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1 / 1)
后来几经打听才从一个侥幸活下来的掌衣哪里得知后来诸将苦战终日,渐渐不能抵挡,相继散去。元帝焚去所藏古今图书,万般怨恨自己间欲自投火中,为左右所阻,写了降文!谢答仁、朱买臣得知后进谏希望能乘夜突围,都言如得脱身,便可渡江求救。是王褒疑心答仁系侯景余党,不可相信。谢复申道:“臣蒙陛下厚恩,所以自愿效死,陛下如不愿夜出,内城将士,尚不下五千人,臣请背城一战,死亦甘心!”元帝当即授他为大都督,又知道他素来倾慕于自己爱女当即许配婚约,他表示愿纳阴妻,元帝这才知道含贞已亡于战马之前。但在他出外部署时,偏王褒固执又言觉得他不可信,且疑心五千人不可能退敌此中存诈,元帝乃收回成命。等到答仁再请入见已是不可,气得他口喷鲜血,后来父皇出城降敌他是唯一不肯投降的,死的忠烈。含贞感叹他为义士,虽与候景一同叛乱,但降候一心忠于父皇,本非门臣,又非豪家,以至于此,实乃大丈夫。
含贞初见谢时是去监牢探望被元帝治罪的左卫将军徐文盛,好不容易才得了机会探望。为其求情被父皇怒斥驳回,正值难过感叹时,隔壁牢房有人说话,声音不大却极是沉稳:原来是长公主驾到,长公主好手段能把细作安插至我的军营大帐之中,那个马夫害我一败再败已经斩首了。
含贞错愕,原来一直寻不见消夏是因他已经遇害。含贞身边最厉害的四个人:寻春、消夏、迎秋、送冬,都是幼年时外祖父为兄妹二人寻下的,母妃故去后才被含贞做此用,一时难接受他们会身亡。后来送冬在救陈子华众人时殒命含贞也就明白了生死难料唯愿平安之意。又想到消夏是这四人之首武功聪颖都在人上怎么能不知暴露及时逃脱,看来这个谢答仁并非草莽之辈。但是自己瞧不起他三易其主语气自然不敬:呵,将军如今已为阶下囚,杀一个细作罢了何须得意。对方却语气轻佻:都说萧梁皇族轻人命,看来传言不假。可惜那马夫临终时还说:属下愧对长公主,往后不能照顾要您多加保重呢。
自己有些难过,又极力让自己平静声音有微弱颤抖:阁下若也将人命看的重些,这天下就不会落得如今尸横遍野了。却听他叹息一声:偌大天下,竟无容身之所。
不愿再与他多言只问了句:尸骨呢?
谢却疑惑了一下问:什么尸骨?后又马上回过神来:看来在下错怪长公主了,不过乱军之中有几人的尸骨是收的回的,您身躯娇贵的至尊之躯是没见过血流沙场的样子吧。含贞当时仍旧轻视他,对徐将军嘱咐几句离开。不想元帝竟对他委以重任,后来他亲自送来消夏骨殖也从未正眼相待。他曾因被元帝怀疑,不肯让他在外领兵打仗只能坐守江陵对含贞说过即使深处寒冰地狱,这满腔热血也不减半分。那时也只觉是他身上鲜卑之风未减浮躁轻狂罢了。直到他临危守城时含贞才明白过往不过是因明珠暗投,含贞想到自己如今是违了当日誓言不能阴间相见了。江陵城陷,大梁宗室降皆数遇害,城中百姓、门阀世家、官员被虏,再醒来已是恍如隔世。
想到此时又想起那与重重围城敌军中厮杀的将士,琴音由哀婉转声动天地,仿佛有金鼓、剑弩、人马之声,皇上暗叹萧瑟琴音居然奏的出千军万马厮杀之意。在皇上面前仿佛就出现了战场上搏斗厮杀之景,是明知会战死沙场还是毅然迎敌的豪气,也是具具死在敌军枪剑之下不屈的英魂,琴声减弱似是战事已息陡然的几个高音似胜利之音,本以为要结束琴声却渐平,似是呜咽与不甘,有酸楚难抑令人心碎却不得痛坳哭。一曲终了皇上已经陷入过往,在敌将战马前自刎的含贞,哪些一同征战的挚友和军士都成孤魂,他们心中可有不甘。酒一杯接着一杯往嘴里送,泪就滴落在青玉杯里泛起波纹,醉意渐深。
贞嫔想伺候他休息却又听他醉中胡乱说:王僧辩想等我与叔父兵力耗尽再来勤王,将我们排挤在朝堂之外,叔父看得明白不肯出兵,我带着前锋营已经即将抵达江陵被紧急召回,我也想救她的。
贞嫔嘴角划过丝苦笑:是她的命终究比不过能握在手里的无上权利,有些人看似能对朝廷的忠心对君上的忠诚,不过这忠也是获取利益和权力的手段,并不真实。左不过是那做君上的看走了眼误信了人。可是皇上酒醉不知他是否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