下一个近十岁的小孙子,一贫如洗,拆迁的补偿根本就买不起房,不拆还不成,市重点工程,不同意也得同意,这样的人家本就无权无势,岂能与政府抗争,何况还有于小伟这种带黑社会性质的同伙成员的恐吓,两位老人的房子说扒也就扒了,房子没有了,买不起房,怎么办?

只能捡些砖块,拾些稻草,于路边搭一个临时草棚,勉强安身。

杨志远问两位老人:“上信访局信访了?”

老头一脸沧桑,说:“去了,没用。”

杨志远说:“就让您老就这么住着,政府就没人管了?”

老头悲哀:“谁管啊,我们两个老东西倒没什么,快入土的人了,可孩子还小啊。”

杨志远铁青着脸,当即指示邵武平:让信访局局长副局长、城建局的局长副局长和拆迁办主任副主任立马到现场来。

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一听邵武平语气严肃,不知道杨志远是何事,赶忙赶了过来,一看杨志远一声不吭地站在草棚旁边,怒目而视,顿时诚惶诚恐。

杨志远质问信访局的局长、副局长:“老人家的情况你们都知道了?”

局长副局长都说:“知道。”

杨志远问:“怎么处理的?”

“让城建局、拆迁办协商解决。”

杨志远怒不可视:“这就是你们协商解决的结果,如此寒冬,让老人孩子几乎可以说是露宿街头,你们有没有父母?你们有没有孩子?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看看你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正喝着吧,可当你们花天酒地的时候,群众却是饥寒交迫,你们喝得拿是酒吗,我们你们喝得是血。不要跟我解释拆迁补偿有规定,预算就这么多,只能这么干,一条环线公路,超支那么多,这超支的部分都用在哪了?喝到肚子里去了?还是装到口袋里去了?退一万步说,补偿就这么多,不能超标,政府不是新建有廉租房么,廉租房呢?都谁在住?奔驰宝马?你们就这样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群众为什么对政府失望?群众为什么对政府的不信任?就是因为你们,一群没有良心的东西。”

那是杨志远到会通以后第一次发怒,会通市的官员还没有领教过杨志远的厉害,不知道杨志远最恨的就是这种只知道鱼肉百姓,视百姓如草芥的官员。

杨志远随即指示房管局,着手解决两老一小廉租房的问题。

那天到场的所有官员,都不用回去了,都在草棚里过夜,数星星,寒夜没有星星,那就喝喝西北方,喝酒喝多了,有必要醒醒酒,长长记性,体验民情,知晓疾苦。

邵武平、邝文韬留下,在车里监督。局长主任们带来的车,杨志远带回,顺便安排老人住政府的招待所。

喝完西北方,这就完了?自然不可能。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第二天哈欠连天,鼻涕直流,哆哆嗦嗦地回到单位,打击接踵而至,先是信访局局长副局长被免职;市委常委会通过了腾澜对拆迁办副主任立案调查的提议,市拆迁办不久之后从主任到科员被一窝端;时隔一年,杨志远一拍桌子,市城建局副局长刘平瘫倒在地,这次不用住草棚,与拆迁办的主任副主任于监狱相会。

毛世轩就是那时候兼任信访局局长的,原来只是市委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只管市委那边的信访,从那时候起,市委市政府两边的信访都归其管。

杨志远批示事涉群众疾苦的群众来信,从不含糊其词。画个圈,打个勾,签上杨志远,目的不明确,相关的部门肯定会能拖就拖。

杨志远的批示从来都是

“转某某同志处理!”点名道姓。不仅如此,市长工作繁忙,每天的批示形形色色,一二封群众来信,批示了也就批示了,时间一久,哪里还会记起?

为免相关部门钻空子,杨志远安排秘书一科的两位同志专门负责,但凡批示过后的信件都会登记在册,处理结果反馈意见都会有所说明,为免官员欺上瞒下,还会有专人给群众打电话,核查落实,如此一来,谁敢不把杨志远的批示当回事。

当然,有些问题,可能时间过长,也可能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详加了解,不能随便批示,这时候就有必要把毛世轩找来,说明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杨志远曾经与毛世轩就群众有问题有诉求不找信访局,喜欢直接找书记市长反映问题的现象有过交流:其实群众信访,涉及的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基层官员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此类问题早就可以解决,根本就用不着上信访局,也用不着给书记市长写信,究其原因,还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的问题。

为什么上访人认为遇上事情找信访局没用,只有找书记市长才行?这是什么问题?

其实这就涉及体制的问题,由于体制的原因矛盾被集中化、政治化了。

老百姓不是傻子,知道书记市长一批示,什么问题都好解决。所以他直接找书记找市长,这反映了我们体制的特点,上级集权和个人集权。

现在越级上访多,是我们执政系统的特点反映到基层社会里去了。因为这个特点,一件很简单的事,本来应该通过行政体系日常运作来解决的,最后变成通过政治压力来解决,被政治化了;本来在分散的不同部门能解决的,结果都弄到书记市长这里来了,被集中化了。

这就又牵扯到了基层扩权问题。

会通的群众喜欢越级上访,动辄就到省委省政府去告状,杨志远上任之后,会通发生过二次集体上访事件,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是省信访局一个电话,驻扎在省城的市信访局驻省城办事处赶紧派人派车将上访群众劝退。

重大上访事件,影响坏,影响各级官员的升迁,邱海泉在某次截访后,有些气急败坏,在市长办公扩大会议上,建议动用公权,将为首之人送进监狱或者是精神病院:“不制制不成,无法无天,不把政府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政府的威信何在?”

杨志远自然反对,杨志远说邱市长你以为我们的官员都是由上面任命的,和人民群众就没有关系了?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不能总想着怎么去统治和管理人民,而没有一丝服务的观念,群众有问题上访,你就认为调皮不听话,我就要治你,就要抓你。

这样行吗,我们现在的官员,本末倒置,从不去想

“公仆”这两个字的实质是什么,官僚思想严重,群众在网上发几句牢骚,就上纲上线,危及国家安全了?

敌对了?难道这个国家是纸糊的?你做的好不好,群众评一评,说一说,有什么不可以?

你做得不好,群众的问题没有解决,说几句真话,上几次访,你就受不了了?

不要以为抓人就可以解决问题,群众就永远甘愿臣服?一不如愿就抓人,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官民矛盾、基层矛盾频发的重要原因。

政府的威信不是靠抓一两个人,也不是靠说说就可以树立起来,政府的威信是靠大家一心为民,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邱海泉当时面红耳赤,很是下不来台面。

杨志远对邱海泉不予理会,发表感言:政府动用公权,从来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虽然说上访是判断社会矛盾、社会稳定的指标之一,但并代表上访量大,就一定是社会矛盾很尖锐;上访量小,矛盾就不会激化。

很可能上访量相当小的时候,是问题更严重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跑到信访系统之外了,如果他对政府彻底失望,通常就不会选择上访。

他愿意上访说明他还是认可这个体制的,相信政府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群众对你不报任何希望了,何必还要上访?

把人抓起来?问题就解决了?肯定不可能,只是暂时把问题压制了,一遇上其他的事件,就会产生共振,星星之火一点就着,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找出矛盾的生长点在哪里?不稳定因素是怎么积蓄的?

不稳定力量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杨志远认为,现在的社会形势处在变化中,变数很多,变化的方向也很多,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群众的行为有时过激了一点,可以理解,但群众过激的诉求或情绪的表达方式,并不能说群众就是针对政权的政治性活动,不要随便动用公权,随便定性。

目 录
新书推荐: 修行十三年,才获得二郎真君传承 青莲仙族 长生修魔:从折纸人开始 列阵 巫师:从技能树开始肝经验 替小师妹顶罪,叛宗后大师姐贼疯贼强! 人皇镇渊 灵墨踏域 徒儿们请自重 九阴九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