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比赛(1 / 1)
早自习加第一节课外加下课时间,凑满了90分钟,一张联考试卷发了下来。不知道张老师是不是过分紧张,数学课还没上完就马上考试。单元测验直接改成联考模拟。除了最后一题要求不做,其他的都必须完成。
林晓完成得还算轻松,特别难的题目,就做了大题里的前两个小题。其他题目都尽自己所能地去完成。90分钟还算足够,在铃声响之前,林晓做完了第一遍的检查。
这一天的气氛都很紧张,数学完了是英语,虽然不是考试,但发下来的回家作业试卷就够让人头痛得了。但对于林晓而言却是极为轻松的,这三份试卷早在放学前就都做完了。
自习课,安静得就好像没人似的。林晓摊开纸,书写着自己的演讲稿,这已经在脑海中练习了不下好几遍。这写下来,真是如行云流水,倾泻而出,不带一点停顿的。
林晓舒畅地停下了笔,环视周围,每个人都焦急地书写着,今天的作业不少。
葛静转过头来,投来一个求救的信号。
林晓回了个询问的眼神。
葛静递来纸条,“英语作业很多,头很痛。”
林晓传给她回答,“放学留半个小时,我给你讲讲。”
葛静回头一脸的灿烂笑容。
这十二月寒意融融,班级学生一走,教室里的温度就降下来许多。天黑得更早了,林晓坐在葛静身旁,拿出自己的试卷,就着葛静的疑问一一解答。不知不觉半个小时一晃而过,葛静觉得还不够,于是两人就商定利用周末再进行补课。
出了校门,林晓自然没有忘记督促葛静单词必须要背。
一阵寒风吹来,林晓打了个哆嗦,缓慢骑行回家,而葛静则乘上了公交。
看着马路上的公交,林晓心里不禁盘算着是不是也该换乘公交了。
这一周过得很快,因为联考,老师都加大了复习内容,作业格外得多,但凡走进教室,不是在背书的就是在做作业。
素质教育课,林晓将自己抄好的经书交给宋楚彦。
“不错啊,那这一次就再抄一份吧。”宋楚彦接过说。
林晓用恳求地眼神看着宋楚彦,“能不能这次不抄啊,我可以利用这两节课准备演讲的内容吗?”
宋楚彦收回准备给林晓的纸和笔,“可以。然后……”
“怎么了?”林晓见宋楚彦有些犹豫。
“其实这些经书是我爷爷让抄的,他说你抄也一定费了不少时间。”
“哪有,我很乐在其中的。”
“这是抄写的费用。”宋楚彦从口袋中掏出了50元钱。
“干嘛?”林晓严肃起来,“这怎么能要呢?我抄是因为这课程,可不是为了钱。”
“当然,这只是帮忙的钱。”
林晓双手将宋楚彦的钱挡了回去,“你跟你爷爷说,什么时候抄写都可以,但不要给钱。多不好啊。”
“你不是……”宋楚彦没说下去,“好,你打工怎么样了?”
“结束了,先停一段时间,等放假了再去找找。” 林晓明白过来了,他想帮自己,但这样帮可不是林晓喜欢的方式,“我就在那个角落练习吧。”
“恩。”
两节课,林晓都在房间的一角压低了声音练习,宋楚彦则坐在另一个角落看着自己的书。
两人再没说过一句话。
也奇怪,刘颖茹好像失踪了似的,一个星期都没看到她的人影,林晓还想就借衣服的事谢谢她,可惜这样都没找到机会。
联考是定下来了,但为迎接新年、澳门回归的英语演讲比赛可就在眼前了。
周末的时间本就应用来加油冲刺,给葛静补习了英语,林晓便积极地投入进演讲中去。
又一个周一来临,学校门口彩旗纷飞,12月20日澳门回归。早就看过了移交仪式,但在当下的氛围中再看一次,林晓又一次被震撼了。
演讲比赛改期,换到了本周的周三,正好是素质教育课,不占用任何一节主课的时间,调课也不用考虑。参加比赛的学生只要向上课老师请假就可以。
主会场依然在学校的大会场,不过这一次座位数减少了很多。林晓到达会场的时候,参赛的选手已经来了大半。李允在一个角落里坐着,而闪亮的刘颖茹此时终于出现了,她站在人群中央,高兴地与周围的学生交谈着。
林晓想要走过去,但是围绕在她身边的实在太多,只能作罢再找机会。
“你怎么现在才来?”李允开口问。
“不是没迟到吗?你抽签了吗,第几个?”
“第15个,你呢?”
“第10个。好像参加的不多啊,我看名单有20个人。”
“恩。要是比赛英语写作估计能有100以上呢。”
“大伙还是惧怕说啊。”
李允笑了笑没回应。
林晓看向刘颖茹,她周围的人总算是少了些。
主持人已经在报幕了,第一个上台的是高二四班的沈铭。
林晓走到了刘颖茹身旁,“学姐。”
“嗨,宋楚彦的小徒弟。”
“你可别这么叫我。我是来感谢你的,上次你帮忙借的衣服帮了我大忙啊。我都没跟你亲自说声谢谢。”
“这没什么。”
“怎么说都是我欠你一个人情。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你可一定要和我说啊。”
“那要不这样,你要是演讲得了第一名,你就给我?”
“啊?”
“你看你认真的,跟你开玩笑呢。不过是帮忙,什么人情不人情的,我是帮宋楚彦的。”刘颖茹笑着说。
“学姐,你就爱开玩笑。”林晓笑着说,“学姐,你第几个?”
“我第九个。”
“我在你后面。”
“那么,就各自加油吧。”刘颖茹拿起手中的稿纸走到一边做最后的演练。
林晓走回到李允身边,李允认真地看着自己的演讲稿。林晓只是坐着,环视着四周,这后台不大。汇演的时候,因为人多,以为很大。其实,就一间教室的大小。
“下面是我们的二号选手,来自高一一班的赵君君。”
刘颖茹坐在林晓斜对方的椅子上,周围也有些不是选手的学生,要么是陪着来的,要么是来做志愿服务的。林晓扫视了一圈,没看到宋楚彦的影子。怎么他没来陪刘颖茹。
“干嘛,找谁呢?”
“你不看稿子了吗?”
“你不帮我看过了吗?你怎么不看呢?”
林晓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在这里呢!”
“恩?校对,怎么就一个人?”
“校对?”林晓顺着李允的眼神看向刘颖茹,“不知道。”
“他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怎么说?”
“我也不清楚。”李允摇了摇头。
林晓有些糊涂,难道他们不是一对?但是就以前的经历来看,一直都盛传他们是一对啊。不过,毕业了之后就不知道后文了。
选手一个接着一个地上场,林晓有些紧张了。说起来,这还是林晓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摸了摸胸口,林晓对自己说,怕什么,英语方面说不定底下的评委还没自己好呢,只要发挥平常一半的功力就行了。
“真的一半的功力就行了。”李允插了一句过来。
“对,比赛只要发挥平时一半的功力就可以了。”
刘颖茹听到了这句,望了过来。林晓对着她笑了笑,她又低下头去看稿纸。
“下面是我们的第九位参赛选手,刘颖茹。”
终于到第九个了。
林晓待刘颖茹走上前台去后,站在舞台的入口处,听着她的演讲。
刘颖茹的选题是如何为自己制定一个未来的目标。
字正腔圆,发音很棒,5分钟的演讲基本上没有停顿。但是演讲的感情色彩却不浓厚。
评委的问题提得不痛不痒,这一个环节,刘颖茹的回答听得出有些紧张了,毕竟这是需要临场发挥并使用英语回答的。
“下一位是我们的十号选手,高一七班的林晓。”
林晓挺直了腰杆子,微笑着走上了舞台。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 am linxiao.”
“How old am I I am 30. Do you believe it”
林晓的选题是第二次的梦想。开篇就用了自己的经历,30岁的历史老师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以一个30岁的成年人来讲诉,高中时代应该对自己的梦想付诸于行动。
林晓自如地站在舞台的中央,松开自己的肩膀,手臂在一段一段的讲解中配合着挥动。
讲到梦想应该去追逐时,林晓忍不住地低下头,再次抬起头来。
“ So I just want to say it’s my time now. ”
林晓止不住地高喊着,我的第二次青春,我要抓住这每一分每一秒,不让他在指缝间溜走。所有没有经历地都要去尝试,让自己不再躲闪,不再害怕,因为那里根本没有“老虎”,只有希望,只有自己的美好的未来。
林晓张开了双臂,如同迎接太阳般,迎接着自己的未来。
掌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