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第一节 小军上(1 / 1)
莆田位于福州和厦门之间,离福州更近一些,飞机从东京起飞到福州也就四个小时,下了飞机是中午十二点半,牛晓东走出机场坐长途客车赶往莆田。一路上,大客车一个劲儿播放闽南歌曲,闽南话有点儿像日语,不过牛晓东一句也听不懂。一些闽南歌手歌唱得很好,名气却不大,就像本作者我。福建地理位置并不差,关键是地形地貌差,山地丘陵较多,紫红色的砂砾岩土壤贫瘠,种茶叶还可以,种粮食不行,过去这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改革开放以后,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过去,福建人特别能吃苦,简直和宁夏人差不多,中国东北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北人满足于吃喝不愁,就缺乏福建人的开拓精神。
老王老婆长相清秀、衣着简朴,是一家电子工厂的工人,常年的艰苦生活令她脸色苍白、身形憔悴。这几年,老王在日本打工,她一个人带孩子,孩子还有病,又当妈又当爹,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小军和牛晓东梦里不一样,长得又瘦又小,牛晓东把小军搂在怀里仔细端详,小军长得有些像爸爸,可能是有病,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客家人南人北相,小军生得高鼻大眼。
“嫂子,这是王哥朋友凑的六十万日元,被救孩子家长给了五万,一共六十五万日元。”牛晓东说。
“叔叔,我爸爸呐?”小军问。
“爸爸——”牛晓东说不下去了。
“爸爸在那个盒子里吗?”
“嗯。”
“他怎么不出来?”
“盒子小,出不来了。”
“你认识我爸爸吗?”
“认识。”
“他长什么样?”
“和照片上一样。”
“你是他的好朋友?”
“是。”
“他怎么没捎礼物给我?”
“没来得及,小军,你喜欢什么?叔叔给你买。”
“算了吧。”
“叔叔来得匆忙,没给你带礼物,我回去一定给你寄来。”
“那,我能要变形金刚吗?”
“能,叔叔一定给你买。”
“叔叔,我爸爸是怎么死的?”
“你爸爸是好人,他是为救人死的。”
“淹死的?”
“嗯。”
“那一定很疼吧?”
“不疼,不疼。”牛晓东眼泪流了下来。
小军四岁时爸爸就去了日本,期间一次也没回来,所以,小军对爸爸印象很模糊,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唯独小军长年累月见不到父亲,连过年都不回来。牛晓东觉得小军不仅长得瘦小,心态上也像小孩子,可能和常年生病有关系。
小军的爷爷、奶奶从农村老家赶了来,没有什么葬礼仪式,小军捧着骨灰盒,骨灰盒安放在公共墓地,没有墓穴,一排排存储柜,老王住在第八层,玻璃门上了锁,骨灰盒前摆着一对金元宝、一对小狮子。烧纸在保管室外面,有一个露天场所,老王这辈子缺钱,总为钱烦恼,牛晓东狠狠给老王烧纸,都是一万元面值的冥币,一边烧一边念叨:
“老王,这么多钱,你在那边不用打工了,想吃啥就吃点啥,想买啥就买点啥,别舍不得花。”
老王家的房子是租的,小军生下来就有病,前前后后治病花了不少钱,也有亲戚说别治了,再要一个孩子算了,老王两口子不同意,毕竟是亲生骨肉,但凡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所以说,小军能活到今天实在不容易。
在莆田呆了两天,小军和牛晓东熟悉了许多,第三天,牛晓东向老王老婆告辞。
“嫂子,我回去了,请你多保重吧!”牛晓东说。
“谢谢你晓东,这两天也没招待好你。”老王老婆说。
“招待什么?我也不是外人。”
“晓东,我们这儿没什么好带的,这两盒茶叶你拿回去喝吧。”
“嫂子,我不喝茶,你自己留着吧。”
“你不喝,送你爸爸喝吧。”
“那好吧,嫂子,小军手术什么时候做?”
“唉!钱不够啊。”
“能不能再借点儿?”
“小军治病没少花钱,亲戚们能借的都借了。”
“还差多少?”
“十万吧。”
“没钱就不给做手术?”
“有病的人多了,小军爸爸死了,小军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嫂子,天无绝人之路,你想开点儿吧。”
“是我自己命苦,能有什么办法?”老王老婆哭了。
“总会有办法吧。”
“你回去吧,嫂子谢谢你了,我不送你了。”
“嫂子,你多保重,再见。”
“再见。”
“叔叔,别忘了给我买变形金刚!”小军说。
“忘不了,小军。”
“谢谢叔叔!”
“小军再见,在家好好听妈妈的话!”
“好。”
飞机从福州起飞,坐在飞机上,牛晓东心情沉重,喉咙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航班在济南经停,牛晓东在济南机场买了两盒东阿阿胶,准备送给父母,重新登机,飞机飞过渤海海峡越来越接近滨城,牛晓东的心情好像好了一些,三年没回家了,爸爸妈妈不知道老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