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围点(1 / 1)
从高空下望,怒江就像一把钢刀,将掸邦高原截成东西两半,孟洞镇东距怒江五公里,与怒江西的孟般镇遥相呼应,两座小镇之间有乡级公路连接,中点是一座简陋的钢筋水泥桥梁,名两墩桥。
作为交通枢纽,两墩桥东西两头各驻守着百名缅军官兵,东侧配备一辆火力强大的85式装甲车,西侧有一个山地炮排,两门南斯拉夫产76毫米牵引式山地炮。
随便哪个指挥官都清楚,只有消灭重装力量才能占领桥梁。在拥有反坦克导弹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没有,用龙凯旋的话,创造条件,上!
临行前,神炮手关河洲被寄予厚望。
神炮手同样是神算手,双目如炬,胜似激光测距仪。
一旁的观测手大声重复一遍,全连十个炮班紧张调整炮口角度。
炮弹滑入炮筒激发底火,砰!出膛,沿着抛物线轨迹做运动,越过起伏的山包,越过树林,越过草丛,落向目标。
火热弹体急速飞行压缩空气,发出尖锐刺耳的呼啸声。
缅军士兵尖声怪叫,乱作一团。其实,冷静也没啥用,装甲车兵根本来不及启动引擎。
第二枚落入河里,第三枚中桥,第四枚……
轰!
间隔不到二十秒,第二轮炮弹再次落下,两墩桥东侧桥头百米范围内钢铁火雨肆虐,生灵涂炭。
缅军炮兵的反击相当快,位于两墩桥西的两门山地炮先后开火。爆炸声浪从关河洲身后传来,震得他两耳嗡嗡作响。
另一个潜伏阵地,龙凯旋亲自操刀一门63式107火箭炮。
龙凯旋一边调整炮口角度,一边调侃。到目前为止,一切按照他的作战计划运行,缅军的装甲车报销,两门隐藏在草丛之中的山地炮阵地暴露。
在缺乏炮管的情况下,仅凭火箭弹弹体上的刻度龙凯旋都能**不离十,有了炮管更不得了,就像有文化的功夫**,挡都挡不住。
在缅军调转炮口反击之前,五枚107火箭弹高速杀到,无情耕犁战场。两门山地炮顿时笼罩在烈火硝烟中,彻底哑火。
随着守军失去攻击能力陷入混乱,埋伏在树林里的三百名怒江师第二营官兵在全斌的率领下及时出击。
毕竟是新组建的部队,怒江师官兵们面对两条猛烈火舌,愣是寸步难行,甚至无还手之力。
缅军官兵马上体会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滋味,迫击炮炮弹如同长了眼睛,逐个清除火力点。
全斌怒吼一声,从地上爬起,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在他身先士卒的作用下,官兵们知耻而后勇,快步跟上,迅速占领缅军遗弃的阵地。
“快,先取子弹与轻武器,不管重武器。”
76毫米山地炮需要汽车或骡马牵引,有路还好说,如果遁入山林,带着这门炮根本无法行军。
“拆了,埋了。”
缅军遗弃的76毫米山炮炮弹足足有上百枚,扔掉可惜,退一步来讲,用作地雷也不错。
孟般镇方向传来连环雷的爆炸声。
老兵们不负使命,沉着炸毁了缅军的援军车队,打头的两辆“白鼬”轮式装甲车侦查车被炸个底朝天,随后几辆皮卡东歪西倒,堵塞道路。
闻声,怒江师第一营官兵们赶着马匹,载着累累硕果撤入山林。
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只是龙凯旋喜欢顺手牵羊锦上添花,将“点”也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