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端王赵佶(1 / 1)
那少年年约十六七岁。头戴黑色四角幞头。一身西川大红锦官袍。腰系白玉带。足下蹬着一双天青色半腰高靴。行走之间。带动玉带上垂至膝前的珏佩叮当作响。
面如白玉。唇红齿白。上面一双细眉下。双目甚为灵动有神。长长圆圆的一张脸。竟是生的一团喜气。
此时一步跨入厅中。突见有外人在场。不由的一愣。那边王冼已是大笑。对着肖遥道“二郎。这位便是我与你说起的十一郎了。”
说罢。又转头对着赵佶笑道“你傻站在那干嘛?上次不是羡慕我那副肖像图吗?此刻真神就在眼前。能不能劳的二郎动笔。就看你自己的了。”
赵佶“啊”的一声。面现惊喜之色。急走两步。问道“这就是那竹园主人?”肖遥忍着心中的激荡。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位以后的道君皇帝。站起身来拱手唱诺道“草民肖遥见过端王殿下。”
赵佶连忙摆手。急道“不用不用。你先莫急。”回身这才对魏国大长公主见礼。公主笑道“本宫还以为你这小猴儿只顾着玩儿。连姑母也是视而不见的呢。罢了。你们自在这聊吧。本宫也有些乏了。且回去歇息去了。”说着站起身来。向外走去。两边侍女上前扶住。三人急忙起身相送。走到门口。大长公主立定。回身看看肖遥。微微笑道“肖员外给官家的进献。本宫自会帮你说到。你不必担心。”说完。点点头。这才唤了肩舆过来。在宫女的扶持下。登上坐定。直往后面而去。
厅中肖遥三人等她走了。这才重新落座。赵佶尚未来的及问话。眼神已是被桌上那套十二生肖玻璃茶碗吸引过去。
霍然起身走近。细细打量之下。不由的满面迷醉。王冼和肖遥相对一笑。也不管他。半响。赵佶回身对王冼道“晋卿从哪里淘换来的这等好宝贝?怕是与今日东市哄传的。流光斋里的物件同出一辙吧?”
王冼哈哈大笑道“你眼光倒毒。那流光斋正是肖兄弟家中的家客所开。这些物件本就是肖兄弟制成。交与那些家人自去谋些活计的。你放着正主儿不问。却来拉我往那流光斋跑。岂不是舍本逐末了?”
赵佶眼睛一亮。又转身回到案前坐定。对着肖遥抱拳道“早闻竹园主人惊才绝艳。为苏大学士因为知己。不想竟还有如此巧工。当真是能者无所不能了。赵佶佩服!只不知这等物件想来不多吧。肖员外可还有吗?若是有。只管开价。本王绝无二话。”
肖遥微微一笑。摇头道“不过些小玩意儿。不值当什么。殿下喜欢。肖遥自派人给殿下送去就是。”
赵佶大喜。拱手谢过。这才又道“上次晋卿前往。却将我落下。凭白的了那么一幅好画。让我直是想了好多天。今日肖员外即在当面。可能为本王也描摹一幅?莫要让他整日里向我炫耀。”
肖遥呵呵笑道“这可难了。作此画不但要静心澄虑。两厢配合。还要专门的器具才行。肖遥身上却是未曾带的。如何作的出来?不若改日。王爷有了空闲。或肖遥登门拜访。或请王爷移驾蜗居。再为王爷绘之。如何?”
赵佶闻听。立时站起。急道“我空闲的很。若是肖员外没有他事的话。不若咱们一同前往。一来可的肖像。二来正好去看看那琉璃盏岂不正好?”
肖遥一鄂。王冼却在一旁笑道“十一郎。哪有你这般恶客。初次见面。便要缠着人家索讨物件的。二郎既是应了你。难不成还能赖了你的不成?今日既是到了我这儿。且将别事放下。你我三人自去后院小酌几杯才是。我那后院虽不如二郎翠湖亭雅致。但也不是俗的。大可勉强招待的二位。走走。咱们且先移过去再说。”
赵佶面上一红。这才觉的自己是急了些。惭惭点头。赫道“也好也好。素闻肖员外诗词亦是一绝。咱们就唱和一番。也不虚了今日一会。”
肖遥有心结交。自是不会推辞。当下应了。三人自往后院去坐。进的驸马府后花园。只见院中错落有致。难的的是。中间小亭旁边正有一蓬菊花开的旺盛。平添无限秋意。
赵佶此时正是少年人跳脱性子。见状大喜道“妙极妙极。今时金菊竟芳。倒似特意相迎一般。待会儿你我三人都不可藏私。定要作出几首好词来唱。”
肖遥谦逊道“王爷与驸马爷都是当世大才。肖遥浅薄。珠玉之前。焉敢献瓦片。只跟着混混罢了。”
王冼笑指肖遥。直说他太过狡猾。赵佶因着的了肖遥慨然给自己作画。又答应送自己玻璃杯。不好意思下。也有心拉拢。此时不由佯作不高兴的道“你我三人相交。就不要称什么王爷驸马爷了吧。你既是唤他晋卿。便自叫我十一郎就是。我也自唤你一声二郎。岂不爽快。难不成你们都这样叫。到了我这儿偏偏变了。瞧我不起怎么?”
肖遥和王冼一鄂。随即笑道“也好。就是如此。”赵佶这才回嗔转喜。三人笑语中。进了小亭坐定。自有下人将酒菜布上。
王冼端起酒杯。先道“今日既是到了我这府上。我填为主人便先领三杯。只是这等好时光。不能干喝。三杯之后。你我当各出一词。以为唱和。若是不过关的。便要罚酒三杯。如何?”
赵佶拍手叫好。肖遥苦笑。这诗词之道。他哪能和这些个前辈比肩。只是眼见二人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怕是逃不过去。只的应下。心中却搜肠刮肚。暗暗回忆后世诗词。说不的只能再做一回文坛大盗了。
王冼二人见他应了。俱皆大喜。三杯过后。王冼先来。微一沉思。这才举杯吟道:
金井先秋。梧叶飘黄。
几回惊觉梦初长。
雨微烟淡。疏雨池塘。
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
幽人已惯。枕单衾冷。任商飙、催换年光。
问谁相伴。终日清狂。
有竹间风。尊中酒。水边床。
这首《竹香子》吟来。借秋意萧瑟。说自己心志。不愿置身闲杂政事。只要有竹间风、樽中酒、水边床相伴就可。倒也尽显一派风流。
赵佶附掌大笑道“晋卿便整日里想着那旖旎事儿。这般轻狂。莫怨先皇与今上官家恼你。只怕任谁来。也要说你两句。”
王冼撇嘴道“十一也莫说嘴。你又比我强到哪去?休要多言。只管作来。若是不能。我这罚酒可是为你备下了。”
赵佶的意一笑。道“一词罢了。何来难的。你且听好。”说罢。自袖中取出一把折扇。刷的打开。轻摇两下。这才长声吟道:
芙蓉院宇。露下秋容瘦。
龟鹤仙人献长寿。
问蓬山别後。几度春归。归去晚。开的蟠桃厮勾。
人间游戏好。鲸背风高。那更相将凤雏九。
事苹蘩。工翰墨。才德兼全。人总道、古今稀有。
尽从他、乌兔促年华。看绿鬓朱颜。镇长依旧。
他所作乃是一首《洞仙子》。肖遥听的暗暗摇头。这位道君皇帝愿不的后世总称他无道。这才多大年纪。这词中之意。便对神仙飘渺之事透出一份热衷来。那后世元代脱脱也曾掷笔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他心中所思。面上却不能露出。眼见王冼也是摇头低笑。想来大是不以为然。但这首词抛开那股向往。倒也是一首绝妙好词。二人也只的算他过了。
赵佶的意洋洋。转头对着肖遥道“二郎。此番可是轮到你了。能的苏大学士那般推崇。你可要拿出真本领来。休要应付咱们。不然定罚你多饮三杯才是。”旁边王冼亦是大笑附和。
肖遥苦笑摇头。伸手取过酒杯。啜了一口。沉思间。已是想起一首。遂微微一笑。开口吟道:寒香凝菊,细雨敲秋。
老翁也做少年游。
阶前漫步。何事勾留。
蜂来蝶往。与我何求。
忽思晨醒。锦被轻揉。
昨宵好梦怎生休。
诗囊寻句。花径驰眸。
抒情纵笔。醉墨题愁。
这是他自后世不知什么的方看到的一首词。当时爱其词中一股洒然之意。便就此记下了。不想今日竟是用到了此处。
王冼和赵佶听他吟完。都是细细品味。不由相对附掌。王冼笑道“二郎总是这么副风轻云淡的性子。倒也与我等相符。算你过关就是。哈哈。”
赵佶亦笑。点头深以为然。三人相对而饮。待要再作时。肖遥却是心中没底。哪敢再答应。眼珠儿一转。却把话题往那蹴鞠上带去。
赵佶听的他说起蹴鞠。两眼不由放光。急声问道“二郎竟也懂的蹴鞠吗?”王冼想起那日在竹园二人的谈话。不由笑道“十一郎。倒要让你知晓。二郎不惟是懂的蹴鞠。而且尚有新意。保你闻所未闻。”
赵佶大喜。他对蹴鞠一道极是喜爱。此时高俅并未如上所说那样。与赵佶相识。赵佶平日只与齐云社的人往来。才能畅快。今日忽听的肖遥竟是此中大家。如何不惊喜若狂。已是一把扯住。连声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