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三十七、重男轻女(1 / 1)
8.20星期三阴转雨
有同学问我退休后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很简单,睡觉和练字。
然后我发短信问妹子,问她退休后想干嘛,她却回了一句:“嘘,我在看比赛。”我便问:“什么比赛☆-☆”“青奥会的游泳比赛(*/ω\*)腹肌腹肌~~”遂无下文。(科普:青奥会=青年奥运会)
由于我家是个大家族,亲戚众多,什么样的人都有,合起来就是一小社会。既然是小社会自然就有退休的人。光是我爹这一辈,就有已经年过半百的。我的大姑姑和大姑父就已经退休了,二姑姑和二姑夫还没,不过也快了。
大姑父退休后过得还蛮爽的,中国各地到处跑。他家在市区,仗着自己是回族人在市政府讨了个差做。其实回族早被汉化的差不多了,和汉人能有什么区别。
他有时候憋久了无聊,又没力气出去旅游,就会到城郊爬山,反正东南多丘陵嘛。不过有的时候大姑父连山都懒得爬,坐在家里喝闷酒,还经常发酒疯。过年族内聚酒时,大姑父肯定是喝得最醉的一个。因为他郁闷,看到同辈们抱孙子抱儿子的就各种不爽。其实大姑父有点儿重男轻女,可偏偏他的孙子辈全是女的,还四个孙女,你说他能不郁闷吗?我大姑姑已经很给力了,为他生了两男一女,主要是那两男一女不太给力,生的全是女娃子。
我觉得女娃子也没啥子不好的。
大姑姑也这样觉得,所以她的晚年生活异常自在。大姑父活得不开心就是因为他太迂腐,谁叫他重男轻女来着,上天给他这么多孙女可能就是想让他改过。相比大姑父,二姑夫就算得上是真、人生赢家了。二姑姑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她旺夫。二姑夫娶了她之后就腰缠万贯,现在事业有成,家庭圆满,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仨孙子。
他儿子是典型的二世祖,但现在也算是成家立业了。他女儿就比较猛了,嫁到海南去了。重点是,嫁的是边防军人。当兵够帅啊,还能保护他女儿人身安全。而且,我姐夫不但是当兵的,还是当官的,也就是说是军官。所以说,他女儿是嫁的极好的。
我至今仍记得十分清晰,两年前我颠簸了四个小时去参加他(她)们婚礼时,二姑夫脸上久久不散的笑意。
二姑夫他们那山沟沟里结婚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新娘从出闺房之后到婚礼现场脚不能沾地。出闺房后先由父亲抱着,到了家门口父亲再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我姐当初结婚时已经身怀六甲了(姐夫Good job 不愧是当兵的)所以二姑夫抱着我姐出门时那是要多小心谨慎就有多小心谨慎,走楼梯时更是一步一顿的,像是捧着世间罕有的珍宝,生怕一个不小心碎了。要是换作大姑父,早扔地上让她自己走了。
上面说的还不算什么,要知道我姐待嫁闺中的那时候可更夸张,她那已经不能叫养在家里了,应该叫宠在家里。我十岁的时候和她住过一段时间,被二姑父每天端给她一杯玫瑰茶,一杯菊花茶,一杯枸杞的阵仗给吓呆了。他嘴里还念念有词:“玫瑰养颜,菊花明目,枸杞补血。”太后都没她这待遇啊(╯‵□′)╯︵┻━┻
我想,上天对大姑父二姑夫的待遇有差别是有原因的。
谁叫大姑父重男轻女来着。
我就没有重男轻女,但我还是想下辈子投胎做男人。✧(≖ ◡ ≖✿)
8.21星期四晴
好不容易天晴了,总算可以实施计划了。此外没啥特别的事发生。我爹娘还是那样,早出晚归,饭都不回来吃。他(她)们早上什么时候爬起来的我不知道,但他(她)们晚上是十一点多才回来的。两位当家的不在,这几天饭都是我煮的。我今天煮饭时发现快没米了。还真是可笑,以前老爹还在种田的时候家里还是酒足饭饱,大鱼大肉的,现在做小老板了怎么反倒三餐不继了。老爹不是没钱买米,只是忙起来忘了。再这样下去家里非得请帮工不可了,要不然这日子没法儿过。
唉,搞不好我就是个吃苦的命。想当初上初中时,环境要多艰苦有多艰苦。之前提到过了,我上的初中比较烂,但这是没办法的事,谁不想到城里好学校读书啊,只是在自己户籍所在地读书才能享受定向生资格,无奈镇上只有这一所中学,必须将就。
我好像说过,学校比较旧,有很多危楼,之前的书法室就在危楼里。后来危楼给拆了,到现在都还没重建。
初一的时候教室还是比较好的,在新建的楼里,除了采光问题外其他都还好。走廊确实是阴森了点儿,不过倒也凉快,所以初一的那个夏天过得十分爽快。
初二的教室搬到了学校东边,操场旁边。我发誓,我活了十五年,读了九年书,这教室绝对是我待过的最烂的一个,没有之一。东边,本来是太阳初升的光明地带,但是我们的教室却终日不见天日。学校建楼的时候就不会考虑一下采光问题么(╯‵□′)╯︵┻━┻阴沉沉的上课也就算了,反正老子初一那一年已经习惯了,但这教室冬冷夏热是肿么回事?!夏天连风都吹不进来是肿么回事?!
我们初二那年正好赶上全国普遍高温,那个夏天,处在社会底层水深火热处的学生们都在怒吼:“我们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把孜然了!夏天没空调要肿么活啊肿么活!为什么我们只能在学校里吹电风扇!”
孩子你太嫩了,有电风扇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想当年姐初二的时候,连电风扇都没有,(本来是有的,但是年久失修就全报废了,还有,都说了年久失修了,你认为学校还会来修吗?)再加上教室不通风,室温起码四十来度,姐当初是天天去学校蒸桑拿啊QAQ
初二的教室还有一处不好就是离操场太近。早些年的时候操场还不是塑胶操场,就是一沙土地,连跑道都没画出来。不是不画,主要是风一吹这跑道就没了。所以我们那时候是不跑操的,体育中考也是要到别的学校借场地的。为啥子嘞?因为一跑就黄沙漫天飞,校长在主席台上讲个话都要吃一嘴巴沙。
我们这儿明明就是山清水秀的江南,怎么搞得跟帝都北京似的,动不动就闹沙尘暴。相比之下,R中好太多了,花红柳绿的,有山有水,连明清时的亭台楼阁都留着,这拓麻才是我大江南莫。
后来初二那年换了校长,他觉着每天早上起来吃一嘴沙有点窝火,就砸钱把操场改建成塑胶的。建成时正好赶上初二那年的夏天,这操场给那火辣辣的太阳一烤就烤出塑胶臭味了,我们教室离操场近就遭了殃。上半年吃沙子,下半年熏毒气。
姐整个夏天就是熏着毒气,蒸着桑拿度过的。今年七月初搬教室那会儿我能做那坚定的三分之一就是这个原因——姐是过来人,初二这年练过,现在有电风扇已经很知足了。
初三就好多了,至少通风又有电风扇,只不过初二那年的高温着实不容小觑,余热一直蔓延到十月份,久久不肯散去。还记得国庆的时候我陪妹子去市里看漫展,就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衫,结果没走几步就满头大汗。话说国庆长假快结束的时候还来了一场台风,马路都给水淹了,我们愣是多放了一天的假。那场台风我之前也提过,就没人捐钱的那场。
初三的教室:由于是老教室了,电路年久失修,上一天课就要断好几次电。对此学生们没多大反应,都表示习惯了,只有社会老师愤愤不平:“你们这么乖的?都不起来造反?”
实验班里的同学大多是市里的孩子,娇生惯养,没吃过苦头,不像我,乡下来的纯野生娃子。她们看烦了市里气派豪华的学校,对乡镇学校很是好奇,缠着我给她们讲。我讲完后她们还不忘总结一句:“逆境出人才。”
我肿么觉着这话不像是在夸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