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1 / 1)
先不说这厢戏志才被荀彧好好教育了一番,先说这边,周瑜开始和孙策冷战了,单方面的。
孙策完全发挥了自己脸皮厚的优势,死皮赖脸地开始甜言蜜语:“公瑾,公瑾?别生气了,都是孤不好,别气坏了身子。”
说了一段时间,孙策发现这些方法根本不管用,不禁暗暗咒骂那个兜售货物的云游商人。没办法,孙策只好直接把头靠在周瑜的耳旁,低低地说:“好啦,公瑾,汝该不会是吃醋了?”
“……”
“孤与你可是总角之好,”孙策往后看了看,可不想又发生什么幺蛾子,“岂是一个郭奉孝能比的?汝是孤的唯一……何况孤仅是和他相处了几年,该不会是又听到了什么奇怪的传言了吧?”想起之前郭嘉所说地话,孙策有些疑惑。
酒坛子与公瑾,孰轻孰重,他分得很清楚。
其实周瑜现在一点都不生气,刚开始的一些醋意也都消散得一干二净。不过周瑜从来没有见过孙策这般窘况,自然是乐得看笑话了。不过脖子间痒痒的,他皱眉,推了推孙策。
孙策不理,继续柔声说道:“好公瑾,好公瑾,汝就原谅孤吧……”实际上都快被自己的语气给腻歪吐了。
周瑜往孙策脸上拍了本书,“那这些奇奇怪怪的书是怎么回事?”孙策定睛一看,哎呀,里面的主角不正是他和公瑾嘛。孙策立刻无辜地摆摆手,“这与孤无关。真的。”
可惜一点信用度都没有,周瑜说:“是嘛?那判官都告诉瑜了。”敢作要敢当哦。
……怎么嘴这么不严实呢。“……”
“还有,汝刚才说的话不会是在这本书学的吧?”周瑜转身从桌上拿出一本《哄小娘子的三十六计》。
“公瑾怎么会有这个?”孙策郁闷地说。得,这是算总账了。
周瑜:“那云游商人推荐瑜一定要买。瑜问他为什么,他说汝刚买一本。”
“……”太会做生意了吧。孙策无言以对。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和周瑜什么关系,应该全地府都知道了吧。
“好啦,”周瑜说,“今晚就睡客房吧。好梦。”
次日。
地府终于舍得花大本钱更新了。郭嘉想,这日头……当真是许久未见了呢。他轻笑。
借着光线,郭嘉从桌下拿出一块玉石,拿刻刀慢慢地磨着,发出刺耳难听的声音。他毫不在意地放下已有了大致模样的玉石放下,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
真是难得。居然不是酒。
刚放下茶杯,便听到外面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这风铃……说来好笑,孙策那家伙抱得美人归,便慷慨大方的送了一串贝壳给自己。说是叫做风铃,应该又是番邦货,倒是和纸鸢有异曲同工之妙。
起风了。
郭嘉起身,不经意间长袖扫落了桌上前两日刚雕刻好的青玉梳。他急忙捡起,手指被扎到渗出血珠也毫不理会。
只因为——
梳子断齿。大凶之兆。
郭嘉不得不去猜想此时明公的样子,他已经数十日未去鉴镜台了。
真是担心,万一哪天去就看到他缠绵病榻的样子。
突然有种莫名的预感涌现心头,郭嘉顺手抄起件外袍披上,急匆匆地出去。
孙策和郭嘉近日成了邻居。此时他倚在门边慢悠悠地说:“啧,这么急,该不会是去会情人吧?”
“孙伯符,汝可是想起了旧情人?瑜素来宽宏大量。”
“怎么会——”
郭嘉扭头看了他们一眼,耸肩,回过头继续往鉴镜台的方向走。不过,汝等知不知道这么甜蜜腻歪对他这种孤家寡人走很大伤害的好吗。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发牢骚,郭嘉突然有些佩服自己。——不过,说不定,这次便是最后在人间见到明公了。
呸呸呸,真不吉利。
鉴镜台三字在眼前逐渐清晰,郭嘉抹了脸上的水,好端端的,怎么突然下起了雨。不正常的是,居然还是艳阳天。
郭嘉看了眼,突然就不忍直视。
洛阳。
建安二十五年。
曹操于洛阳逝,享年,六十六岁。丕公子痛哭,不过旁边的那人是谁——貌似不是曹氏之人。
因生前曾作摸金校尉,所以在生前曾有遗言:于下葬之日,设疑冢七十二座。
郭嘉慢慢蹲下来,抱住自己的双腿,泪流满面。那个真正的明公躺着的棺木,被送去与嘉同葬。
生能同衾,死亦同穴。
忽略掉丕公子揶揄的笑容,其实还是挺感动的。
典韦大呼小叫地跑过来,拉着郭嘉就跑。郭嘉甩了甩没甩动,索性随他去。
曹丕似有所感,皱了眉头:父王与祭酒成天的亮甜蜜已经够了,大去之期还腻腻歪歪,冲散了自己哀戚的情绪。他迅速稳好情绪,擦了下眼角。这样对父亲来说,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典韦:“祭酒汝不是和主公感情甚好嘛这会主公下来汝怎么不去迎接?”
一下子说得太快,郭嘉有些反应不过来。“……汝就不能说慢些?”
“韦说,明公来了,祭酒不去迎接?不是以前同榻而眠的嘛。”
郭嘉无视了孙策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看到眼前熟悉的身影,突然迈不出脚步。难道这就是“近乡情怯”?
“奉孝。孤来了。”曹操变成了他三十多岁意气风发的样子,伸出双手。
郭嘉迟疑地伸出手,就被对方拉进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