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曾是少年游(1 / 1)
——予欢……予欢……
谢淮……
——“苏予欢!”十七岁的青涩少年在走廊上叫住他,眉眼藏笑,“走这么快干什么,等等我啊。”
他淡淡应了一声:“那你快点啊。”
“周末我们哥几个想出去吃个饭,一起吧。”谢淮揽着他肩膀。
苏予欢看着他的眼睛,点点头。
那时候的谢淮,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就是吃喝玩乐,还因此结了四个物以类聚的“兄弟”。
苏予欢是莫名其妙跟他牵扯上的,反应过来时两人已经关系很微妙了。
谢淮在那帮兄弟里排行第三,下面两个叫他“三哥”,后来苏予欢跟他们接触起来,自然而然成了“三嫂”。
那个年代的少年很单纯,这也只是个调笑的称呼,除了当事两人,谁都没有当真。
两人邻班,谢淮天天给他带早饭,被老师逮住了几次,苏予欢他们班主任在他送作业的时候问他:“看着你跟那个谢淮走得挺近啊。”
“啊?”苏予欢只好装傻。
班主任大彻大悟:“你是不是跟他有亲戚关系啊。”
苏予欢附和着点头。
“我说嘛,你一个尖子生怎么跟他这种小混混走一起。”班主任很满意自己得出的结论。
苏予欢心惊胆战从办公室出来,恰巧撞见挨训回来的老四陈慕斌,陈慕斌就叫他:“哟,三嫂,见我三哥了吗?”
“刚才我出来的时候还趴桌子上睡着呢,你看看去吧。”苏予欢抱着讲义回班。
苏予欢因为出身原因性格一直比较冷淡,班里也没有什么朋友,静悄悄把讲义发了下去,回位继续做自己的数学题。
这一年高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已席卷开来,气氛微微沉闷。
放学照例是跟着谢淮去了车区,谢淮骑着电驴带着他狂奔,两人闹腾了一路。
季玫中午加班,苏予欢去谢淮家蹭饭。谢淮的妈妈张罗着饭菜,很是热情。苏予欢咬着筷子问他:“你爸爸不在家?”
“我爸忙,常年不在。”谢淮把餐巾纸递给他。
吃完饭苏予欢在谢淮的屋子里参观,惊奇问他:“你怎么这么多英文教材?”
谢淮顿了顿:“……我堂哥上学时候的。”
升高三的那个暑假,谢淮那帮兄弟都准备走艺考,借机开了个小型欢送会。
老大老二老四老五都带着女朋友,谢淮大大方方和苏予欢坐一起,聊的不亦乐乎。
谢淮不让他碰酒,苏予欢就跟四个女孩喝果汁。后来老二问谢淮:“你小子这两年怎么都不见找媳妇呢?”
谢淮愣神,摇摇头:“我啊……在等一个人。”
“哟,三哥还挺痴情的啊。”老四勾着他肩膀,“谁家的姑娘啊?”
“说了你又不认得,不过我也就等这一年了。”谢淮颇为惆怅地喝了口茶。
“苏予欢不急着找媳妇就不用说了,大学霸,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老四看着苏予欢笑。
苏予欢也跟着笑:“你还挺会诌词儿的。”
散场以后苏予欢到洗手间洗手,谢淮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他身后,隔着镜子跟他对视:“我刚才是糊弄他们的,你别当真。”
“我知道。”苏予欢勾了勾嘴角。
谢淮抓住他的手,自然而然把他往怀里一带。苏予欢手上有水,只能拿手背贴在谢淮的腰侧,声音极轻地假意呵责:“也不怕人看见。”
谢淮就低下头跟他咬耳朵:“怕什么?随他们怎么想。”
彼时仍年少着,纵然满目皆是丛生的荆棘,也依旧笑着,仿佛下一刻便会开出大朵大朵妖艳的荼靡蔓延成绯色的回忆。
而后是水深火热的高三,背水一战的使命感混合着离别的小情绪充斥着每一句言语,苏予欢的成绩依旧不动声色保持在前列,上下浮动很小,如性格一般温吞。
谢淮的英语成绩有了微微的起色,下课也不敢缠着苏予欢,好几次被苏予欢看见他一个人站在走廊里发呆。
他们是蜷缩在小小世界的同类,表面所向披靡的大无畏如火燃烧,内心却沉着大片死寂漂泊的汪洋。
谢淮在留言册上一笔一划给他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窗的女孩给他留下一句: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谁又能想到,光阴之后,那句话如谶言严丝合缝将命运扣拢。
是初夏吧,熙熙攘攘中迈进所谓人生第一道分水岭,浑浑噩噩等来一场离别。
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假期,而某个人的缺席,更让它酷肖刑罚。
谢淮不见了。
手机停机,住处空无一人。
他依旧是旁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重点大学录取,本硕连读五年。
大一某个深夜,他梦见谢淮站在宿舍楼下,醒来光着脚跑过漆黑走廊,直到被紧锁的大门拦下,他才恍然僵在原地。
大概是过了半个钟头,他失魂落魄回宿舍,吓坏了起夜的室友:“苏予欢?干嘛去了?”
他怔忡摆摆手,上了床蒙头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