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闯祸(1 / 1)
重华宫长寿殿
“殿下,无去回来了。”无来对大皇子说。
“让他进来吧。”
“喏。”
朱璟放下手中的《史记》,饮了一口茶,无去已经走了进来。
“如何?”
“回殿下,那个小太监并没有跟任何人联络,也没有可疑的举动,的确是一个普通的小太监。”
朱璟挥挥手。
“下去休息吧。”
“喏!”
朱璟直觉那个小太监看起来很眼熟,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他。
这让他耿耿于怀,因为他有过目不忘之能,不仅诗书,见过的人也从来没有忘记过。
但他也相信无去的能力,也许是这段时间他太辛苦了,影响了他的记忆力。
“殿下,娘娘来了。”观月进来通报。
朱璟起身,贤妃已经走了进来。
“母妃,夜色已深,您怎么来了?”朱璟扶着贤妃坐下。
贤妃摸摸朱璟的手,说道:“母妃见你这里依然灯火通明,就知道你定然没有听母妃的话早早休息。”
“儿臣让母妃费心了。”
贤妃拿起桌上的《史记》,随意翻翻,问道:“读了《史记》,你可知那些为君者,最想拥有的是什么?”
“为君者已然富有四海,儿臣想他们最想拥有的是绝对的权力吧,不用受制于人,天下在自己的治理下四海升平。”
贤妃笑着摇摇头:“不然!”
贤妃随手接过一个大氅,披在朱璟的身上,说:“《史记》乃西汉司马迁所著,记载的有作为的帝王很多,秦始皇和汉武帝最为母妃所称道。一个是结束战国百年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天下一统,一个是把汉朝发扬光大让四夷臣服。除了《史记》中的帝王,母妃也最推崇唐朝太宗皇帝,唐太宗也是千古留名的明君。”
朱璟隐约明白母妃想说什么,笑眯眯地听母妃“教训”他。
“始皇为了长生兴师动众,甚至不惜坑杀方士;汉武帝为了长生让巫觋之事动摇了大汉的国本;唐太宗身为明君,却也死在丹药的手中……他们所求的,不过都是希望活得更长久一些,拥有权利的日子再多一些,在红尘人间享受的日子再多一些。所以,我儿,不必争一时之得失,最重要的是你的身体要健健康康的,今后切不可再熬夜,知道吗?”
“谨遵母妃教诲!”朱璟恭敬地行礼。
“母妃也早些去歇息吧,儿臣这就歇息了。”
贤妃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挥挥手。
贤妃和朱璟身边的宫女太监都静悄悄地退个一干二净。
“你父皇危在旦夕,太医院的人依然束手无策。”
“为何不向民间张榜寻找良医,民间说不定能有高人可医治父皇。”
“圣上是宿疾,如果大肆张榜,周围国家得到消息必然会兴兵来犯。况且袁将军带着十万大军正往京城赶来,边境正空虚。”
“宁妃真是孤注一掷了。您说父皇是不是被宁妃……”
贤妃抬手,阻止朱璟下面说的话。
“现在不好说。陛下有品级的妃子只有我们三人,我们三个人中只有潘妃还未得封号。说来好笑,想当初,陛下绞尽脑汁想为潘妃取一个天下无双的封号,所以迟迟没有册封,呵呵,如今陛下病重,潘妃的封号也许永远都等不到了。”
朱璟知道母妃这些年心里所受的苦,她又无处可以宣泄这些苦闷,只有在他这里,母妃才能放松。
“母妃,我们要不要阻止袁将军进京。”
“不,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做一件事——等!”
“等?”
“对,潘妃看似实力最弱,但是潘京能从一个侍郎短短八年晋升为左相,必然是跟皇上的扶持脱不了干系,你外公得到消息,似乎潘京为皇上私下里办了不少事儿,他手里应该也有我们不知道的势力。”
“那我们还等?”
“等!一定要等!袁将军进京,潘妃比我们更着急。你现在要做得就是稳住,慢慢放出身体健康的消息。无论从宗族礼法长幼有序,还是我儿自身的实力,再加上顾家在朝堂的影响力,那个位置非你莫属!”
“母妃——”
“好了,母妃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让你宽心,不必忧虑。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保重身体,知道吗?”
“喏!天色已晚,母妃也早些休息吧。”
“母妃就回去。”
“母妃慢走——”
朱璟想到母妃为他分析的朝堂形势,心中澎湃不已,可是一想到生死不明的父皇,心中又如压了一块巨石,把所有的兴奋都压散了。
他渴望那个位置,但又不希望父皇出事。从今天起,李嫣开始正式上班。
新来的小太监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又没有厨师技术,所以新来小太监一般安排看灶台或者做些洗菜刷碗的活计。
李嫣曾在许多饭店打过工,厨房的活计她都能做,甚至厨师也可以。她不能跟顶级大厨比,但是如果让她自己开个小吃店,她也能做到。
她上班的原则只有一个——低调。
所以,领导安排她做啥,她就做啥。
只是,整个厨房她只有看灶台的活儿不会做,结果她就被安排到了这里。
在现代有煤气灶,电磁炉,哪怕沦落在古代,她也是小富人家,哪里做过烧灶台这种粗活?煎药的小炉子,她能处理,可是这个灶台,比那个大了几十倍,这她就搞不定了。
她试着点火,点了好几次,都熄灭了。
李嫣是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她先停下来,认真观察别的小太监怎么做的,然后学着做。
其他小太监是真正的苦孩子,都在家里烧过灶台,一个个都手脚利索地点火,加柴加炭,很顺利就让灶台里的火稳定下来。
他们在尚膳监的大厨房,这里一般是给宫女侍卫等人吃的,人多,灶台也多。
二百平米左右的大厨房,三十个大灶台排成五排,看起来非常壮观。
据说这样的大厨房有四处。南北各两处,李嫣所在的地方就是北膳房。
给主子们烧饭的厨房在另外一处尚膳外监,那里也更精致。
方少监负责主子们的膳食,可是皇子嫔妃一共才几人,而且很多嫔妃还有自己的小厨房。顶多再加上大臣,所以他手下的人很少。
皇宫里太监侍卫宫女的人数超过五万,要给这么多人做饭,房少监手下的人是方少监的十几倍。
一个看似地位高,手下人少;一个看似地位低,手下人多。所以总体上说,两人势均力敌。
李嫣现在就负责大厨房中的一个灶台。
今天房少监请假了,方少监也时常过来监督一下。
她严格按照刚才看到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实施。
好在这次很顺利的把火点燃,灶台亮堂起来。
李嫣终于松了口气。
内侍们洗好菜,切好,厨师开始准备做饭。
李嫣见灶台里火小了,又丢了几块柴火进去。她看见有小太监拿着一个竹筒朝里面吹气,让火燃得更大,她也学着,用竹筒朝里面吹气。
她的灶台突然浓烟滚滚,她以为火快熄灭了,更努力的朝里面吹气,结果烟更大了。
咳咳咳……李嫣被熏得泪流满面。
“怎么回事儿?”
“哪个灶台?怎么都是烟?”
“谁啊?会不会烧火?”
“咳咳、咳咳咳…走水了吗?”
……
浓烟以李嫣的灶台为中心,不一会儿就蔓延的整个厨房。
李嫣还想着怎么补救,突觉胳膊一痛,被人拉起来。
“你怎么回事儿?怎么弄得到处都是烟?”
浓烟中李嫣根本看不清拉着自己的人是谁,只能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啊!”
她如果知道怎么回事儿,她早就处理了。
整个厨房的人都被熏了出来,李嫣的灶台也被熄灭了,大家只能等大厨房里的烟散尽再继续工作。
李嫣一脸黑灰,像个野孩子,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挨训。
她心中感叹自己出师不利。
“方少监来了。”
李嫣心中一凛,暗暗祈祷方少监是个好说话的,她宁可被罚干活,也不要被打板子。
“出了什么事?厨房走水了?江监丞呢?”
李嫣这才发现原来拽着她胳膊的人就是江监丞。
“回少监,是这个小子没烧好灶台,刚刚派人查过了,原来她把湿木柴添进灶坑里了。”
李嫣这才知道自己弄出浓烟的原因。
“哼!连个灶台都不会烧,耽搁这么久,拉下去打十大板子!”
哦!NO!
她不要被打板子!
李嫣连忙开口:“方少监饶命,小人是第一次烧灶台,原谅小人吧。我家乡的习俗是男人不能碰灶台,否则家里就要穷三年,只有女人才能上灶台(才怪!)。求求大人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吧,我一定发挥全部聪明才智努力学好烧灶台,早日成为方少监的帮手。”
方少监冷笑一声:“我的帮手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吗?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来人!给我拉下去打十个大板,立即执行。”
“慢着——”李嫣大声喊道,声音大得几乎都要喊破音了。
“方少监,不好啦——”另一个声音传来,从门外飞快地跑进来一个太监,他匆忙来到方少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