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十一问(1 / 1)
屈平没日没夜的、拼命的往齐国赶去,希望能不让最糟的情况发生。
他知道,很可能在他到达齐国之前,秦国和楚国已经开战了。
但是,既然战争已然无法阻止,那么一定要把楚国的损失降到最低。
现在他已经不指望还能说服齐国支援楚国了,但是绝不能让齐国与秦国联手。
否则,楚国的损失不堪设想!
楚国这边,正在楚怀王的逼迫下,以最快的速度整兵、练兵,但这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重重压力下,先头军队先行出发,向秦国发起进攻。
秦楚两军一交战,战火纷纷,狼烟四起,横尸遍野,而楚军节节败退,伤亡不断,终于,第一战败于丹阳。
楚国军队虽然勇猛,但行军匆忙,缺少严密部署,又经长途跋涉,士兵的身体和心理都疲惫不已。更何况秦国本就是最重视军事实力,又占据地理位置优势,后备粮草充足,虽然也不免牺牲,但一路上可以算得上势如破竹。
这一战之后,楚国后续兵力持续补充,几乎倾尽全过人力。
楚怀王更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和秦国拼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面对楚军的后援不断增加,秦国也开始逐渐不支,损兵折将,双方损失惨重。
就在怀王对战况一筹莫展的时候,前往汉北的使者回来汇报了,可是却并没有见到屈平和他一起回来。
原来在使者到达汉北时,监工长官告诉使者,屈平大人已经先行离开,前往齐国了,但并不知道原因。
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表情变幻莫测,内心更是五味陈杂。
如果屈平已经知道楚国这一年多发生了什么,那么他去齐国的原因,怀王已经清清楚楚的知道了。
怀王此时不禁有些后悔,事情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是不应该与秦国为敌吗?不,楚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敌人,就是秦国。
是不该轻信张仪吗?不,当时明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现在的情况,只不过是最坏的打算已经成为了现实,而自己早有心理准备。
但是为什么此时心里会有些后悔呢?
就算是愤怒,也不应该是后悔啊。
明明当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狠狠打击秦国的。
但是为什么此时心里会有些后悔呢?
灵均他一定是去阻止齐国与秦国联合吧。
回来吧,没用的……
只要你回来就够了。
怀王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后悔。
他后悔,当初让屈平离开自己。他后悔,当初对他的不信任。
其实他知道,他最应该后悔的是自己的固执与任性。
只不过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使者回楚国不久,楚军再次战败于蓝田。
这一战,楚国遭到了秦国和齐国两军的合击。
楚国损兵折将,损失极为惨重。
而秦军也是受到了不少打击,虽然有齐国援军,但正面战场还是秦军在作战。就算齐国在侧面战场支援,也经不住楚国倾国之力的进攻。
虽然名义上秦国胜利了,但实际上秦国和楚国一样,都失败了,败给了战争,败给了时代。
就在三军持续胶着的时候,考虑到国家稳定,安抚人心,秦国派出使者,向楚国提议停战和解。
楚国当然也已经快要支撑不住,军队人数大减,实力急剧下降,财力物力已经匮乏,国内经济几欲崩溃。
怀王也终于向现实低头了一次。
只不过,他有一个条件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他对秦国的使者说:停战可以,把张仪交出来。
此时,屈平已经奔波月余,终于到了齐国。
可是,齐国国君对屈平态度强硬,避而不见。
就在屈平契而不舍的请求与齐王见面时,他得到了齐国支援秦国的消息。
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面临秦国和齐国的联军,楚国一定损失惨重……
楚国现在怎么样了?怀王他……现在怎么样了?
现在已经不容他伤心惋惜了,他必须要回国,就算没有得到怀王的允许,他也一定要回国。
那个国家让他放心不下,那个国家有个人,更让他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