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三十五(1 / 1)
王家和刘家的仇,渊源流传,前朝时候刘家是刘太后的娘家,王家是王皇后的娘家,同为外戚,刘家因为刘太后压了王皇后一头,便是压在王家之上,两家斗争不断,最后天子薨逝,幼帝即位。
刘太后伤心抑郁而亡,刘家收敛其羽毛,直到反抗军出现,王皇后变成王太后,干涉朝政,前朝最终亡在王太后手里,后来王家臣服胡人,渐渐手握大权,刘家度过了最为暗淡的几十年。
两家的仇,是素日旧怨,一向是有我没你的争斗,此番王家被李意循招安,先前消息传回京城,王陌仅仅受封侯爵,便是刘家人从中作梗,刘家的爵位是刘林勋身上的安国公,比定安侯要高出一等,刘家和王家的仇怨,可见一斑。
“圣上要做重用王家,势必是会限制到刘家,也是忌惮了刘家。”李意循看看师兄对自己话语的不解,解释起来,“或者说,是刘家为代表的世家。”
“这两家既然能斗争这么多年,都是各有手段,你操心有什么。”陈志毅自己动手倒茶喝,已经想到李意循这么着急的原因,眼睛一眯,却并不说出来。
“师兄看热闹可开心?”李意循皱眉,她当然是来找帮助的,不然和师兄说这么多干甚。
“开心。”陈志毅把手里的茶水一口干,然后拍拍袖子就转身出了书房,一向是心之所向,畅行无阻的师妹吃瘪实在是件有趣儿的事儿。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陈志毅没有像往常一样的给李意循排忧解难、出谋划策,而是作壁上观的不理李意循。
回到京城之后,李意循休整一阵子之后,便开始参加朝会,近期的朝会主要的议题还是解决凉州的问题,李家军的将士归田的赏赐,将军的封赏调动,李意循对这事儿并不提出意见,而是保持着中立,刘家的意见不同意,皇帝的意见也不赞同。
向来积极好战的李意循偃旗息鼓。事出反常必有妖,李意循的变化让其他人各怀心思。鉴于李意循常常惊人之举,所以都在怀疑李意循是不是在憋着大招,准备收拾谁,一时间朝堂上的声音除去刘家会对王家的一些封赏表示反对之外,惊人的和谐气氛在弥漫。
不过李意循的偃旗息鼓,倒不是因为她在憋什么大招。原因很简单,她去刘家找刘纹,没见到人。
去问陈桥,他也说不知道,说从凉州回京之后,便没看见人。
一向消息灵通的陈桥不知道人在哪儿,刘纹如今在哪儿,便是很难找见。
刘府的人并不让李意循进门,门房直接打发了李意循派去的亲兵,后来李意循亲自过去,倒是被请了进去,只是把一杯冻顶乌龙喝成白开水也没见到人,连刘纱也没出来交代一声。
刘纹在哪儿?李意循其实并没有什么立场过问。她的大本营也不在京城,京城的人手一直不多,带回来的亲兵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李意循的人,打听消息并不能隐秘行事。
王陌兄弟两个来到京城,比李意循要晚几天,他们领着的是王家在凉州的人往京城迁族,册封爵位的旨意到手之后他们才进京,这样高调的到来,不禁侧目。世家之间虽然有争权,可是大多时候是团结一致的,派系林立的京城世家瓜分了京城最好的资源,王家高调行事,未来的动作肯定不小。
京城的老牌世家知道刘王两家的矛盾前因后果不少,一个是老牌的第一世家,一个是明显受到皇帝关注的世家,不必多说,肯定有一争。好事者参合其中,想把水搅浑,从中牟利;更多的是作壁上观,世家之人各扫门前雪乃是常态。
“皇姑,你这见天儿的进宫是作甚?”昭文帝李正苍有些犯愁,自从李意循回京之后,天天往宫里跑,他倒不是不待见李意循进宫转悠,而是李意循什么也不提,每天在宫里转悠,他其实很心慌。
李正苍少年登基,才十几岁,父亲过世,李正苍一直以来的崇拜对象是李意循,他能这么安稳的在皇位上,更是对李意循感激。
尤为记得登基前的那天,李意循特意进宫来,看望了刚刚十六的李正苍,两人在太子宫月下谈话。
春耕之后不久,夜里还有些凉。
“明天的登基大典,你莫要紧张。”李意循看见李正苍缩了缩手,递过去身上的披风。“你是兄长的长子,早晚都是要继承家业的,现在只是提前了些。”
“姑姑,我,感觉我还没准备好。”李正苍不久之前还被父亲告知,正在给他物色太子太傅,等李意循回来也可以学学武艺;但短短半月就丧父,经过反叛之事,李正苍必须立刻成熟起来,接管他祖父和父亲留下的万里河山,心中彷徨可以猜想。
“现在没有时间让你准备,就像,当初兄长一样没有准备好,就接手了,现在,你也一样。”李意循并不是很清楚李意衡接手父亲威武王的过程,但徐太尉是亲身经历过的,言语之中透露的意思,自然是不怎么容易。
那时候起义军林立,李意衡不过是个将将及冠的少年,武威王没有太多的资本留给李意衡,在这些队伍中脱颖而出,得到武威王最大的支持者,刘家;及至后来称帝,李意衡的一生充满了各种挑战。
“你是你父亲的儿子,肯定能做的更好。”
李正苍的人生中,一直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皇位是父亲留下的太平,即位后有姑姑帮助震慑其他人。可是一个有理想的男儿,李正苍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直在求变,守业虽难,但更有理想的是让晋国更强大。
所以他排除万难的举行科举考试,所以他力排众议支持李意循对凉州用兵。李正苍想要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万世基业。正如他现在要用王家一样,他需要一个打破世家垄断权势的契机,扶植起来王家和刘家打擂台,这个想法并不算成熟,可若是能成功,李正苍想想就觉得激动。
李正苍不知道李意循对刘家抱着怎样的态度,他并不是真的想违逆李意循的心意,刘家如今势大,威胁皇权“帝王之道,是无情道”,在王家人出现之后,李正苍才真正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