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商业活动 开始(1 / 1)
若水这几日与两位哥哥天天往山上跑,想方设法多摘些木耳。每天都是太阳要下山了才回家,回到家吃了饭就睡。
这天三兄妹回到家,看到两个老人坐到堂屋里,若水记得这是自己的爷奶,两个很慈祥的老人,没有因为若水是女孩子而对她有所轻视。三兄妹进去恭敬的喊了声“爷爷奶奶好!”
“你们回来了,这几天都没见到你们的影,都跑去哪儿啦。”奶奶亲切的问。
“我们去山上了。”若山答道。
“山上危险,深山可千万不要进,虽然这个时候没有蛇了,但也要注意别的毒虫。”老人也没有问去山上干嘛了,只是叮嘱他们要小心。没来由的,若水对他们就好感起来。若水仔细的打量着两位老人,脑海里自然的浮现出曾经在画展上看到的一副油画。一个干瘦的老人,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布满整张脸,端着一个破了个口的碗,咧着一张缺了几颗牙齿的嘴,微笑着望着远方。这副油画打动了很多的人,若水也是其中一个。而现在,看到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这对饱经风霜的老人,跟那个油画中的人物相近的面容,相似的神情。若水不由得眼眶一热,若水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挣到钱,好让这些悲苦的亲人过上舒适的日子。
“爷爷奶奶,你们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我们这几天忙,所以就没有来看你们。”
“爷奶,你们年纪大了,别太累着自己了。”若水关心的对他们说。
“不累,天天都是这样做,得要吃饭啊,怎么可以不忙。”秋大娘说道;“你们爹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什么钱都没有,什么忙也帮不上,我心痛啊!”秋大娘一脸自责的神情。
“娘,这怎么能怪你们呢,都是儿子没本事,还害你们操心。”秋老大听到自己娘自责的声音,忙出声劝说。
“是啊,娘,哪能怪你呢,你们帮我们做得也太多了,我都记得的。若山,若石,若水,你们长大了一定要记得孝敬爷爷和奶奶。”
“知道的,我们将来一定会孝敬爷爷奶奶。”三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爷,奶,我长大后,一定给你们修宽敞的房子给你们住,每天吃好吃的。”若石一本正经的说道。
“真是好孩子,奶奶没白疼你。我不要你们怎么孝敬我,只要你们过得好就好。”老人抹着眼睛说。
两个老人再说了会话,就回去了。“你爷爷奶奶是来送田地里收回来的红薯的。”秋大婶说道。原来这些日子都是两位老人在帮他们家做地里的活。
“若水,我想送些核桃给你爷爷和奶奶吃?”秋大婶吃过核桃也觉得核桃很营养,所以想送些给老人吃。“之前你说不能让别人,哪怕是爷奶也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个核桃是从哪得来的,我怕你爷奶问,就没拿出来。”
“没事,我这就给爷奶送些过去,他们不会问的,问起的话就跟他们说暂时不要告诉别人。我想他们不会说的。”
“我就怕你小姑会说。”现在爷奶跟小姑住在一起,小姑肯定会说给二婶三婶,到时很多人就知道了,在山还没买下来之前还是低调点,越少人知道越好。
“娘,可以将它们炒熟后磨成粉。”若水想起五谷道场做的那些养生的熟食。可以将它们炒熟,然后磨成粉,加点糖,冲水就可以食用了。对老人来说是最好的营养食品。
“是啊,这个办法好。你爷奶上了年纪,牙口不好,吃糊糊最好。”秋大婶惊喜的说道。“若水,你真是聪明,明天我就给你爷奶做。”
这几天,若水跟哥哥三人摘了不少的木耳,眼见着附近的山上都找遍了。这几天三人挖的陷阱里一个小动物也没有逮到。虽然有些小小的失望,想想也就没那么难过了,打猎哪是那么容易的,要不都去当猎人去了。不过木耳到是摘得多,摘了有十几二十来筐了,晒干的也有十来斤了,保守估计全晒干后能有个百来斤,如果能卖到现代差不多的价钱,可是一大笔钱。
家里已经有十来斤干的了,若水也想休息一下,说真的,若水这几天也真是累坏了,天天山上山下的跑。好在若水前世是经常运动的,还练过跆拳道,算是能吃苦的,这一世的若水身体虽然干瘦,但是因为经常做农活,也常往山上跑,也是做得了重活的,饶是这样,也是累得够呛。毕竟只有七岁。若山若石大一点,可是每次采的东西基本上是他俩背下山,那是更加累的。可是三人没叫一声苦。
三人准备明天去镇上,所以现在就将木耳装了袋,干木耳一个袋,湿木耳也一个袋。都是用布袋装好的。秋大婶拿出绣好的荷包,数了数,也有二十来个,一个荷包是十个铜板,卖了这些就得买些盐和厨房调料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三人就被秋大婶叫醒,村子里有一辆牛车,是村里王大爷家的,王大爷大儿子在边境服役,听说现在是百户长。现在边境也安全,没有仗要打。所以王大爷家在村子里是家里条件最好的。家里有十亩田,王大爷都租给别人种,自己就每天架着牛车送村里的人去镇上,一个人两个铜板,就是两文钱。
如果不坐牛车,走路去的话要翻过一座山,走上半个时辰。若山为了省钱,准备只让若水一个人坐车,顺便将木耳运到城里,他和弟弟若石则准备走路去。走山路对于这些山里的孩子就不算个事。家里已经没有钱了,木耳还不知能不能卖到钱,娘绣的荷包要换盐,能省几个是几个。
秋大婶一大早就给他们做好了早饭,又烙了饼,是准备中午吃的。三人吃完早饭,用布包上饼,若山若石一个背一袋木耳到村里的土地庙等牛车过来。
若水要哥哥也一起坐车,可若山若石硬是不肯,没办法,只有让他们先走,自己在这里等牛车。出门的时候,秋大婶给了若水三文钱,刚好够她和货物坐车的钱。没一会儿,牛车来了。若水先跟王大爷打了声招呼。“王大爷好!”
“是秋老大家的若水丫头,你要去镇上卖东西。”王大爷看到若水脚边的口袋。“你一个去,你家大人放心吗?”
“哥哥和我一起去,可是我家没有那么多给车费,他们两个走路去了。”若水照实说。
“那可得要走好一会儿呢。”王大爷稳定好牛车,跳下牛车,将若水的口袋提到车上。“丫头,你爹好些了没。”
“还是老样子。”
“真是造孽,秋老大多好的一个人,没想到会成这个样子。”王大爷感慨到。“丫头,还得等一会,你先坐好。”
“好的。”若水爬上车,坐到自己的两袋货旁边。
“丫头,你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王大爷问答。
“没什么,就是从山上采的一些野菜晒干了去卖。”若水据实回答,但也没回答得很细。
若水这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不一会,就陆际续续的来了几个人。有村长家的大儿媳妇江氏,有村东头的王婆婆,还有村里小卖部的张婶。大家相互打了招呼,各自在车上找了个位置坐,再等了一下,没有人再来,王大爷挥着鞭子驱动牛车动了起来。
若水这是第一次坐牛车,当然,在若水前世的那个年代也没牛车可坐。真是慢啊!还很晃,晃得头晕,然后大家就唠起了家常。车上有若水这样一个小姑娘,大家也不好说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所以话题就围着她转。
先说话的是王婆婆,“若水,你爹的伤好些了吗?会好吗?以后还能不能走路?”
“还没去请大夫,现在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若水是不想说话的,可是人家是长辈,问你话又怎么可以不理,那是会被人说的。所以强打精神陪着说话。
“若水,听说你家分家了。”
“嗯,这是大人的事,我不是很清楚。”若水敷衍道。怕他们说出什么难听的出来,到时传来传去传到两位婶婶的耳朵里,引起什么麻烦。
“你那两个叔叔可真是没良心,想当年,他们的老婆都是你爹娘帮着娶的。哥哥一变成这个样子,马上就分家。”
“还不是他们的两个媳妇,死活要分家,闹得家不宁,不分就回娘家。”
“以后秋老大一家可怎么过哟。当家的动不了,三个孩子都没长大,全靠秀娘一个人。”——
大家都在闲聊,说的全是若水家的事,若水可真是不想听,可是不听不行啊,还得在一边嗯嗯的答,只想着快点到镇上。
牛车慢悠悠慢悠悠的晃到了镇上,若山若石已经在路口等着了。他们一路小跑,也不比牛车慢。若水下了车,将文钱交给张大爷。张大爷不肯要,说道:“算了,没几个钱,你家不容易,这几个铜板就先攒着给你爹请大夫吧。你们先去忙吧,下午太阳挂在那树上的时候我在这里等你们,你们也不要走回去的,挺远的,小身体别太累着了。”
“张大爷,这个车费是我该给您的,您别客气,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以后我会报答您的。”一番话说得若水感动不已,不过若水不想欠别人的。若水硬塞下三文钱,然后跟着两个哥哥进了城门。
秋水镇建在秋水河边上,因这里有一个朝庭的航运站,所以人来人往的我挺多的,繁华程度也不下于秋水县。镇上商铺林立,鲜衣怒马,车来车往。若水站在路中间,一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