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十六回 地方官造访与员外套近(1 / 1)
且说员外父子在两年之内,先后向国家捐赠白银三亿二千万两,如此壮举也许是前所未有吧。这一巨额捐献,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灾民来说;是多么及时,多么需要。从而,又拯救了多少生灵,这也就不用细表了。
然而,员外连续两轮壮举之后,府上银库早已是空空如也。于是,与再发及老夫人商量决定:将两万顷土地卖出一半。也就是每县卖出二十万亩,一共卖出一百万亩。
到了此时,员外才忽然想起老夫人在当年发现了这笔宝藏后、她说过的话:“这是天意,是让我们将它保护起来,管理好。等到一定的时刻来临、它就会排上大用场了。”
现在;这不正验证了她的预言吗!她怎么会有如此预见,难道她象圣人一样有”先见之明”吗?员外从心底又对老夫人预料感到佩服……。
其实老夫人也是常人,她只是凭人的良知推论罢了。这偌大一笔财宝突然涌现,那是要吓死人的!好在他们镇定自如,换言之;命大志大。
杨氏想:这哪是叫我一己之富?大清普天哪家富人能拥有如此财富呀?等将来天下大灾出现、好向国家捐献出去、让它救济苦难,所以就有了夫人先前的”预言”。这说明杨氏智慧、思考深远,也早就在心里作好了随时向国家倾囊捐出的思想准备。
再说员外卖田,在全国连续数年大灾之际,荆州一府岂能独善?小灾和减收也是自然存在。在这样的形势下员外卖田岂不是低价贱卖?员外当然晓得,也就亩田只定价四十两。
消息传出!各地中小富人却奔走相告:他们议论员外只定亩价四十两、这岂不让他亏大了。他们也知道在国难当头,员外慷慨捐出巨资!现在员外有了难处,无奈将良田低价贱卖。在这关建之际我们也要帮他一把。员外开价太低,我们不能让他过于吃亏,他们商量后出价为五十两一亩,于是不几日便抢购一空。
看官哪里知道:原来这些买家却大半都是员外的佃户。多年来也受了员外不少恩惠……也就渐渐的富了起来。加之上年员外又出巨资修缮了农田水利设施,田地的收成也有了保障。这充分说明人人心中有杆秤,人心原本有良知呢!
员外向国家无私捐赠,这一大爱大善之举;全国闻名、令朝野震惊!荆州知府及各县县令当然比别人更知晓内情。最近,蒋员外又将良田卖出一半,这又是为何?难道他还要继续捐出,还是府上急需用度,知府许大人及县令们不解?
但有一点他们心中是有数的,那就是;朝廷对蒋员外不久将定有封赏!没准万岁一高兴,赏他一个大官也未可知?
然而,他们又回顾到:因员外人物轩昂、慷慨仗义,这十多年来我们向他也索取的不少,大家都从他身上捞到了不少好处。
官员们想到这些.....心里都有点愧疚之感,甚至忐忑不安!因为他们深有体会:在国家灾难面前,官员们只是摇旗呐喊!没有伤害到自己一根毫毛,有人甚至还趁机发国难之财。
这次由知府许守信大人,率领各县县令前往蒋府探视、问候员外,看他又有何打算?与他套套近乎,摸摸他心中的底细,这对我等将来也有益处。
于是都带了心腹随从,携了些许礼品来到蒋家庄园。员外闻报;便即走出大厅来到广场迎接。他们见到员外;也便分别首先下轿向员外施礼问安! 此时的县令们都显得格外谦恭。
也说了不少赞美之词:“员外连续两次大善大义之举,上为皇上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其无私捐赠力度之大、数量之巨真是骇人听闻,也轰动了朝野,震憾了全国。这是史无前例的典范!是员外的荣耀,也是地方的荣耀,我等的荣幸也!”
员外听了他们这般赞誉后忙说:“不敢,不敢!府台大人、县太爷们过奖了!这一切都是我很愿做的、也是应该做的。”
大人们想呀:“我蒋可发,包括再发都出生于穷苦家庭。自幼勤奋谋生,曾遭受了不少磨难和坎坷。后来虽然偶得富贵,可这富贵是来得突然、来得骇人听闻是始料不及的。有了富贵可也不能忘掉;我们原本就是穷苦出身、这个根本呀!”
员外又说“最近老夫又将土地卖出一半,只获得五千万两,一但朝廷需要,我还要捐出。直到田地捐完,哪怕是卖掉庄园!我也毫不吝惜。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身陷苦难中的百姓做点善事,对社稷做一点回报都是我愿意做的。
再说,我这偌大一笔资产不用于国家困难,天下百姓疾苦,又用往何处去?我能有机会为国家、为人民尽此绵薄之力,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我从心底感到欣慰呢!“
官员们听了员外的这番豪言壮语!并有远大抱负的恳谈、感慨后,人人都觉得无地自容。他们也在反思:当天下大灾来临之时满朝文武、地方官吏有谁想到国家、想到受苦受难的百姓!愿意拿出一两文银来捐给国家赈救灾民,没有!全国上千万官员一个也没有。
反之只会借机敛财中饱私囊!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可不是民谣而是共所周知的现实。知府尚且如此,巡抚乃至满朝文武大员又当如何?这可就不言而喻了。沉思良久,官员们才慢慢回过神来。
知府许大人听完蒋员外这番慷慨激昂的谈话后,便岔开话题说:“这次前来拜访员外,纯属我等与员外的私下交情、并非公务。见员外胸怀国家,放眼天下,实令我等自愧不如也。”
谈话间,员外的家宴已经备好,便请各位贵宾入席。
席间,员外提壶与大人们酌酒。便说:蒙各位大人在百忙中枉顾寒舍、实令老朽感激!说完,举起酒盅请大人们满饮此杯。
此时,府台大人便问:“敢问员外今年高寿呀?”
员外回道:“老朽今年已有七十八岁了。”
许大人听了愕然之后忙说:“员外康寿呀!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身体还有如此健朗,实乃员外之福也。”
许大人又问:“怎么不见大少爷和小少爷呀!”
员外回禀:“再发一早有事出门去了不知现在……?”员外转而对管家说:“你去看看。”不一会,只见再发领着弟弟再荣走来。再发见有知府大人及各县县令们都来到府上。便慌忙上前施礼!县令们也忙下席答礼。
再发忙说:“不知大人们驾到,小的有事一早出门,刚才听家人禀报方才得知,有失礼仪多有得罪了,望大人们见谅。”
知府许大人又说:“我等也是随便走走,又没事先通报,大少爷何罪之有呀!大少爷近来可好?”再发忙回:“好,好,府台大人好,各位县太爷好!”
此时小少爷蒋再荣见这些人一个也不认识,便拉着爹爹要往外走!知府许大人见了便问:“这是小少爷吧?”
员外忙回:“正是犬子。”众人见了都说:“小少爷酷似员外,自小就长得英俊可爱,将来长大成人后、定是国家的有用人才。”
府台大人问:“小少爷今年贵庚几何呀?”
小再荣朗声回答:“我今年已满八岁了。”
府台听了惊讶道:“不错,不错!如此年幼;在这种场所居然不畏不惧,将来必成大器!”
众县令附和:“小少爷听到“贵庚”就忙答八岁,小小年纪就能懂得词语的内函;不错不错。许大人也慧眼识‘天才’呀!” 说完;众人哄堂大笑。
说着话,大家都酒饭已足,员外命下人奉上香茗、果品。
此时,只见府台许大人对员外讲:“今天我等贸然造访,已是叨扰员外了。近期如果员外有空、不妨去我府上走一遭,我也敬敬绵薄之意。”
各县县令也都要请员外到他们县衙走走。员外均以年迈不便一概谢绝!
府台大人又讲:“另外,我等还有公务商讨安排,就到公安县衙去办。就此与员外、少爷告辞。”员外命送上馈赠,府台等坚持不受!各自上轿与员外、少爷拱手作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