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1)
如「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又如,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诸如此类,都要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晓其义、达其理。如果仅停留在字句的解释,还只是隔靴搔痒。
此外,就是温热病学,它是伤寒学说的发展,对急性热病舶辨证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关的文献也较多,值得必读的有《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此外,《温疫论》亦可选读。
可以览阅之书,历代著作,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值得推荐的,如金元四大家、明清八大家的著作,当为首选。我的体会,览阅历代名家的著作,能明其学术观点,领会其医疗经验,是览阅的主要目的,。因此,亦有粗读和精读之分,有一般和重点韵区别。如李东垣的《睥胃论》、徐灵胎的《源流论》等,应作为重点书读。
历代医家的医案、医话、随笔等等,也有不少的独特经验和见解,值得览阅。个人认为在医案方面,如《寓意草》、《王孟英医案》,《谢映庐得心集》、《程杏轩医案》之类,对症状的描述、处方的意义、治疗的效果等,叙述得较为详明,端绪易寻。如《临证指南》、《王旭高医案》、《丁甘仁医案》之类,要从其同一类门的医案中,通过综合分析,推求其辨证和论治的规律,吸取经验,确有很大的意义。稽考之书,大都是方书和本草之类,近似工具书。譬如览阅《巢氏病源》,虽有病因、症状的记述,而无论治的方药。对此,须与《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互相对照,才能得其全面。但是,祖国医学,方多于药,全部记忆,殊不可能。如对某一疾病,根据需要,能将治疗同一疾病的有关方剂、药品及其主要适应症,以统计方式处理,从而得知某证哪些为常用药品,哪些为少用药品。尤其要明其组方的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我虽年逾古稀,不论在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方面,始终感到多有不足而耿耿于怀,限于水平,谨述区区,就正有道。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shukuai.com---书快电子书论坛【书快奶糖】整理
附:书快电子书论坛 http://www.shukuai.com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