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朱砂】(1 / 1)
这是一座边陲小镇,名曰凤凰,只因这座小镇数十年前出了位贵妃娘娘,边疆野雀儿一朝飞上枝头成了百鸟之王。
隆冬时节,漫天落雪纷飞,洋洋洒洒的雪花好似一场一场染了心事的梨花瓣。
积雪越累越高,渐渐漫过小庙残破不堪的石阶,跳跃的烛火映出绰绰的人影。
今夜,这座破败的小庙很是热闹。
“唉......这雪下得这般大,明儿个大雪封了山,我那几个陷阱里的猎物怕是得跑个干净了。”朴实的猎户一脸惋惜。
欲回娘家却被突至的大雪堵在庙中的大娘拨了拨篝火,说:“瑞雪兆丰年,来年得有个好收成了。”
“这皇帝病重又没留下个崽儿,指不准再来场八王之乱,还好收成?”有老者叹了口气,浑浊的双目映着熊熊火光,想起了十年前那场惨不忍睹的大战来,复又叹了口气道,“莫成了刀下亡魂都是神仙保佑了。”
那场战役太过惨烈留给众人的记忆除了那漫山遍野的残肢死尸,还有便是那一年,山腰的桃花早开了半月,红艳艳的花瓣连成片像极了染血的青山。
再惨烈的过往也经不住时光之轮的碾压,那场奠定了大晟皇朝国基的战役终究耐不过时光消磨被人们渐渐遗忘,只是那座染血的青山自此以后便被换做“莫归山”——银铠铁甲□□立,一朝踏入君莫归。
莫归莫归。
“吱呀——”破败的庙门被人推开,踏进个穿着天青色衣衫的锦衣公子,黑眸黑发,高鼻红唇,腰上别着一只通体翠绿的碧玉箫。
锦衣公子朝着众人拱手笑笑,道了声“幸会”,便径自走到了窗边,衣袖一拂,不在乎满地烟尘泰然坐下。
“想必又是哪家的纨绔子弟来这边陲小镇寻个新鲜罢。”
众人收回目光,话题又绕回到当年那场血雨腥风的大战来。
......
帝皇家、人情薄,先帝尸骨未寒,手握军机大权的诚王爷便将长剑挥向了自个儿嫡亲的侄儿,诚王叛变,其余七王纷纷响应,史称“八王之乱”。
三朝元老定远将军拼死相护才从狼子野心的诚王手中救出年方十七的太子李仓若,老将军率领傅家军一路退到了莫归山,山的那头,便是太子母后的娘家北疆地域。
生死一线,莫归山。
诚王调遣了十万大军来围,势要太子李苍若命丧于此。
......
“殿下,殿下快走,老臣给你们断后。”
“傅家军只剩百余来人,势必敌不过叛军数众,老将军留下岂不是死路一条!”
厮杀声近,血腥味浓,老迈的将军一掌劈晕了太子殿下,双目充血道:“快带太子离开此地,翻过此山,入了北疆地界才能有一线生机。”
老将军再回首望了隐入黑暗中的二人一眼,反提长刀,朗声笑道:“尔等犯上作乱之辈,且看爷爷我如何碎你。”
青山染血,月晦如墨,漫天只剩一树灼灼梨花错落。
......
幸得傅老将军舍命相护,太子李苍若才能九死一生越过莫归山。
天命所归,借着北疆势力,那个屡屡被逼入绝境的年幼太子一夜之间成长为了君王。头戴金冠,歃血为盟,挥军南下,一举大破叛军,稳坐大晟江山。
山脚下,破败的小庙,传说因为莫归山之魂,神庙染了鬼气,月夜里,总有一曲幽怨箫声萦绕。
正是众人避雪的这座。
......
“传说终归是传说,”猎人道,“我常在这山中狩猎,路过这庙也不是一回两回,却从来没听到过所谓的箫声。”
“是否是三人成虎之说倒是犹未可知。”老者答道,眼睛却盯着锦衣公子腰间的碧玉箫,意味深长着说,“或许,那曲箫歌,只奏给有缘人。”
锦衣男子的目光缓缓地从窗外转向老者。
“缘分之说本就虚无缥缈,我等听不到,倒是常情。”
话题又渐渐扯远,最后成了互问为何夜中宿于此地的闲谈。
猎人同妇人自是不必再说,老者呵呵一笑,“老人家来此地探亲,未料得大雪封山,才有缘同诸位夜话一场呐。”
“这位公子呢?”妇人向蜷在墙角打盹的书生问道,“也是探亲?”
书生睁了睁睡意朦胧的眼睛,略微有些拘谨着说,“不,不是探亲,我在等一个人。”
等人?
“不知公子所等何人?可是在这凤凰镇上?”猎户热心肠道:“大汉我常给镇上居民送肉,同他们倒是熟悉,不知公子所等之人是哪家?看这雪明日怕是也停不下来,大汉我脚程快,倒是可以替公子唤上一唤。”
书生挠了挠头,腼腆一笑,“我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真是个迷糊的家伙。
“我只晓得,我等的人,他有明亮的眼眸,单边的梨涡浅漩。”书生浅浅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