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三回 员外病逝帝赐风光无限(1 / 1)
却说老员外,自七十高龄喜得贵子至今,已过去整十七年。这十七年里,是好事连连,喜事连连。
员外一家由平民百姓,父子三人同日一举成为朝廷命官。继而大儿子蒋再发仅八年之中,连升数级,成为三品大员,封疆大吏。小儿蒋再荣已是皇帝身边的宠臣,也是官至三品,位极人臣。这由人间一跃升天的变迁,恐怕也是历史罕见罢。
这一梦幻般的变化,此前怕是谁也不曾想到。是日员外在丫环们陪伴下在花园里踱步,正回忆这美好时光,顿时心旷神怡、而情不能自禁。
老爷忽又想起秦卓二妾正值华年、因忧怨成疾,竟然拒进药膳、绝食而亡。她们相继悲壮离世、这也给老员外留下了不小的心灵创伤,员外也归咎于是己之罪过,想到这里不觉又悲从心来。这一喜一忧忽觉心如潮涌,顿时眼前一黑,便大叫一声:“不好!”倒在了地上。
身边下人忙将老爷扶起。此时只见员外口吐白沫,不能言语。众人忙将员外抬进寝室,一面紧急禀报老夫人及大奶奶。一面快马进城请来郎中,经几番诊治,竟毫无效应。
老夫人见此情景忙又吩咐:“ 速派快马去省府告知我儿再发,叫他在省城请一高明医师,一并火速赶回。”
且说巡抚大人蒋再发得知爹爹偶患重病、便预感不祥,忙将府上公务草草安排。一面派人延医。一面草书一封,遣五百里加急速递京城小弟再荣。自己与一干人等又连夜启程赶往家中。
再发回到家里,急忙来到爹爹床前,只见爹爹已不省人事! 经名医多番诊疗后仍不见好转。
巡抚大人即向医师讯问:“我爹所患何疾?”
医师回禀:“员外所患名为‘中风症’,多见于高寿老人。是因过分忧虑,或喜悦激动所致。”
巡抚大人又问:“还可治愈否?”
先生犹豫之后回禀大人:“老爷此疾十有八九难于治愈,若要病情好转,一是要坚持治疗,二则那就要看老爷的造化了。”
且说大学士蒋再荣收到哥哥亲笔家书,知悉老父病入膏肓,顿时泪如雨下。忙去见了万岁,将湖北巡抚蒋再发的书信呈与御览。
道光帝览毕劝慰曰:“蒋爱卿节哀!员外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恙。朕准你明日启程回家,如员外病情好转,你在家伺俸两月便来。如汝父无治、朕准你在家守孝三年。”
蒋再荣顿首领命、拜谢天恩! 便连夜收拾行装,次日一早上路启程、星夜赶往湖北老家。
员外自偶患重症以来,弥留人世已有月余。无奈小儿路途遥远、日夜兼程也难赶到。小再荣最终未能赶来与父相见,老员外只得带憾长逝!享年八十八岁。
待到小儿再荣赶回,得知父亲与世长辞,当即倒地恸哭:儿子不孝!只恨路途遥远,阻碍我父子最后一面,真叫儿永留遗憾呢!实是悲痛不已。俄顷,众人劝慰、小再荣方才哀止。
再荣抹泪与哥讲道:“临行前皇上与我口谕!如父病情好转,叫我两月后赴任。如父病无治!恩准我守孝三年。如今老父已经长逝,看来还得上书一札,奏达天听。”
哥哥再发听了觉得也是,便说:“老父已经病逝、应该奏明圣上。”
于是由大学士草就一章:微臣蒋再荣顿首拜上,自陛下恩准之日、臣即上路赶往家中,两千里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仅七日赶回。不料老父已然长逝! 不孝之子终未能与父眸面,顿时肝肠寸裂,抢地呼天、悲痛欲绝。陛下准臣守孝三年,这漫漫三年臣不能事君、实于心难安。鉴于圣上对老父之关爱、特奏明吾皇。
不孝之子蒋再荣搁笔跪呈!谢圣上隆恩。顺祝我皇万寿无疆! 奏折草就,便派快骑日夜兼程、速呈御览。
道光帝览毕,深感震惊!这蒋大善人真的与世长辞了,帝意不禁也觉动容。遂一面下旨:诏令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大礼寺、文渊阁、翰林院、国子监、督察院等,火速派员前往吊唁!一面亲自为员外题写御制吊唁匾额一块。
又命拟旨:擢‘户部员外’蒋可发,追嘉‘户部员外郎,’按四品规制葬礼下葬,钦此!
钦点吏部尚书索培为钦差大臣!各部、各院、各司及宫中内务府官员会集。一行近二百人、前往湖北公安县蒋家庄园。
御书吊唁金匾由宫人抬着,上写:‘蒋善人永垂不朽’走在最前开道!还有各部、各司凭吊挽联、旗幡紧随。浩荡车驾、官舆一行延绵二里许。日夜兼程走了半月,好不容易抵达蒋府。
早有皇门官速宣:“着湖北巡抚蒋再发,文华殿大学士蒋再荣接旨!”钦差大臣索培先向再发、再荣捧上御赐吊唁金匾。也是皇封‘蒋善人’谥号。再发兄弟接过金匾后,立刻命人将匾额高挂在大厅中央正上方、供蒋家世代景仰。
钦差又展开圣旨宣读:“擢户部员外蒋可发升格为‘户部员外郎’ 追四品 ,按四品规制葬礼下葬,钦此!”再发哥俩领旨谢恩。
一时,全国各省巡抚亲往或派员前往吊唁,湖北首府各衙、各州知府、各县县令都亲往蒋府吊唁!此时,七品以上官员如蚁群云集。把个蒋府及公安县城直挤的水泄不通。城里大小客栈,乃至小巷旅店,都住满了朝廷命官。
老员外也曾坎坷多磨、但他胸襟坦荡、笑对人生,终于苦尽甘来成了当朝富豪。他发富后不忘天下苦难百姓、慷慨倾家向国家捐赠赈救灾民,他的善举也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员外生平勤劳善良、秉性豪爽、光明磊落。到了晚年、也迎来了他人生巅峰……蒋家一门无限荣耀,员外生前磊落光荣、死后也无限风光呢!
员外功德,生后还将续及封妻荫子,此事稍后再表,这大概就是善有善报的哲理罢。
有诗赞曰:自幼蒋公勤谋生,几择行业生意兴。
地灵买舍得宝藏,人杰建庄耸楼鸿。
救民水火扬美德,辅赈社稷建奇功。
皇封一门官三命,一举扬名天下颂。
越二年,老夫人杨氏也是一病不起。经多方医治无效;不久,便追随员外而去。享年:恰与员外相同……八十八岁。
说起这老夫人,这里也不得不表:她可是而今蒋府腾达的一大功臣!少时出嫁蒋家,与夫打拼谋生。尔后偶得富贵、蒋家从此昌盛。杨氏一直都是员外的贤内助、好伴侣好管家。
她因未曾生养,也曾多次劝说员外讨纳小妾,自己宁受冷落寂寞。杨氏勤劳智慧、心地慈善。一生为蒋家无私奉献、鞠躬尽瘁。
却说老员外早在小儿再荣刚明事理,就将老夫人……蒋再荣的大妈杨氏;是位慈悲、贤良的女人讲给他听了。因她没有生养、常极力劝我讨纳小妾、我才娶了你娘,这才有了你。她是你的一位贤德仁厚的大妈,我死后你待她要视如亲娘,要好好地孝敬她。
小再荣听了便铭记于心!从那时起就对老人分外亲近、关怀倍致,老父去世在守孝期间;再荣对大妈几乎是每日定省、从不间断。
哪知守孝仅过去两年,老夫人既蒋再荣的大妈便一病不起、也是不省人世。小再荣心急如焚!一面遍延名医救治,一面修书速派人前往省城巡抚衙门告知哥哥再发。
巡府蒋再发收到家书忙展开一阅:这才得知是老母病危,小弟再荣也敦促他快速赶回,否则;恐难见面! 再发预感老母病情不妙, 顿时潸然泪下。忙将府上公务作了料理,屏退仪仗,自己只带上贴身侍卫十名、书吏、呼差等一行骑马连夜启程赶往公安老家。
再发一行到得家门,只见他滚鞍下马跑步来到老娘榻前,见娘不省人世,已知娘病入膏肓。顿时跪下恸天号淘:娘亲呀!儿子不孝回来晚了,没有伺俸我娘一天……真叫儿心如针灸呢,实是悲痛不已。
儿子的叫娘之声,老夫人在冥冥之中似呼有知,眼角处流出一滴晶莹的泪珠。此时;面容安祥,撒手而去。
全府上下二百余人,黑鸭鸭跪倒一片;众人号天、气氛肃穆,蒋府庄园哀鸿荡漾、响彻长空!良久,几位老家人来到再发、再荣身边,众人相劝;哥两方才哀止。
再发与小弟讲:母亲已逝,作为儿子没有敬到孝心,只能遗憾终身了。但为老母发丧;少则也需时一月,得向皇上告假才是呀!再荣听了认为也应如此。
于是由巡抚提笔草就一章:“启禀圣上!家母既蒋家老夫人于今晚不幸病逝!享年与父相同八十八岁。母亲病重期间;作为儿子没有伺俸老母一日实为不孝,心灵深感愧疚、也是儿子的终身遗憾。臣为老母发丧约需时一月、故特向我皇告假,望圣上恩准为盼。顺祝我皇万寿无疆!不孝之臣蒋再发拜上。”派五百里加急日夜兼程、速呈御览。
道光帝览毕、仿佛不甚明了……?次日早朝即向大臣们询问: “这蒋再发母亲,她与蒋再荣是何关系?又称蒋家老夫人……她是何许人?”
有臣子回禀:“这老夫人就是大善人蒋可发的原配。她一生没有生养、常心存愧疚。故多次劝说员外纳妾,起初员外不允,直到员外六十三岁时、这位夫人才帮助员外将小妾娶进蒋府,后才有了大学士蒋再荣。员外一共纳妾三房,都是这位夫人为他打点。什么迎娶聘礼、洞房布置全都是由她为员外操办。据说这位老夫人;对这三房小妾还经常细心□□,所以她们间一直都能和睦相处,员外生前对这位夫人是感恩无限呢。”
万岁听了这才明白,也感慨不已,少顷叹曰:“好一位贤德仁怀的女性,是她促成了蒋员外一段佳话,美德可嘉!后世将传为美谈。”
帝又问:“那当年蒋家对朝廷的无私捐赠、这位老夫人也功不可没呀?”
皇上话音刚落,即有时任卿差的周灿出班回禀:“皇上圣明,这蒋家发迹、本是她与员外亲手打拼的。老臣记得当时将牛马人熔铸成锭装箱时、员外忙请出老夫人相告说:今年天下又发大灾、国家有难,我已将这金人牛马全部捐给了国家赈灾。”
户部尚书周灿又道:“不料这位老夫人听了连声叫好!忙说:这些财宝、这才用上了正道,也才用到了济难之时、正是它该去的去处,放在家里好看又有何用呀!”
皇上听完深受感动! 即令拟旨:追嘉蒋夫人杨氏五品‘诰命夫人’,赐凤冠锦袍,按五品规制葬礼下葬。钦此!
遂点内务府副总管王聪为钦差,携旨代朕前往公安县蒋府吊唁。又命总理府也要派员,率领有司一同前往蒋府吊唁!
一时中原各省巡抚亲往或派员前往,湖北首府各司、各州知府、各县县令云集蒋府。老夫人是生前慈悲仁怀,死后也风光无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