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第九十四章 倾世皇妃深宫竺(1 / 1)
虽然只有在初一十五这样的大日子才会看到自己的夫君,但是马可卿她丝毫没有任何怨怼的话语,她只有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寄托于繁多的花草品种,都令她爱不释手。
每当心烦意乱的时候,这些花草也是缓解她情绪的最好方法。
“娘娘,这些花草在您手里,长得比以前可好多了。”她的贴身侍女马暖笑眯眯地将水递了过来。
皇后笑了笑,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两位宫女的聊天声。
“我听银钏儿说了,这位新娘娘比咱们宫里任何一个人都要漂亮呢。”
“真的吗?难怪皇上这次会这么紧张呢。”
“对啊,看看皇上的后宫,一直以来就这么五六位妃子,就连唯一为皇上生下子嗣的皇后娘娘,也不见皇上有多紧张,一年也更是见不到皇上几次。”
“真想看看到底是位怎样的美人呢。”
“听说那里看管的很严,闲杂人等一律不许接近......就连这消息,都是我看银钏儿往那大荆宫送药,我问她,她推脱不过,才告诉我的。”
“不过看皇上这么紧张那位娘娘,必定是宠爱的很呢......”
两位宫女一边说着,一边远去。皇后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娘娘,那个女人也不知是什么人,奴婢就不信这世上会有比您还漂亮的女人。”马暖不服气地说道。
皇后抿了抿嘴,没有说话,心里泛起了一丝难过。
自己的儿子朱文奎已经2岁了,自从他前些天从宫外带进来一名昏迷不醒的女子后,皇上居然破天荒地夜夜守在那女子的身旁。
而且安置这女子的大荆宫地处偏僻,周围又有大量侍卫守着,任何人都不许靠近,就算是皇上最信任的王钺都不能进去,非常可疑。
这女子到底是什么人?难道这女子有什么不能公开的身份?
大荆宫外,松柏参天,扭扭曲曲地向天空蜿蜒。浓郁青翠的枝条相互搭错成密密遮挡阳光照射的屏障,伸出其中依然觉得阵阵寒凉。
四季无分的针叶松包围住整座宫殿,从外面望去,给人一种萧瑟寒冷的感觉。清晨的风吹动松枝,松针飘落,坠入池塘,寂静无声,连些微的涟漪都不会泛起。
羽瑶凝望着水中的如针细叶,一只白色的蝶停在她的指尖上,颤动着翅膀,忽地一展翼又轻盈飞开,只留下轻忽的触感停在指尖。
二十天,已经过去了十来天,羽瑶托着下巴轻轻叹了一口气,虽然她的气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每天依旧有很多时辰都是昏睡着的,为了防止她再次逃跑,朱允炆不惜一切代价。
怎么办,看来硬闯是绝对不可能了,那么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再过几天就要侍寝了,她一定要在这之前逃出去才可以,不然......不然......一想到那个充满侵略的吻,她的后背不由得冒起了一阵凉意。
“娘娘,你怎么在这里?皇上派王公公过来宣旨了。”银钏儿跑过来,急忙忙地说道。
圣旨,在这些下人眼里看起来就是那么高不可攀,又是多么神圣!
“什么圣旨?他要是想说什么,我还有反抗的余地吗?”羽瑶轻笑,对自己宣旨,是多么多此一举的一件事。
“娘娘赶快过去吧,王公公已经等很久了,别又弄得皇上不高兴!”这小丫头估计是被朱允炆吓怕了,这么胆小,唯唯诺诺,不禁让她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王钺面南站了,展开龙黄锦帛,先念了一段场面话,重点在后面几句:“今有秦氏之女羽瑶,天姿聪敏,通慧灵淑,举止温婉,行事有度,知书达理,德才兼备,深得朕心……”,终于被接下来的话震惊:“受封宸妃,赐居大荆宫。”
后面的话羽瑶几乎什么也没听到,挺直脊背跪在那里,双手在青石地上慢慢握紧,强压着心中波澜。直到王钺一声:“钦此!”
羽瑶岿然不动,既不接旨,也不说话。
王钺收起了宣旨时的严肃,笑道:“恭喜宸妃娘娘,娘娘快领旨谢恩吧。”
地上那娇小的人儿还是一动不动,只听得一声:“皇上驾到!”朱允炆大踏步走过来,眉梢一挑,突然欺身向前,凑到她的身边,强硬地捧起她的脸暧昧的贴近。
“我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从我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起,你就应该知道!这个皇位,是我忍耐了很久才到手的,而你,我也是忍耐了很久很久才得到的,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放手的。”
羽瑶抬起头来,脸上却是罕见的冷静,“你所得到的,不过是个躯壳而已。”
话音刚落,她整个人就被他紧紧的拥入怀抱里,急促的让人难以呼吸。挣脱不了,她只好用力地往后缩了缩。
“你真的这么看我吗?羽瑶……那你告诉我,如果不留下你的身体,我还能留下什么呢?”
他是多么的想用这一个,那一个,还有以后无数个的拥抱,来留住怀中的那个人。
他至今还记得在跑马场上她眼中飞扬的笑意,仿佛世间一切的忧虑烦恼都不在她心中。仿佛漫长的时光对她来说不过转瞬,仿佛无论多少年,她都可以这样无忧无虑地恣意下去,仿佛无论什么,都缚不住她半分。
那样的她如今已经再也见不到了,但,他还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地留住她,所以,即使她是在天空中飞翔的鹰,他也要折断她的翅膀。
回到自己御书房的时候,他觉得莫名的烦躁。
“为什么我比不过那个四叔?”他突然暴怒地抬手,将身边桌上所有的东西扫在地上:“我做的不够好吗!每天下了朝就去探望她,我一样的疼她宠她,我有哪一样做得比那个人差!为什么?”
北疆朱棣在京都的耳目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但是出手的是他们的皇上,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羽瑶被挟持走,赶忙到北边的报知自己的主子。
才到营帐外面,正好碰到整装待发的张玉,他带领一队精兵正准备烧了对方的粮草,探子一见到张先锋,上前问道:“王爷可休息了?”
“还没有,王爷在审视战略部署,你不是在京都吗?怎么突然跑了过来?”
“侧王妃出事了,现在已经被掠到宫中,王爷派我驻守,我特来汇报。”探子一五一十地全部说了出来。
张玉沉吟良久,“你不可以进去。”
“为何?”
“如今两军交战正酣,双方对峙,拼的是耐力和方略,如果你把这个消息告诉王爷,王爷一定会方寸大乱!这对双方交战很是不利,会毁了王爷的一世英名!”
“可是,侧妃出了事,我不可以瞒着王爷!”
“我今晚有任务,不能和你继续细说,这样,你给我一个晚上的时间,明天一早我若是没有回来,你就把这件事告知王爷,若是我回来了,那么,羽瑶姑娘我派人来救!”
“好,就这么说定了!”
张玉带领将士们偃旗息鼓,借着夜色的掩护往敌方阵地快速移动过去。
朱棣走出大帐,今夜无月,银河西流而去,无数星子华彩闪烁,妖娆竟艳,将天幕点缀地华美非凡。
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有没有发生什么事,这几天心惊肉跳的,不安的感觉,不知道从何时起,牵挂就像习惯一样,若是一天一时一刻得不到对方的消息,朱棣脑海中就会涌出无数她涉险的场景。
朱允炆这个时候派自己出兵,真的是要借着蒙古元军之手来解决自己,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切都没有脱离朱棣的手掌心。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朱棣就站在营前,双眼紧紧盯着前面的方向,眼窝深深地陷了下去,可以看出,他一夜没有合眼。
漠云长,残烟袅袅,日月无光。
突然,前方烟尘四起,敌方阵营瞬间大乱,黄旗迎风,号角声四处蔓延,成了!张玉成功了!
那熊熊燃烧的火光冲天,被点燃的不仅仅是元军的粮草,更加是蒙古人打这场仗的信心!
乱军之中,朱棣挥舞着手中的令旗,向前一挥:“冲!”
碎石,残垣,断剑,败甲,昔日漠北曾经一度繁华的城池如今一片战火狼藉,再不复往昔车马如云,商贾往来的盛况,俨然已成一座废城。
狼烟四起,这场战争,又会使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又会让多少英雄儿女泯灭在襁褓之中,何时,这天下不再有纷争!
大荆宫,“娘娘,您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呢。”银钏儿端着一碗燕窝粥走了进来。
“银钏儿,你起来了?”她的心情看起来似乎不错。
“这碗粥您趁热喝吧,”银钏儿将碗放在了案几上,犹豫了一下道,“对了,皇上今夜会来这里用膳。”
即使自己刻意回避,也不能够改变什么,羽瑶第一次感觉时间过得如此之慢,到了晚上,大荆宫也因为皇上的驾临,而显得热闹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