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民国大文豪 > 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

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快穿]他不是人 王妃还俗王爷请接驾 网游之副职至高 回到蛮荒 带着空间横行 法神之怒 超级娱乐王朝 帝后为凰 蜜爱主修课 再生

美国学校的假期和中国不同。∈↗,

他们的寒假一般是从圣诞节的前两周开始,到一月初结束,假期为三周到五周不等,每个学校不太一样,但都大同小异。

新年过去,新的学期开始,学生们返回了校园。

看起来这是一个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的校园生活,但不少学生还是发现了异常。

他们看到有的学生穿着风衣,带着帽子,谁都不理睬,一脸的无所谓,就那样进了教室,也不认真听课,完全是一副坏学生的模样。

这种状况在纽约的中学较为常见,其他地区也有。

就算是大学里同样有类似的情形,只是没有人统计,也没有人关注到这种模仿秀。

很快,其他学生就知道他们是在模仿一本中的主角,这个主角也是中学生,可非常的有性格,非常的不同寻常。

于是,那些学生就去找一本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一看就沉迷了进去。

这完全就是写给他们的。

的主角霍尔顿和他们一样,在学校里遭遇到各种问题,被同学排挤,被老师批评教育,面对成人的世界,茫然无措。

这群青少年们幻想着长大,又惧怕长大。

他们想和霍尔顿一样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闯荡,随着霍尔顿一起经历这段青春期的冒险,霍尔顿在纽约的两天两夜,让他们感同身受。

最终,霍尔顿回到家中,结束了这段短暂的离家出走的生活。

看书的学生们也结束了冒险,不过他们心中有了一个偶像,那就是霍尔顿,他们要向霍尔顿那样生活,只是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

这或许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老师们发现,教室里穿风衣,戴帽子的学生越来越多。成为了一种潮流。

学生也敢于顶撞老师了,嘴里还带着脏话,完全不像是他们平时的样子。

这种异常现象引起了学校的注意,他们发现罪魁祸首是一本。而且不是他们一所学校,而是有很多学校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学生们在模仿,也就是说这本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怀着好奇,学校的老师把找来看了看,老师比学生们更明白。这本写出了青少年的迷茫和躁动,愤怒和焦虑。

它写出了青少年的心声。

出版社的感觉更诡异,原本不被刚出版的时候销量也不好,也就一万册的样子,别说畅销书,连普通书籍的销量都没有。

可两个月后,这本莫名其妙的火了,各地的书商都来催货。

出版社只好重印,五万册发出去。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没办法,继续加印吧。

他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者大多是青少年,也有大学生,已经在中学里形成了一股潮流。

这些学生在寒假里看到这本,然后就是模仿和传播,书籍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按照美国青少年的数量估算,这本的销量可能会破百万。

对于这种意外的情况,出版社自然喜出望外。这可都是美元,他们在报纸上加大了宣传力度,主攻学校的学生,称这是一本青少年不容错过的。

不用出版社宣传。一些记者和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这种反常。

当初,《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以《乱世佳人》作者新作的噱头进行营销的,不得不说,这种营销方式起到了反作用。

很多读者都以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和《乱世佳人》一样历史题材的通俗。

对这类题材没兴趣的读者自然不会购买,而有兴趣的读者买来一看发现是一本写青少年的,以为自己受骗了。就扔下了。

所以,两边不讨好,也没有传出好口碑,就连评论家都没有关注。

如今好口碑从学校里传了出销量直线上升,《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了一本现象级的,各种评论也新鲜出炉。

有评论家认为这本教坏了学生,主角满嘴脏话,生活没有目的,不应该让青少年接触这类颓废的。

也有评论家觉得这本展现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值得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重视。

最让他们惊讶的是,这本是一位中国人写的。

林子轩在美国文坛小有名气,他的《乱世佳人》可以说是通俗的杰作,如果他是美国人,或许已经获得了普利策奖。

这个奖项是在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

普利策奖分为两类,新闻类和创作类,新闻类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需在美国周报或日报上发表,创作类的获得者必须是美国公民。

即便美国文坛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争议,但他们必须承认,这是一本内涵深刻的,有着研究和评论的价值。

只是他们对一位中国人写出反映美国现实社会的不能释怀。

这时候,他们注意到了这本的翻译,是一位美国女作家,这让美国的评论家们松了一口气,他们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赛珍珠颇有印象。

这说明,这本是林子轩和赛珍珠共同创作的。

有了这个理由,美国文坛接受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可以放心的称赞这部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火爆,特别是在美国青少年中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引起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注意。

这家创立于19年的杂志正准备选取一位中国人作为封面人物。

杂志社的首选是政治人物,也就是他们认为在未来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按照杂志社从中国得到的消息,他们准备派出记者采访北洋军阀的实际统治者吴佩浮。

但看到林子轩的消息后,《时代周刊》杂志社临时做出了一个决定,让记者到上海采访林子轩,把林子轩当成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领袖人物。

而且,林子轩是在美国界极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相信美国读者更喜欢林子轩,这样能够增加杂志的销量。

当然,他们并没有放弃吴佩浮。

政界的领袖和文化界的领袖都进行介绍,这才是一个全面的中国。(未完待续。)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