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第八十九章 故国谁识京华客(1 / 1)
朱允炆似乎又回到了那天,跑马场上那一个个场景的记忆已经成为永恒。
琼花苑,毕竟是羽瑶生活了四年的地方,这样的一群姐妹,大家每□□夕相处,情谊日笃。
羽瑶没有办法,既然决定要走,就不要拖泥带水,第二天便把这件事和花姨讲明。
琼花早就知道自己这里的水浅,留不住羽瑶这条大鱼,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但没想到离别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你一定是已经考虑好了才做的决定,花姨只希望你以后无论在哪,都能够开心快乐,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清羽轩永远都会为你留着。”
琼花心里明白,这琼花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场面,都是羽瑶的功劳,如今虽然火热不比从前几年,但是客源稳定,收入均衡,虽然位置偏僻,但是在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我走后,那几家医药坊都归你所有,你可以关了,或者是卖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留一个好好地维持下去,我这还有些钱,应该足够维持个三年五载的,以后只要我回来,就一定会回来看你。”
羽瑶和花姨相拥在一起。“你的心意我明白,钱你都拿走,那几间医药坊我都给你留着,善事也算我一份!”
“谢谢,我走的事别告诉大家,我不想让大家为我伤心。”
“好。”
一切收拾停当,花姨亲自送羽瑶到大门口,四年前自己是被迷晕了带到这里,四年后,自己就要离开竟然会是这样的依依不舍。
站在门前,挥舞着双手,突然,只见一群姑娘涌了过来。
“姐姐,你要走了为什么不让我们过来送你?”
“姐姐,你怎么突然就走了?”
“妹妹......”
一时间,琼花苑所有的姑娘们都出现了,不知道她们是如何得知的消息,只见每个人都含着泪花,那是真的舍不得。
羽瑶又想起来一起的欢声笑语,一起猜谜,斗琴,对对子,在这里,她收获了最珍贵的友情。
“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你们回去啊,都回去吧。”
尽管舍不得,但长痛不如短痛,羽瑶一狠心,扭过头,上了一辆马车。“姑娘,去哪?”
“西城门。”
奉天殿,朱允炆手握着一纸奏疏,颤抖着,滑落在地。
上面分明写着:秦羽瑶,燕王朱棣之侧妃......
他想象过最恶劣的结局,想象过所有的可能,却唯独没有这个。
为什么偏偏又是他,四叔,什么你都要和我抢,什么我都会输给你?这次,我不会了,属于我的,我都要牢牢握在手心,皇位如此,她也是。
就在此时,太监王钺走了过来:“皇上,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
“传。”一个字,尽显疲惫之态。
“皇上,奴才等办事不利,还请责罚。”
“什么事,说。”
“奴才到琼花苑,都找遍了,也没找到皇上所说的这个姑娘,细问之下方才知道,她在奴才们还没到之前就已经离开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朱允炆由于暴怒,脸上青筋暴起,侍卫们从来没有见到这个样子的朱允炆,一时间吓得直哆嗦,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朱允炆一把推开两个侍卫,晃晃悠悠就朝着门口走过去,太监王钺一看这个样子,追上去道:
“皇上,您要去哪?也好让奴才准备一下。”
“都是你们这帮奴才误事!她可能已经出城了!”
王钺跟随朱允炆多年,自然知道皇上的想法,皇上想心腹太监这个名头也不是白来的!他镇定地说:“皇上,没有文书,她不一定能出得去城,也许我们现在去还来得及。”
一道精光闪过,对啊,她既然是从王府逃出来的,之前又有案底,一定没有户籍证明,守城将士一定不会放她过去的。
稍稍有些放心,但转眼一想,她一向心思缜密,要是真的借助什么而出城,还真的没办法找寻。
“王钺,你找几个人随朕前往西城看看。”
“是的,皇上。”
这时候天色已经渐晚,阴霾沉郁的天空,如垂眉的惆怅容颜,朵朵乌云如墨,似浸饱发胀的生宣,仿佛下一刻就要滴下水来。
轻风陡然增急,卷起了无数花瓣,白色的花瓣在空中随风飞舞,更为京都城平添了几分萧瑟,这样的落寞,本是炎炎夏日所不应该有的。
西城门,守城的两个将士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
“阿九,今天又是我们两个当值,大人就只会欺负我们。”“没办法,谁让我们没给他送......”
“嘘,别说了,让他听到我们又得遭殃了!”“嗨,还能比现在更糟吗?我每个月那点月奉给我娘治病抓药都不够,还哪里能请他吃酒啊!”
“我还不是一样,他们都回家睡觉了,我们两个还得在这里遭这份罪!”两个人把手中的刀扔在一边,坐在了地上。
突然,几匹马转眼间到了距离琼花苑最近的西城门,守门的两个将士并不认得这位刚刚登基的新皇,看他们这批人来势汹汹,连忙起身便架起双枪拦住。
“出城的时间过了,若要出城明天趁早。”
“我且问你,今天较早的时候是不是有个姑娘出城了?”
“姑娘?出城的姑娘多了,你要问谁啊?”守城的将士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看朱允炆这阵势,也知道是个不好惹的家伙,也不敢过于怠慢,只是这满肚子的气没有地方撒,语气难免急躁了些。
“出城的姑娘多,那就一个一个给我报上名来。”
“你是什么身份?竟然命令我们做这种事?”京都是大城,一天天来来往往的人口流动超过千人,他们又哪里有时间一一登记!
朱允炆不想再和眼前这两个人废话,但是又只能问他们,遂亮出随身携带的帝王的腰牌,这块金牌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两个守门将一看,顿时傻了眼,两股战战,瑟瑟发抖,慌忙下跪道:“卑职不知道皇上驾到,罪该万死!请皇上饶命!”
“现在可以回到我了吗?只要你们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就恕你们无罪!”朱允炆剑眉一挑,眼神冷冷地说道。
这个节骨眼,朱允炆实在没有心情和他们计较。
“不知道皇上可否再多给一些信息,奴才实在是想不起来。”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一个姑娘就让他们回答,真是难为人了。
“是一个很有气质,第一眼看过去就会让人觉得很特别的姑娘。”朱允炆有些后悔没有把自己的那幅画拿过来,这样就不用这么绞尽脑汁地寻找能够准确形容羽瑶的词语了。
该怎么来形容她,任何词语在她面前都感觉是那么的晦涩,都是不能够恰当描述她的,那样有吸引力,那样让他日思夜想。
“皇上,奴才似乎有印象。”跪在一旁的阿九突然抬头说,“今天中午的时候,有一位姑娘有可能是皇上您要找之人。”
“怎么讲?”
“这位姑娘想要出城,当时是整个一天之中进出城人数最多的时候,我们正在一个个地检查户籍证明,但是,我觉察到她似乎不敢正眼看我们。”
“她没有证明?”
“嗯,等我们检查到她的时候,果然,她拿不出。”
朱允炆几乎已经确定了,这个人就是羽瑶姐姐,“那你们是不是没有放她出城?”
“不,放了,因为她有另外一样东西,免死金牌。”
“什么?免死金牌?”朱允炆大吃一惊,她怎么会有这个东西?免死金牌自己还没有赏赐过任何人,只有跟随先皇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几位老将军有,就连四叔都没有。
突然,灵光一闪,梅殷,一定是他,一定是他把汝南侯的金牌给了羽瑶,她有了这块金牌,一路的关卡都拦不住她了,第一次有了心慌意乱的感觉,原来在自己的心中早就已经离不开她。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不能让她就这样离开,就这样消失在自己的生命之中!
“她出城之后往哪个方向去了?”
“因为特别,我们兄弟留意了一下,她出城之后并未马上离开,而是站在城门向里面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向那个方向走了。”
朱允炆顿时心凉了半截,因为守城将士手指的方向不是别的,正是四叔燕王朱棣正处的方向-----北方。
外表温厚的少年眼中又一次迸出带有杀气的寒光,拨马回转,此时此刻朱允炆又一次感受到自己身份的重要,又一次深深地感激皇祖父,感激所有帮助自己站稳脚跟的大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无论你逃到哪里,我都要把你找回来。
黑暗暮夜中,雨雾蒙蒙青黑,羽瑶昼夜兼行,一路驰骋向北。
几枝竹枝被雨淋湿带着微亮的润泽水光怯生生的,蔼蔼水气氤氲在那纤细的枝头,空气中弥漫着微湿意,夹带着淡淡的竹子清香。
无心欣赏这些森林里独有的美景,羽瑶能做的只是策马狂奔,她多庆幸自己学会了骑马。