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特训”与“基金”(1 / 1)
这一个冬天,沈彦川也加入到了“特训”队伍中。尤其是寒假期间,几个精力旺盛的小子,每天都在操场上挥洒没处使的精力。沈彦川和石晓峰的期末成绩再创新高,双双杀入年级前五名,可怜的常夏,在班级都排到了15名之后。
对于常夏这块“数英”朽木,沈彦川和石晓峰一起研究过对策,最后商定,假期每天跑步结束后,再分别加练一个小时的数学英语。夹在两个优等生中间的常夏,每天过得无比痛苦。沈彦川讲题的时候,跟他的人一样,耐心、温和,常夏听不懂的地方,他会换个方式再讲一遍,直到常夏彻底弄懂。石晓峰就没那么温柔了,他讲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常夏听不懂时,他往往抓耳挠腮,看起来比常夏还着急。
至于英语,这两人倒是想法一致,先是用几天的时间,给常夏突击讲解了音标,之后就是海量背单词、背句子、背语法,每天当场背诵,当场考核,直到掌握全部知识点为止。这还不算完,这一个寒假,只要是三人都在场,不管是在跑着步,还是在聊天,常夏总被这两个人突击检查:“‘钥匙’用英语怎么说?”,“‘电话’呢?”,“英文自我介绍来一段”……本来就有点愣头愣脑的常夏,常常被考得哑口无言。
冬去春来,常夏的成绩还未见端倪,但他家的早餐铺重新开张了。对此感到最高兴的,莫过于石晓峰。他甚至小声跟常夏提议过,他也想要每天去帮忙,管饭就行,这个不过大脑的提议被常夏无情地驳回了。
常夏恢复上工之后,早晨跑步的时间也不得不缩减了。巧的是,开学之后,石晓峰交了他的第四个女朋友,俩人迅速陷入热恋,每天恨不能24小时黏在一起,早晨跑步的时候,女孩也每天守在操场边,随时给石晓峰加油,偶尔还凑过来给他擦汗。对此,常夏和沈彦川都非常无语,三个人心情各异,对特训,明显都不像开始时候那么积极了。
不出半个月,石晓峰退出了特训队伍,他女朋友之前每天一大早陪他,为了漂亮还穿得很少,终于毫无意外地冻感冒了。石晓峰身为二十四孝男友,当即决定抛下自己两个战友,此后,天天早晨跑到女朋友家附近接人上学。
常夏和沈彦川两个人虽然有点无奈,但也渐渐改变了跑步习惯,由每天跑,改为隔天跑,中间空闲下来的这天,就变成了俩人一起的聚餐时间,聚餐地点,就定在了之前石晓峰发现的二号教学楼阶梯教室门口。
常夏家的早餐铺歇业了一个冬天,生意反而更上了一个台阶,每天的收入都非常可观。周荣强原本每天三点起床,和面,磨豆浆,拌馅料,准备好杂七杂八的物品,一家人五点出发刚好来得及。生意变好之后,需要准备的面、豆浆、馅料都翻倍了,他不得不更早起床,夏丽云和常夏也得在四点左右起来帮忙。不过,付出是有回报的,夏丽云数着每天进账的钞票,心情一好,把常夏的“工钱”也由五毛涨到了一块,而且他每天能够带到学校的早餐,也多了不少。
这几天,沈彦川都在常夏的要求下,没吃也没带早餐直接来学校。连续三天,常夏都带了双人份的馅饼、豆浆、油条。
月初的时候,沈彦川的爸爸沈建军为了多挣点钱,给儿子攒学费和老婆本,开始去外地上班了。妈妈李芳每天上班之余,还得重新估算娘俩的三餐分量,确实也有点头疼。刚好儿子说,这几天都跟常夏一起吃,李芳很痛快就答应了。她对常夏早有耳闻,儿子跟她闲谈的时候,把常夏的性格和家庭情况,都简单跟她说了说。李芳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心里可怜常夏这孩子,嘴上却先是狠狠说了常夏父母几句不是,数落够了,她就开始叮嘱儿子,要在能力范围内多照顾常夏。
这天晚上,李芳洗好了水果,送到了儿子房里。她看到儿子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看之前买的小说,立刻批评了一句:“又在看闲书。”抽走了儿子的“闲书”之后,李芳从兜里掏出了五块钱,放在了沈彦川的书桌上:“你这周已经吃常夏三顿早饭了吧?天天吃白食,你也不嫌害臊。这个钱,你明天给他,就说是你的早饭钱。从下周开始,我每周多给你五块钱,周五到周日,你必须在家吃早饭,周一到周四你就可以自己随意安排,如果还是吃常夏的,那就把钱给人家。”沈彦川看着妈妈认真的脸,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是周四,常夏和沈彦川的跑休日。他们俩跟往常一样,在二号楼的阶梯教室门口会合,吃完早饭,往班级走的时候,沈彦川掏出了那五块钱,往常夏手里一递:“常夏,给,这是我这个礼拜的早饭钱。”
常夏停下了脚步,没接这五块钱。
他回望向沈彦川的眼睛里有不解,甚至还有点受伤。
沈彦川见他表情不对,立马说:“唉,我说小夏同学,咱能不能别这么敏感,这钱是我妈给的,她说不能让我天天吃白食,必须把钱给你。以后也定了规矩,只有周一到周四才可以跟你一起吃。”
常夏的表情松动了点,但他还是摇摇头说:“我不要。”
沈彦川有点头疼,他靠到窗台上,想了想,随后慢慢地跟常夏解释:“你知道我爸去外地上班了,家里现在就我和我妈两个人,我妈也不像过去那么爱做饭了。正好,我不在家吃,她也省心省力。你看,我如果不是在你这吃,而是去外面的早晨摊,就我这食量,每天怎么也得一块五。有你供我吃饭,四天才五块钱,里外里赚到的可是我。”
沈彦川总是能把话说得看似很有道理,常夏反驳不过他,但是这回,他还是没有答应。
沈彦川没办法,只能暂时收回了这五块钱。后来,他们俩又研究了几次,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这份钱,设立一个“川夏”基金,从这天开始,这笔基金里面,每周都会多出7块钱,余下的两块,是常夏从自己的“工资”里匀出来的。他们俩商定,这笔“巨款”,就用来给两人的“腐败行径”买单,至于什么是腐败行径,租漫画,上游戏厅,买路边炸串……都包括在内。没几天,这笔基金就被石晓峰发现了,他立马厚着脸皮来蹭吃蹭喝蹭玩儿,不过手头零花钱宽裕的时候,他也会往基金里面续签,给“基金”的壮大添砖加瓦。
这一个学期过得飞快,常夏在班级里的地位也隐隐有了改变。在沈彦川有意的带领下,常夏偶尔也会参与到同学们的各类活动中,这其中就包括了篮球。一部《灌篮高手》火遍全国,常夏他们学校也不例外,每天都有各种长得比较抱歉的男生叉腰大喊“我是天才”,而稍微好看那么点的,往往就自诩为流川枫。女生们也不例外,课间的时候,纷纷堵在篮球场边,叽叽喳喳地给长得稍微帅那么点的男生加油。
紧赶潮流的石晓峰当然不会落于人后,他跟女友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无处发泄的精力这下可找到了出口。他立马把和沈彦川、常夏的三人小团体更名为“夏川枫”,自觉平添了几分帅气。沈彦川和常夏对他这种行径嗤之以鼻,不过对于篮球,俩人却是真的有了兴趣。
三个人认真开了个小会,商量了一下装备和场地的问题。首先是篮球,总跟人借不是事儿,总得有个自己的篮球。最后他们仨每人出了十块钱,又从基金里提了三十,合资买了一个比较上档次的纯牛皮篮球。新篮球到手,三个人恨不能每时每刻都泡在篮球场上,可惜的是,学校的篮球场天天爆满,为了抢篮球场,基本每天都会爆发几场小规模的斗殴。沈彦川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家附近走路五分钟的地方,有个半废弃的职工俱乐部,里面的篮球场好像没什么人,而且俱乐部没人管,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去用。
三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放学就去俱乐部试试身手。
这天放学之后,三个人拎着书包,抱着篮球,发挥了“特训”的优势,直接跑到了篮球场。果然,空荡荡的俱乐部里,两个半旧不新的篮架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四周只有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在球场边的石头凳上下象棋。
姿势不标准的投篮,同手同脚差点绊倒自己的上篮,各种犯规的一对一,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一直玩儿到汗流浃背,天色擦黑,才恋恋不舍地分手回家去。
篮球直接被寄放在了沈彦川家里,大伙儿商量好了,第二天放学之后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