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第二十四部第三章兵出维州(1 / 1)
当李仁罕赶到皇宫的时候,见赵季良、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候弘实、张业等人也是刚刚到,正在等着他。
李仁罕朝孟昶行礼道:“皇上!”
孟昶的心情明显不是很好,只是随意摆了摆手道:“李大人不用多礼,你们也都赶快坐下吧!”
众人便在旁边坐了下来。
孟昶便没有好气的道:“昨天晚上得到维州刺史杨悦派来的果毅都尉郑冲报告,吐蕃泰昂达则城的大王赤穹非要诬陷我大蜀兵士强夺他吐蕃商人的货物,连杀其商人与大将军桑吉,派了他的大相达普寺和公主格桑拉姆率领一万吐蕃骑兵强取我维州,刺史杨悦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已经打开城门让吐蕃大军进城了,诸位怎么看?”
赵季良等人沉吟着还没说话,张业却牛眼一瞪道:“皇上,这泰昂达则城不过是分裂的吐蕃中的一支,他们的实力连我们一个节度使也赶不上,现在居然敢先动刀兵取我维州,我看他们是活腻歪了想自取灭亡是不是?只要皇上允许我出兵,我立刻就带五万兵马灭了他泰昂达则城!”
候弘实却摇头道:“张大人不能小看泰昂达则城,吐蕃本就民风彪悍,现在他们的实力是大不如前,但他们多是骑兵,多的不说,就只维州这万余骑兵,万一不能一网打尽的话,那他们流寇内地,那可是真的很是让人恼火!”
张业便怒道:“那你说着怎么办?难道还要我们去求和吗?现在已经不是吐蕃全盛的时候了,我们向他一个小小的蕃王求和,还不叫别人笑掉了大牙?依我说,就是立刻发兵,将他们泰昂达则城灭了了事!”
赵廷隐立刻冷笑道:“张将军说的是痛快,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实力灭掉泰昂达则城,但是我大蜀刚刚立国,新皇又刚刚登基,诸疆不稳,东有后唐,南有大理,北有契丹,倘若我们冒然与泰昂达则城大规模开战,倘若一战而胜,彻底摧毁泰昂达则城还好,但一旦战事陷入僵局,别的国家暂且不说,后唐是绝对会背后攻击我们,想把两川再拿回去的!”
“依赵大人如此的瞻前顾后的意思,那我们还真不能打了?让一个小小的泰昂达则城骑在我们头上?你以前纵横沙场的锐气那里去了?难道只是在内地打仗厉害,一旦外战就怕了吗?若能征战的将士都如你这样,拿我大蜀的国威何在?”张业便嗤笑道。
“姓张的,你放屁!你张业是立下功劳无数,但我赵廷隐比你的功劳还多吧?我会怕了他一个小小的泰昂达则城?”赵廷隐听他如此说话,忍不住怒气冲冲的道:“要不是顾虑后唐会背后捅刀子,我现在就发兵灭了他达普寺!”
“那你发啊!你不发我发!”张业嗤笑道。
“你……”赵廷隐气的说不出话来,酱红了脸,恨不得立刻过去跟张业先厮打一顿,张业也牛气哄哄的看着他,大有两个人一言不合便立刻开打的架势。
边上看起来犹自在那里老神在在的赵季良却是知道张业是柿子想捡软的捏,看上泰昂达则城的财富了,只要他找个由头攻下泰昂达则城,肯定是先要中饱私囊,这战争财是最好发的了;但现在真的与泰昂达则城交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且不说泰昂达则城有数万打了就走来去如风难以捕捉的铁骑,就仅仅后唐的觊觎就不能让大蜀掉以轻心,但如此的忍气吞声也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正在忧虑,就听龙椅上孟昶一声愤怒的大喝道:“张大人,赵大人,你们想干什么?朝堂之上,成何体统?你们都坐下,出不出兵,先听听赵司马怎么说再做决定!”
赵季良是孟知祥的旧识,也是孟知祥的第一智囊,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会先咨询他的意见,众人养成习惯了,听孟昶如此一说,新皇的面子还是多少要给的,两个人便互相再愤怒的看对方一眼,然后各自坐下。
赵季良便沉吟道:“此次的事情,那边到底具体什么情况我们并不清楚,但不管错在不在我,此次我们不出兵肯定丢了国体,但倘若我们跟泰昂达则城大打出手,却又怕被后唐趁了空子,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出兵,但尽量不要跟达普寺大打出手,以和谈为主,重兵恐吓为辅,他乖乖的退出维州城最好,他要实在不识时务,那我们也没有办法!”
孟昶听了,不由点头,又问道:“那依赵大人的意思,我们出兵多少最合适呢?”
赵季良想了一下,便伸出两根手指。
孟昶便道:“两万?”
赵季良便点了点头:“一万骑兵,一万步兵,我们当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孟昶点点头:“两万兵马足够了,朕还真不相信他他对这次真敢跟我们大蜀开战,那这兵力调哪处的为好?”
赵季良便哈哈大笑道:“这皇上又不是不知道,只咱们成都城外就囤这五万兵马呢,调谁的不可以?”
众人脸上都有些尴尬,孟昶的脸上也有些不自然,却全装不在意的道:“那行,那这统兵之人又是谁最好呢?”
“末将愿往!”张业便立刻道。
孟昶便看了看赵季良,赵季良却摇摇头道:“张将军愿意为我大蜀再建功勋,自是极好,但这次我们去不是完全为了打,而首要是为了谈,而对方的首领是大相达普寺,在泰昂达则城的职位比你在大蜀要高,所以将军去并不合适!”
张业便郁闷的道:“那以赵大人的意思谁去最合适?”
赵季良便苦笑这道:“按道理说我和李大人哪一个去都合适,都配得上他达普寺的身份,只是我这几天恰巧腿疾又犯了,李大人,你看……”
赵廷隐和张公铎一听,立刻不由佩服的伸出了大拇指,他们是知道李仁罕是有可能和吐蕃勾结的,现在维州出了这事情,正好可以派李仁罕出去应对,看看他到底是怎么跟达普寺交涉的,或者谈,或者打,都能看出一些倪端来,什么腿疾,不过都是借口罢了。
李仁罕不由一愣,维州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达普寺都在密信里跟自己说好了,制造维州事件,李仁罕帮助达普寺削弱忠于赤穹的兵马,李仁罕从中再次接受达普寺送上的军马,作为回报,李仁罕再送一批精良的武器给达普寺以武装忠于他的人马,然后乘机篡位,成功之后,双方暗中互为支持,万一李仁罕在蜀中有变,达普寺也会全力支持。
这件事情本来要李仁罕自己主动争取维州之行的,但现在竟听赵季良主动将球踢了过来,李仁罕知道上次方落雁抢夺阿托密的密信的事情是赵季良等人对自己与吐蕃的关系有诸多臆测,但现在用这种手段来试探,自己是真不知道该赞美赵季良聪明还是嘲笑他的愚蠢了。
想到这里,就听孟昶也在龙椅上问道:“李大人,赵大人推举你做此次维州之行的主帅,你看怎么样?”
李仁罕也不推辞,一身正气的便向前面行了过去,俯身行礼道:“臣愿往,一定将维州完好无损的拿回来!”
孟昶看了李仁罕到底气势,不管心中如何诽谤,嘴上却只笑道:“好,李大人既然如此有信心,那朕也就心中放心了,记住,和谈为主,武力为辅,能不开仗便不开仗。”
“是,臣晓得,只是臣在城外只有一万兵马,还有一万兵马臣到哪里去领?”李仁罕便又问道。
赵季良见李仁罕如此镇定的样子,心下狐疑,见孟昶又要答复,连忙插道:“皇上,我大蜀已经好几年无战事了,难免兵懒将怠,这次可派方威率领三千成都左龙武军和赵廷隐赵大人麾下的七千兵马一同随李大人前去,就算是练兵了!”
孟昶一听,哪还不知道他的意思,这是要往李仁罕的军队里掺沙子互相监督互相掣肘啊,便装着笑着问李仁罕道:“李大人,赵大人地提议你觉得怎么样?”
李仁罕又怎么能不明白赵季良的意思,闻言也毫不忌讳的冷笑道:“皇上,你要练兵,臣不敢阻拦,方位的三千左卫兵可为我大军的先锋,只是臣向来与赵廷隐赵大人不合,他的兵未必就愿意听臣的指挥,臣再从张业的军中挑选几千兵士过去即可,不敢烦劳赵廷隐大人了!”
赵廷隐本来就不想跟李仁罕绞在一起,闻言也不由冷哼了一声道:“这话你还说的真对,我哪些病还真不会听你指挥!”
孟昶眼见两人又要掐,反正掺沙子的目的已经达到,掺进方威的三千左龙武军就足够了,可不想看见李仁罕和赵廷隐在这大殿上再发展成全武行,连忙道:“好了,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李大人,救兵如救火,你赶快准备一下,点齐兵马,明天就出发!”
李仁罕这才不再与赵廷隐相掐,自己下殿来来去跟张业调拨兵马不提。
眼见李仁罕众人离开大殿,孟昶不由问赵季良道:“赵司空,今天李仁罕的态度很坚决啊!很干脆的便答应带兵去会达普寺,看起来很是为朝廷着想,你们是不是怀疑错了?”
赵季良便摇头苦笑道:“人心隔肚皮,老臣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所以才在最后关头又给他掺了三千左龙武军的沙子去,就是起个监督的作用,要不然你知道他在维州做了什么?”
孟昶的眉头便又皱了起来,问道:“两位爱卿在武泰军和保宁军新招的士卒训练的怎么样了?”
赵廷隐便摇头道:“皇上,我们两地一共秘密新招了十万士卒,但训练很花时间,要他们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能拉出来打仗,起码还要再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现在,我们只能对李仁罕退让!”
孟昶便又问张公铎道:“你秘密调查吐蕃商人聚众围攻士兵的事件还有李仁罕可能勾结吐蕃的事件调查的怎么样了?”
张公铎连忙起身回道:“回皇上,还没有具体线索,但这次我听说那边除了达普寺,他们泰昂达则城的公主格桑拉姆也去了,既然方威会带左龙武军去维州,我想可以让方落雁跟随左龙武军里面一起去维州,他跟公主很熟,他可以先到维州城去和公主可以互通消息,也正好可以看看李仁罕和达普寺到底有没有勾结!”
孟昶一拍案子,道:“好,这个主意好,立刻提升方落雁为左龙武军的果毅都尉,发他腰牌,直接让他尽早出城就可以了!”
“是!”张公铎回道,又问:“皇上,要是李仁罕真的跟达普寺有勾结的话,皇上该怎么办?”
孟昶略一迟疑,缓缓地冷笑道:“还能怎么办?父皇在的时候他在大蜀内部搞风搞雨也就罢了,但朕现在是皇上了,绝对不能由着他胡来,他勾结外国权臣,还能有什么好的目的?我们现在实力不能稳稳的压住他,等我们慢慢积累,一旦我们的实力能够稳稳的压住他了,朕就要真的问问他到底是则么想的了,他要是只是飞扬跋扈,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朕还能留他一命,他要真的有非分之想,那就别怪朕对他不客气了!”
赵季良看着孟昶一项项的问,一项项的安排,很是干练,有种意气风发的模样,又听了他最后这几句话,不由也暗暗点头,心道:“我赵季良也就是只有半相之才,在后唐绝对混不到这个位置,承蒙先帝孟知祥看的起,将我扣在成都,又强行扶到这个位置上来,行宰相之实,我总不能辜负了他。也幸好这个孟昶也是可造之材,他只要这样肯学,肯听我跟几位老臣的话,自己又愿意进取的话,他会是一个好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