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原来那天的阳光(1 / 1)
九月初,位于西南地区的江州市依旧热得人发慌,室外温度有三十几,空气闷闷的,太阳直直的射下来,透过路两旁的大树,在马路上形成一系列光斑。
叶然刚一打开车门,迎面便扑过来一团热气,热情的出租车司机迅速的从后备箱里把她的行李拿出来递给她。
“谢谢师傅。”她说着接过了行李箱。
叶然终究还是来到了江州市,选择了江州大学,进入了建筑系。
江州大学作为建筑老八校,和建筑工程有关的专业在全国排名都很靠前,特别是建筑系,一直都是顶尖的存在,虽然江州不是一线城市,叶然上这个专业,还是不亏的。
当年叶然的爸爸妈妈就是江州大学,叶石当年一心想考建筑系,最后差了三分,进入了土木学院,而刘初芸是经济系的。可以说叶然选择江州大学建筑系和父母从小对她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如今多年的目标达成了,她来到了她想来的学校,为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几辆校车陆陆续续的从她身边经过,藏在心里两个月的失落突然翻涌而来。
一切已成定局。真的就如徐静说的那样,杨一恒只是她生命中一个过客吗?若真的是一个过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客,感谢在最青春的年华里遇到了你,杨一恒。
叶然拉着箱子走向前方的十字路口,拉杆箱的轮子和地面摩擦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校园里到处是这种声音,今天是江州大学新生报道的最后一天了,刚刚几辆校车就停在了十字路口,从火车站接来的新生陆陆续续下车,路两旁是举着写有各自学院名的牌子的学长学姐,大部分是学长。
已近中午,站在十字路口迎新的老生们尽管累得不行,看见从校车下来的新生还是卯足着劲喊学院名字。
“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在这边,工商管理学院”
“建管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土木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占据十字路口左下方大树下的绝佳迎新位置的是计算机学院,清一色是男生。
“哎,军哥,怎么不喊了,咱们气势不能输给别的学院!”
被叫做军哥的男生蹲在地上挥了挥手,“不喊了,不喊了,一上午也没见几个学妹,咱们学院的女生一如既往的少啊。”
“唉唉,王学军,快看,那边有个拖着行李箱的学妹,一个人!特别漂亮,你快上去帮人家拿下行李。”
个头一米八长得还不懒的山东小伙王学军一如既往的敢说不敢做,“若不是咱们学院的,我要是迎上去不太好吧?她并不是向咱们方向来的。”
身边的人都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军哥,是哪个学院的并不重要好吗!重要的是你要是再不过去你就没机会了。”
话刚音落,众人就看到一个高个子男生从后面走到不远处的学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大家还来不及数落王学军,王学军已经一把从地上弹起,“我去,那不是前天的那个老乡学弟吗,叫什么来着?”
“杨一恒。”有人说。
肩膀被轻拍了一下,叶然转身,想看看是什么人。
杨一恒早就扬起了准备已久的笑容。
“同学,需要帮忙吗?”
“杨,杨一恒!”叶然睁大了眼睛,一脸惊讶的叫了杨一恒名字,声音里除了不敢置信似乎还有些压抑着的欣喜。
在之前的叶然看来,一高考完就失去联系的杨一恒和她同大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杨一恒甚至不知道她报了哪所大学,江州大学除了建筑系其他专业并不是顶尖的,凭杨一恒成绩,他又是北京人,怎么可能报考江州大学,之后北京之行也证实了她的猜测,那次拜访李阿姨,李阿姨也说了杨一恒考得很不错,报了北京的那所全国排名第一的燕京大学计算机系,所以,杨一恒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是我,”杨一恒答应一声,看着面前满脸惊讶的女孩,忍住了抱住她的冲动,笑着伸出手拿过她的箱子,“我帮你拿行李。”
走到十字路口,然后向右转,前方大概三十米的地方挂着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欢迎五湖四海的同学来到江州大学。再前面是各个学院迎新棚,新生要在各自的学院迎新棚办理入学手续。
马路上人很多,刚刚下了几车拖着行李的新生和陪同的家长,再加上拎着袋子忙着办理报道手续的新生使这条道路显得热闹至极。
两人并肩走着,穿梭在略显拥挤的人群里,叶然在短短几分钟内从失落遗憾变成欣喜,此刻嘴角微微上扬,歪着头问旁边的杨一恒:“你真的来江州大学了?”这简直不可思议,叶然有点难以相信。
“嗯,不相信?要不要我把录取通知书给你看?我计算机系的。”杨一恒看着侧头看着他的女孩,颇为得意自己这个惊喜,瞒着父母改志愿虽然费了不少周折,录取结果出来还毫无意外的被长辈被骂了一通,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
“八月份我到北京去了你家,阿姨说你报的北京的学校呀。”叶然说出自己的疑惑。
“我,”杨一恒转头解释,刚好对着叶然的探究的眼睛,那个第一志愿没考上的借口生生被吞进了肚子里,说好不再欺骗她的,“咳咳,我偷偷把志愿改了。”
“偷偷把志愿改了?”叶然没想到杨一恒是瞒着家里人偷偷改的志愿,紧张的一把抓住他的手问,“那,那你爸妈知道后……”
“知道了就知道了,他们就说了我几句,最后结果也不能改,就由着我了,江州大学也很不错啊,这里风景好,人好,各种好,不亏,不亏。”
叶然还有很多问题想问,两人已经走到了建筑学院的迎新棚前,里面坐着的几个学姐看见他们,眼睛都亮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