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解惑(1 / 1)
肖遥挑眉,“如此倒正好了。”她脚下不停,一路来到回春堂后院。李大夫坐在院里的竹椅上,椅子旁边,堆着一摞医书。李大夫眉头紧锁,聚精会神的盯着手上的书,口中念念有词,看的相当投入,就连肖遥他们进了院子,都全没察觉。
瞧这架势,肖遥也不打扰李大夫,三个人齐刷刷的站在他对面好一会儿,李大夫才感觉到来自头顶灼热的目光,抬起眼帘,一见跟前站着三个大活人,把他唬了一跳,“哎呦,肖大人,您怎么来了?”说着,放下书,起身迎接。
肖遥笑道,“李大夫还在为第五刖的事儿烦心呐?”
提起第五刖,李大夫哀叹,“是啊,第五少侠他身上一旦溃烂,后果不堪设想。老夫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就这么……”说到最后,又是一声重重的叹气。
李大夫猛地想起,肖遥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来回春堂找他,又问,“不知大人来回春堂所为何事?”
肖遥也不卖关子,直入正题,“哦,是这样,想必宇文靖之死,李大夫也有所耳闻吧?”
这事儿在武昌县早就传开了,李大夫当然知道,他点点头,“听说是被人捅死的?”
施斌从屋里搬出几把椅子来。李大夫、肖遥还有白师爷三人落座,肖遥又道,“林仵作验尸之后,发现宇文靖的内脏呈现蜂窝状,不知李大夫可曾听说过这种情况?”
“蜂窝状?”李大夫拈须沉吟,眸光扑朔不定。思量片刻,从那一摞书里翻翻拣拣,找出一本残破不堪的孤本,递给肖遥,“这几天为了第五少侠,翻查了不少古籍。这本书,是《解惑集》里提到过,若是使用了《魔经》里的某一种阴损秘术,便会出现大人所说的那种症状。”
“哦?”肖遥从李大夫手里接过书,顺嘴问,“是哪一种秘术?”
这书薄薄的一本,却已是残破不堪,缺页缺字的厉害。
李大夫摇头,“这个,无从知晓。书烂成这样,有些紧要的部分已经遗失了。而且这本《解惑集》可能是这世上仅存的一本了。”
白师爷读的书多,他在脑子里拼命搜索有关《解惑集》的信息,突然眼光一闪,“啊,我想起来了,这本书不就是言墨居士写的嘛!写完这本书之后,言墨居士便上山求道去了。没想到,这本书竟然在李大夫这儿呐。”
肖遥看看手里这本书,既无奈又庆幸。
无奈的是,不能知道整件事的全部。庆幸的是,起码知道一部分,还不算太坏。
肖遥翻开书,仔细研读。虽然所剩不多,肖遥仍是读的津津有味。要说这言墨居士,确实是个奇人。书中除了药方,还有天文星象,甚至织造技艺。
最后,写的便是与《魔经》有关的东西。言墨居士对《魔经》可说是憎恶至极。按他的话说,《魔经》现世,便再难太平。肖遥再往后翻,中间大概缺了十几页,想必是详述了运用《魔经》能给人造成何种伤害。其中夹杂了出现在宇文靖身上的症状,之后,便是说鬼使阴兵,能致人癫狂。
肖遥抿抿唇,没想到鬼使阴兵这么歹毒的秘术,就只是能让人癫狂而已,这也不算是什么可怕的后果。《解惑集》的可信性,因此而一下在肖遥心里大打折扣。她看完了把书递给李大夫,“这世间奇闻异事多不胜数,
只怕也不能尽信。”
李大夫也不强辩,而是呵呵一笑,不多言语。
几人闲聊几句,肖遥便告辞出来。
这会儿已近黄昏,秋风乍起,微微有几丝凉意。肖遥长长吐了口气,心中烦闷却是丝毫不减。
白师爷关切问道,“大人,可还是为宇文靖一案忧心?”
肖遥点头,“宇文靖闻名天下,他在武昌县遇刺身亡一事很快就会传扬开来,到时,只怕皇上也会过问。可咱们,却连这件案子的脉门都还没摸到,我怎么能不担心呢?”
“大人也无需太多忧虑。毕竟永安还有侯爷替您扛着呐!”
“他?”肖遥忍不住轻蔑一笑,冷丁想起生辰时,华毋庸送的那对龙凤玉佩,心里更堵得慌了。
俩人正说着,迎面一架青篷马车疾驰而来。白师爷赶忙拽住肖遥的胳膊,把她拖向路边。那架马车几乎和肖遥擦身而过,险之又险。
就这一拉一拽的功夫,马车车帘随风掀起,肖遥望进车厢内,里头坐着的是个中年妇人,相貌平平,却有着目空一切的睥睨之态。
她是……
“凌羽?”肖遥脱口而出,没错,肯定是她。
白师爷冲着马车后头大喊,“你们不要命啦?冲撞县令,你们该当何罪?”
那架马车跑的飞快,哪还能听见白师爷的喊声。
肖遥扑扑袍子上的灰土,“算了,白师爷,别喊了。待会儿,去楚刺轩找,一找一个准儿!”
白师爷还没回神,“啊?大人你说什么?”
“车里的是凌羽!她肯定是去楚刺轩哪!”
“凌羽?”白师爷皱眉,“哎呀,这下可坏了,凌羽来了,那端木橘准保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