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疑云(一)(1 / 1)
真儿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翻身下床。此时天色已明,她推开窗棂,伸出双臂,闭上双眸,沐浴在晨起新鲜的阳光里,想让那一份暖意把心中的阴霾冲开。秀蝶无论你在哪里也一定要坚持,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捉迷藏吗?我们是心意相通的,你知道我在找你,你一定知道!等着我,我会找到你,我们一起回去见裳华。
而这一路上,哪里有山路马道,哪里有溪涧河流,哪里有村庄镇店,真儿都一清二楚,这更让美延对这个单薄瘦弱的女子另眼相看。
这一日翻入一座山中,只见山坡上参差的岩石之间,长满了丛生的灌木,野葡萄秧、葛条藤、各色野花夹杂期间;更兼飞鸟鸣啼,此喝彼和,柔声细语。虽是夏日已至,但置身其间,却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好个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所在!”美延不禁叹道。如果能与心爱之人终老此处,也不枉虚生一世。想到这儿,美延偷眼望了下真儿,只见真儿牵着马站在一棵老槐树下,虽身著男装,却依然娟娟静美,风骨飘逸,不觉看呆了。
真儿只顾着向山上看路,并未觉出异样,就着美延的话题说道:“说道颐养天年,这山中当然是好的,这大山不但有灵仙之气,更是个聚宝盆,你可知我们这一路走来,满地有多少种药材?”
美延回过神来,“你是医家,自然认的,我一个门外汉,如何知道。不过正如你所说,大山就是个聚宝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人必有不少是猎户、樵夫或以采药为生的。”
“没错,”真儿一边往山上走,一边说,“这一路走来,黄芪、柴胡、金芥、女追风、地芋、贝母、甘草、百步……可是不少。乡野中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自己采些草药回来,或煎或敷;也有不少自己的土方办法,还有的会刮痧推拿,像半个郎中似的。”
“你还和他们打过交道啊?”美延是世家子弟,清高自然是有的。
“你可别小看了他们,”真儿反驳道,“虽说他们的方子医不了大病,可一般的小恙都能治的;且有些东西还真是有些琢磨劲儿呢。还有,这前后两村本在山坳之中,但无论多么大的雨天,也无论房屋所处地势高低,家中都不会积水,因为此地有特殊的排水设施。这样一来,不但少了暴雨天的危险,而且人也不会因山中湿气太胜而生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是一点儿不假。”
“好个不耻下问的女大夫。”美延见真儿一提起行医问药来就滔滔不绝,不由调侃了一句。
“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得博采百家长。”
美延点头称是。
“咱们快些走,山顶上就是一大片草甸,一眼望不到边。这样的天气,孩子们索性脱了鞋子,光脚板儿在上面玩耍,那种松软软的感觉,可轻快舒服了,还能接地气呢。”真儿一边往上走,一边深情地扫视着身边的草木。
美延上下打量着院门口,真儿在门前停顿了一下,眉头轻轻蹙了起来,却没有出声。还没走进院门,一个十六七岁穿蓝布衣裤的俊俏姑娘就扶着个老婆婆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是真儿小姐来了!”老婆婆一见真儿又惊又喜,那张风吹日晒、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一大片菊花。
“婆婆,您还是那么硬朗呀!”真儿抢步上前,拉住了婆婆的手。
这是乡下普通的农家小院,院里的瓜架和葡萄架上已看出些秋天的收获;墙边一株桃树,更是忍不住已将丰硕的果实展现了出来;桃树下有个鸡舍,不过现在鸡群还在院子里悠闲地散着步;别一边被关在马厩里的一匹驴子就没那么幸运,这时正因为自己的房间被两匹高头大马挤占而生气得直叫喊。
真儿低头吃了口米粥,脑子快速转动着,“那也不一定非是着了魔,小孩子家多爱吃个生瓜果的,积在肚里,风一扇着,就容易生病。”
“也不是,这病的人里,除了孩子,就是男人多啦,”桃花接上口,“那些下田干活的壮汉子,早晨出门还好好的,晚上回来就病倒了。”
“是嘛,”真儿故意做出吃惊的样子,“真有些玄呀。得病得男人多不多?”
“就几个,可不太多。”李婆婆说。
“没去找法师要几个快乐果来试试?”美延抢着问道。
李婆婆点点头,大家挥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